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分析浙沪两地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对传染病的防控影响,结果发现,2001—2017年,浙沪两地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逐年增加。到2017年浙沪两地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占比分别达到45.3%和62.0%。两地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与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因此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体系应建立投入适宜、保障有力并稳定增长的投入与补偿机制。两地财力资源配置对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有一定贡献,其中上海市的表现程度更明显;量化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系统收集涉及浙沪两地公开发布的传染病信息利用的文献及信息报告,量化计算有效利用程度;运用 Spearman 相关、线性回归分析传染病信息有效利用程度与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浙江省传染病信息有效利用程度从 2000 年的0.3%上升到 2017 年的 9.8%,上海市从 2000 年的2.9%上升到 2017 年的17.5%;浙沪两地的及时程度与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P < 0.01),对传染病发病的解释程度分别为 47.2%和79.2%。浙沪两地传染病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有差异,浙江省的利用程度较低,说明有效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是做好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前提;两地仍要加强传染病信息的有效利用;该方法用于量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传染病信息有效利用程度是科学可行的,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公共卫生领域或地区。  相似文献   

3.
探索浙沪两地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及其差异的可信度,检验从研究者视角评价工作效果的可行性并探索准确评价工作效果的重要意义。收集两地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的相关文献,摘录其中关于工作效果的表述,并用“五分度评分法”进行赋值。采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工作效果适宜程度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浙沪两地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适宜程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上海市从2000年的51.8%上升至2017年的64.7%,浙江省从34.4%上升至57.5%。且浙沪两地工作效果适宜程度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间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和-0.625。研究结果提示,浙沪两地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得到改善,但仍有待提升;浙沪两地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适宜程度的提升对改善健康结果有重要影响;基于研究者视角量化评价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收集浙沪两地所有涉及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法律文件,根据法律责任条款覆盖主要部门(机构)和其明确情况,综合计算法律对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支撑程度,并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其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浙沪两地法律对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支撑程度不断加强,浙江省从2000年的58.5%到2017年的76.8%,上海市从2000年的68.0%到2017年的71.6%;两地法律对传染病防治体系支撑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呈负相关(P<0.05)。浙沪两地法律对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支撑程度有所改善且效果初现,上海市法律对传染病支撑程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浙江省,两地均有提升空间,本研究对法律支撑程度的量化方法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5.
系统收集浙沪两地政府等机构公开发布的传染病三级预防敏感指标,使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浙沪两地把握公众健康需要程度的变化情况,并运用Spearman相关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把握公众健康需要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地把握公众健康需要的程度:浙江省由2004年的3.9%上升至2017年的34.8%,上海市从35.1%上升至49.8%;浙沪两地把握公众健康需要的程度对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和-0.851,都存在负向影响关系(P<0.01),说明适宜的传染病卫生体系应能够准确把握公众健康需要;上海市把握公众健康需要对健康结果的作用优于浙江省,但两地把握需要的程度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苏粤两地妇女保健领域激励机制覆盖程度,验证综合量化评价激励机制的可行性,文章从公开渠道系统收集所有和妇女保健相关的政策文件,摘录并综合量化激励机制覆盖程度,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激励机制覆盖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地激励机制覆盖程度从2000年到2017年稳步上升,江苏省从34.60%上升至70.47%,广东省从23.79%上升至64.75%,与孕产妇死亡率呈高度负相关(江苏r=-0.834,广东r=-0.915)。苏粤两地激励机制覆盖程度逐年提升,已实现基本覆盖,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进一步完善对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有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收集1991—2017 年所有涉及福建、江西(闽赣)两地慢性病工作的公开相关政策文件,运用综合量化方法量化两地慢性病经费投入明确程度,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明确程度与经费投入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比福建、江西两省政府投入明确程度的时序变化和异同,明确投入制度保障对实现慢性病健康目标的意义,初步探讨基于政策文本视角量化政府投入明确程度的可行性。研究显示,福建、江西两省经费投入明确程度均在逐年增长;慢性病防治管理政府投入明确程度的提升对慢性病人群健康结果起促进作用;江西省慢性病防治管理政府投入明确程度对该省慢性病防治效果的提升作用略优于福建省。提示持续性稳定增长的投入是提升慢性病防治效果的物质保障;慢性病防治领域投入需要良好的政府主导制度和监管体系保障;政策文本中的投入明确程度量化方法可尝试在其他公共卫生研究领域进一步验证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沪深两市2010—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自由现金流量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质量对自由现金流量和费用粘性关系的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明显的费用粘性;自由现金流量与费用粘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自由现金流量与费用粘性之间的正向关系起到抑制作用。因此,要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有效控制费用粘性,必须加强自由现金流量管理,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2013—2015年沪深两市A股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消除应计利润影响后的会计—税收差异作为衡量企业避税指标,用盈余激进度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分析企业避税程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企业避税程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起负面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领导权结构、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两职合一的公司,企业避税程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两职分离的公司。这对于深入研究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产品市场竞争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选取2014—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产品市场竞争都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效果越明显;上述变量特征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比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根据研究结果,对企业与相关监管机构提出建议:企业应更加注重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协调发展,在不断提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同时,完善自身市场竞争机制,以达到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目的;监管机构应加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立法,规范我国资本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学报编校一体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对的工作量、编辑的文化素质、编校联系、学报编校的特殊性、减少编辑工作失误、校对工作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高校学报编校一体,是可能而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利的。但也存在有忽视校对工作的学科和术科价值之嫌,编辑校对知识与技能缺乏、因熟悉校对内容而导致校对失误,对编辑工作的负面影响等一些问题和缺憾。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使编校一体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加入生物活性水,具有消除臭味、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①从温度变化的角度来看,牛粪、鸡粪、猪粪以7:2:1配料比例搭配,加入生物活性水进行堆肥效果最好.②生物活性水的加入使堆肥过程的pH值稍有下降,减少了NH4 -N的挥发损失,使养分得到保持.③加入生物活性水后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权在国际上普遍定义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我国学术研究及地方立法基本也是这种观点。这一定义是西方"主―客"两分思维方式和片面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思想。"环境中心主义"倡导的自然的权利、动物的权利,也不可取。环境权应定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权利,包括人享有良好环境、享有损害赔偿等请求权的财产性权利和通风、采光、瞭望、享有清洁空气、安宁等具体人格权,也包括对环境和生态文明的建议、监督、参与环境管理的政治权利及后代人视为享有的环境权。在环境权反思重构视阈下,我国应实行旅游兴国、自然再生、促进生物多样化的绿色化政策,制定景观法、自然再生促进法、产品包装回收利用法等绿色化法律。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进行了回顾 ,以示其辉煌 ,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提出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社会道德的兴衰与罗马帝国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世代相袭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不仅是罗马民族崛起的精神动力,而且对于当时城邦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海外霸权的确立和大量的财富流入罗马,导致罗马社会道德沦丧,传统美德逐渐消失,并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可见,罗马帝国的兴衰与社会道德的变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蕴含的人文道德精神,将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合与内化,增强人文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分析高校学生的教育现状,研究专业教育与人文道德教育融合的方法与途径。结合《机床数控技术》课程,实践专业精神与人文道德精神教育融合内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对文化、情感和喻体等感知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在对时间、空间、色彩和方位等取向上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比较翻译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