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学术界在对毛宗岗父子修订评点《三国演义》的研究中,有的同志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本)的情节文字与毛评本相比勘,从而论述毛氏对原著的修订和改动,以评论其功过。这样做,我认为是极不合适的。郑振铎先生在《三国演义的演化》一文中,已明确提出毛氏《增像全图三国演义》所用之底本为“吴观明校刊本”,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以下简称“李评”本)。黄霖同志在《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中,也说“我们在研究毛本《三国演义》时,必须联系到它的唯一的祖本李卓吾评本。”这一建议还是值得重视的。当然,随着学术讨论的深入,有的同志对毛评本底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毛纶为主、毛纶毛宗岗合评《三国演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毛岗父亲毛纶关于评《三国演义》的自述,毛纶评《琵琶记》卷首载《总论》和毛评《三国演义》二十三回回评内容和文字的一致,醉畊堂刊《古本三国志》卷首李渔序关于评者的记载三个方面,论证毛纶是毛评《三国演义》的实际主持人,而毛纶父子的充分合作才使评书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3.
大量使用“贼”是《三国演义》(毛评本,下同)的一大特色。“贼”在《三国演义》中有诸多义项:一、表狠毒凶残,罪恶滔天者。其贬义程度最重;二、表不忠不义者。其贬义程度重;三、表阳奉阴违者。其贬义程度较轻;四、表才能低下者。其贬义程度轻;五、表敌对者。其贬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三国演义》的版本研究在版本的调查、辑录、整理和版本系统、衍变的考证以及罗贯中原本形态的探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整理和总结其中的得失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深化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以及作者和艺术表现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处处尊刘贬曹,尤其是明清时期流行的毛评本,进一步"强调汉室皇朝正统"为作品主题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创作价值。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语言精练。虽然,它也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其依然是一部瑕不掩瑜的流传千古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伟大古典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6.
明代插图版本《三国演义》现存20余种。在福建建阳地区,叶逢春本作为其肇始者,其上图下文的版画形式对后来各版本具有重要影响;熊氏宗族先后刊刻了不同风格的《三国演义》插图,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版画趣味;诚德堂本承本坊旧板,插图拙劣;忠正堂本插图数量和质量均比以往有所提高,成为《三国演义》插图转向圆润明朗的重要过渡;刘次泉式图像的刻技超越前人,风靡坊间。同时,单幅大图的金陵版画以其雅致、精工对万历后期建阳版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出现了借鉴周日校本的李卓吾本和英雄谱本。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与《三国演义》版本研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给《三国演义》版本研究造成不少新问题,当务之急是厘清观念、思路和方法。要立足于《三国演义》版本的特殊性,不能以“对错”、“有无”作为衡量版本的标尺。“讲史”、“说三分”都不是罗贯中的创造,属于罗贯中首创的是“演义”体,这才是判别罗贯中原本的标志。命名合理的《三国志演义》是原书名,扌各不通的《三国志传》是后人的妄改。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中的小字注非一人一时所加张志合我在拙文《(三国演义)初考浅论》中,曾对《三国演义》的版本流变作了一个初步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的原作,也不是《三国演义》的最早刻本,黄正甫刊本《通俗演义全像三国志传》...  相似文献   

9.
约十七万字的“毛评”(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是封建时代—清康熙初年毛宗岗之作,它不可能尽是民主性精华而没有封建性糟粕,但从整体看,却闪烁着朴素唯物辩证思想的光辉,虽然它也蒙上一层薄薄的天命观的阴霾。而有的研究者只看到后者,却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对于前者即“毛评”的精华却忽略了,这对“毛评”的评价必然是片面的。研究古人著作,其主要任务是探讨其与前人所不同的东西,而不仅是指出其相同或错误之处。比前人添加新的内容的著作才有价值,如光是重复前人所说的话,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对“毛评”这部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并存的著作,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是毛宗岗的唯物辩证思想在其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才实事求是地分析其唯心论和形而  相似文献   

10.
1928年法文版本《我的母亲》在巴黎问世。1935年由作者盛成自译的中文版本在上海出版。中文版本增加了章太炎的手书题词、徐悲鸿所作的素描《盛母像》,还有马相伯、陈伯严、欧阳竟无等五位名人的“像赞”。“像赞”这一文体,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辞海》解释为“画像上的题辞”。细读全书,可以发现,“像赞”在世界文学名著《我的母亲》一书中,从版本和写作的角度看,其作用是独特的,主要可以看做是全书的导读,又是内容的浓缩、概括。它应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贸然去掉(可惜已出现这样的中文版本),会产生版本残缺的遗憾。仅从这个意义上判断,《我的母亲》中文版比外文版可以说还略高一筹。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