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论行政第三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第三人问题是行政法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行政法律关系除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外,还存在着第三方主体即行政第三人。在此基础之上,对行政第三人的涵义及其与行政相对人、行政诉讼第三人之间的界限,以及研究行政第三人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行政第三人问题是行政法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行政法律关系除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外,还存在着第三方主体即行政第三人。在此基础上,对行政第三人的涵义及其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政讼第三人之间的界限,以及研究行政第三人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存在、运用和行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而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一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而且是其首要原则.本文主要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内容以及适用范围方面对行政行政合法性原则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行政相对人权利类型的丰富使其法律地位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行政法中的从属、消极和被动的法律地位转变为现代行政法中的独立、积极、主动的法律地位。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的变化使其与行政主体的关系不再局限于行政权力支配下的“命令—服从”模式。在现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表现出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法律关系中,行政权力介入劳动关系的方式与限度问题,关系到政府监管能力的实现与强化,也关系到政府形象的塑造与确立。对此问题的理解与把握不仅是劳动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直接涉及到政府在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中的定位。因此,研究与讨论行政权力介入劳动关系限度问题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与服务行政观念的确立已使行政法学界较多地关注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问题。传统理论过分注重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轻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行政法律关系以直接管理为主导,不利于调动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行政法朝着文明、民主及科学的方向发展。得益于行政法理论的进步和行政活动实践的发展,试就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提升问题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7.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滥觞于德国,用于解释包括官吏与国家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等特别权力法律关系.二次世界大战后几经修正,以迎合民主、法治及人权思潮的兴起.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行政法制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一是彰显维护人性尊严及保障基本权利之法律价值;二是科学合理界定高校自主管理权;三是厘清大学生享有的权利类型;四是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行政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法基本理论中,行政法律关系是一个最基础的具有核心意义的概念,或者说行政法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行政法律关系、研究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各自的权利义务内容。但是,目前出版的行政法学著作尚缺乏对行政法律关系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有些教材表述中的错误十分明显。为此,本文着重对行政法律关系中最典型的行政命令法律关系作些初步的探讨,以其引起更全面深入的研究。一、研究行政法律关系的重要性(一) 行政管理关系的多样化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多样化行政法律关系是最古老的法律关系之一,自从有了国家行政管理,就形成了国家行政管理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其中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国家行政管理关系就形成了行政法律关系。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国家行政管理的范围和职能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行政法律关系的复盖面十分广泛,可以说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大部分领域,成为社会生活中最经常、最普遍  相似文献   

9.
法治行政是现代各国行政法的法治理念,WTO法律在法治行政的"权利授予权力,权力服务于权利,权利控制权力,权力向权利负责"各逻辑阶段,对其均有体现并对国内行政法提出较高要求.从权力、权利关系视角阐述了WTO法律的法治理念,并回应WTO法律的具体要求,结合中国的法治建设实践,对如何完善中国的行政法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自由裁量权”一词源于西方法律文化,是指法律赋予国家机关根据情势所需,在法定限度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力。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该权力在行政领域的体现,属行政权范畴,因而具有行政权的基本属性,即执行力、命令力和强制力。行政自由裁量权不仅是各国行政法学研究的艰深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顾客,顾客保留决定了企业未来的长期盈利能力,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通过探讨关系价值、关系质量与顾客保留的作用路径,得出了关系价值通过关系质量对顾客保留发生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政府关系与政府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关系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关系是从企业角度出发,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与政府这一特殊公众沟通,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是从政府角度出发,通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前,政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关系、政府公共关系开展的基本思路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将差序格局理论拓展应用于府际关系分析得知:官员的人际关系具备差序格局特征,官员的私人关系是影响政府间是否合作、如何合作的极为关键的要素.在市场制与科层制之外,政府间的关系调节与官员的关系网络有关,私人关系型调节是政府间关系调节的第三种方式.政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官员基于私人关系进行资源交换,并同时构建关系网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产品和服务分为特性诉求、体验诉求和价值诉求。每种诉求在客户感知、体验和价值影响度,以及在客户关系建立、维护和提升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特性诉求是吸引新的客户,建立初步客户关系阶段的核心要素;体验诉求是维持和考验客户关系保持阶段的核心要素;价值诉求则是建立长期客户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客户关系提升阶段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关乎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存在,规定着人类在宇宙中的合理位置。正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才展开了人与人关系以及人类历史的画卷。人与人的关系关乎社会秩序,它探究如何以合理的组织形式实现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维系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虽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它们也有各自的话语权和各自适用范围。然而近现代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话语权被人与人关系所剥夺,认为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发生了人与人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殖民化。这种殖民化的后果是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被遮蔽,生态危机则是这种殖民化的逻辑后果。  相似文献   

16.
宪法关系和宪法性法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法关系主要包括公民与某些国家机关的关系以及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立法机关是其中最活跃的主体。宪法性法律关系不是宪法关系,也不是一般的法律关系,而是“宪法性”的法律关系,调整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宪政是宪法关系的实现过程(转化为宪法性法律关系)以及宪法性法律关系的实现过程(在现实中实施这些法律关系)。我国宪政实践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宪法关系和宪法性法律关系在形成和实施中的一系列行为的不到位。  相似文献   

17.
企业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制定有效的关系营销策略,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功能与关系质量的构成因素,将关系功能分为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两种类型,而对关系质量从信任、承诺、冲突三个维度来衡量,进而构建了供应商关系功能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和统计分析,对模型中包含的假设进行了验证。最后从供应商和客户企业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企业制定关系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观念的竞争是现代营销活动中最深层、最高级的竞争形式,它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应遵循关系营销理念及规则.本文从关系营销理念的兴起、运用和关系营销的竞争法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我们的企业需要新思维,需要用正在全球兴起的"关系市场营销"的崭新观念来武装.  相似文献   

19.
论伦理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伦理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客观关系。伦理关系的形成有其客观的物质性基础,也有其主观精神条件。它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进化过程。伦理关系是有精神渗透其中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体性关系。实体性伦理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复杂的制度、组织系统和礼俗伦常,体现为现实的合理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的发展是以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性和利益调节的必要性为依托的,是与社会政治关系密切联系的,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体现着特有的民族精神。伦理关系的维系和调整是由法律和道德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国外团队成员协作与知识分享行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组织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为适应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团队"模式逐渐成为组织设计的主流,若要在快速变迁的环境中生存,组织必须持续创新。然而,创新需要以"知识"为基础,并通过知识分享创造出新的价值。但对于知识有高度需求而且必须具备专业知识的团队成员而言,知识就是其本身的竞争优势,因此他未必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因此组织如何引导团队成员分享知识,这已经成为现今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因此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对大量文献深入分析,探讨团队成员关系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组织管理者提供理论和管理实务上的指导建议,为组织适应变动快速的环境,增加企业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