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通过把现代工程置于现代形而上学的轨迹来理解和把握其本质,可以发现现代工程的本质比现代技术的本质更接近海德格尔所谓的“集置”。按照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要超越作为“集置”的现代工程,只能从审美维度入手,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都重视艺术这种解蔽方式,但在现代工程思维和工程方法论成为信仰的时代,艺术是被排斥在边缘的。通过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在两位思想家的理论中都有政治解蔽,但海德格尔没有明确将政治把握为一种解蔽方式,马尔库塞沿袭马克思主义,将政治这种解蔽方式明确化了。近年来芬伯格技术设计思想对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的推进,随着对现代工程之政治维度的再度重视,超越现代工程的可能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重新涌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麦克卢汉是20世纪媒介理论大师,海德格尔后期对技术的论述一直被学界作为经典来引用。麦克卢汉曾多次谈论和解读海德格尔,其中一个主题是如何认识媒介与技术的本质。从格式塔心理学借来“形象”和“背景”两个概念,麦克卢汉将它们分别对应于其媒介理论中的“视觉空间”和“听觉空间”,他强调,视觉的功能乃是从“背景”中分离出“形象”。海德格尔将“现代技术”的本质作为“构架”,所谓“构架”即是“解蔽”,而“解蔽”无非是说有某物展露其自身。在展露这一意义上,麦克卢汉认为,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无论作为“构架”抑或“解蔽”,其本质都是“形象”或“形象化”。以此认识为基础,麦克卢汉和海德格尔分别展开了他们对于媒介和现代技术之本质的分析和论衡。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简称海氏)的技术思想与其存在主义密切相关,他认为,技术的本质在于解蔽,我们对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只抓住了技术的'正确的东西',但却没有抓住技术的'真实的东西'即技术的本质;而要抓住技术的本质,我们就必须'通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实的东西'。现代技术是建立在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又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故不...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关于技术的追问,首先从批判传统的技术观入手,通过分析其不足提出自己的技术观。他认为,现代技术的本质在于其“座架”思想,并且指出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并不是由人的主体性决定的,而是来自于一科不可抗拒的东西——“解蔽的命运”。他的这一思想对于现代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选择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与以往时代相比,我们身处在一个技术的时代,一个技术的意识形态弥漫横行的时代。要了解现代技术的本质及其风险,我们首先要了解技术的由所从来,而这一点与科学的古今嬗变脱不开关系。在哲人海德格尔看来,古今科学观在标准(严格性、精确性),对象(自然观)和运作方式上存在着绝然的分野。这种分野直接导致现代技术(作为订造着的解蔽)与古代技艺(自身涌现的解蔽)存在重大不同。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技术作为促逼的解蔽,不仅将自然作为可计算的能量之源,而且对人的自然进行促逼和订造,从而导致了现代人受到技术的宰制和霸占性主导。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属加种差式定义方式,而是试图通过概念流转呈现实事的现身方式。不过,应该看到,海德格尔的追问限囿在形而上学层面,缺少必要的政治哲学和资本分析的眼光。借助现代国家、资本和现代技术复杂关联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技术的发生及其可能风险,这为我们的自我救渡提供了必要的思之准备。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析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类历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析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类历史的思考刘敬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一对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者、人的生存究竟由何而定的思考,是海德格尔历史之思的出发点。从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认为,人具有现成的固定的本质,这个本质即是理性,人与动物...  相似文献   

7.
从海德格尔关于“真理”与“非真理”或“解蔽”与“掩藏”的论述中 ,我们能够倾听到海德格尔与老庄之间的“共鸣”。不恰当地讲 ,海德格尔类似西方哲学与老庄思想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前者试图通过理性抽象达到最高的普遍性以揭示真理 ;后者要求回归本源 ,持守原始的混沌 ;海德格尔则追求的是通过揭示或解蔽去接近遮蔽或掩藏。因此 ,他将老子的“知其白 ,守其黑”解释为“让自身没入深深泉源的黑暗中 ,以便在白天能看到星星”。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通过追问技术的本质,提出了两种解蔽方式:产出式解蔽,人与物和谐相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促逼式解蔽,人疯狂地掠夺着大地,世界进入黑夜时代。海德格尔的这种技术观对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是从对传统技术和本质进行批判开始的.他分析了技术在古希腊所具有的源初含义,把解蔽看成技术的本质,并且把现代技术与从前的技术区分开来,指明了它解蔽本质的特殊之处.被称之为座架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带来了技术危机和人类的危机.拯救的力量就在于极端的危机当中 ,只有通过对本质的追问才能找到.  相似文献   

10.
在对技术的追问之中,海德格尔发现了技术之本质,他溯源而上寻得了现代技术之本质———"座架"。在座架中起支配作用的乃是一种命运,此命运把人带向一种可能性的边缘,即一味地去追逐、推动那种在订造中被解蔽的东西,并且从那里采取一切尺度。由于人被带到了上述这种可能性的边缘,人便从根本上受到了这种命运的危害。海德格尔说认为,如果命运以座架方式运作,那么命运就是最高的危险了。这种危急的情形着实让海德格尔深感忧虑,他深深地为此在而忧。  相似文献   

11.
奥尼尔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是孤独的、无助的。因此他在戏剧中揭示了人类无所归属的悲剧,也反映出人类生存和存在的荒诞。在一个一切都失去了意义的荒诞世界里,人类不可能找到命运的归属,找到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Being的翻译     
在西方哲学讨论中,being有动词、名词、动名词、组合词等等不同形式。这个词最主要的含义来自其动词,因此系词含义乃是它最主要的含义。being一词的系词含义在有上下文的情况是显然的或比较清楚的,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则不是那样清楚,但是该词不可能在前者有系词含义,而在后者就没有系词含义。因此在西方哲学讨论中,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是翻译为"存在",应该在系词的意义上理解being,并且把这种翻译和理解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原始宗教"、"宗教的初级阶段"其实所指是巫术;巫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是巫术是人凭借魔法的力量使役神,而宗教则是人对神的迎合和膜拜.鄂伦春人萨满跳神的"助日仪式"是一种典型的巫术以篝火和跳圈舞促进太阳高高升起和放射强大的光明.近现代萨满跳神形式与远古巫术原型的一脉相承性说明了萨满跳神的本质是巫术而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萨特的人学历史观进行评析 ,旨在揭示萨特人学历史观的实质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15.
西方哲学从开端以来一直将存在视为最终的本原或根据。德里达对这种传统的存在本原观进行了解构。他认为,存在远非最终的根据或本原:在存在之“前”,还有更古老的“延异”;而存在自身,也早已是“踪迹”。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与谓词     
本文围绕对"是(存在)"的探究追溯了康德以来的谓词理论,并分析了由康德式谓词观中一个理论缺口所引发的问题。由于康德没有对逻辑谓词给予说明,引出了"是(存在)"能否成为事物概念的谓词这一问题。最后,笔者通过对谓词重新分类并对sein的译名、意思、作用三个层次予以总结来解决此问题,从而使其缺口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17.
解构主义语境下的老庄"有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构主义语境下解读老庄“有无论”,可以发现老庄“有无论”与解构主义有以下相似之处:思维方式上反中心重边缘、反二元对立重关系、反预定重生成;语言表达上融矛盾对立于一体;思想追求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即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和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人与异类婚恋,特别是凡间男子与异类女子婚恋的故事情节。所谓异类,乃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在现实视野中指动物、植物等,在神话视野中则指神仙鬼怪等观念性对象。论文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把人与异类婚恋分为人仙恋和人妖恋两种,并探讨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探讨了地质专业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应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根据教改实践,总结了地质专业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介绍了互动式教学过程,对教改中存在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教改结果表明,互动式教学方式是有益的,是值得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推广的。  相似文献   

20.
从解读"群岛诗群"的具体文本着眼,集中剖析海洋诗歌的生命意蕴及其嬗变,揭示海洋诗歌基本的美学特征,并指出其扩展审美空间与实现精神超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