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薪”是先秦时代一种重要的婚姻聘礼。它在《诗经》中不仅显示其作为聘礼的功能,更多的是由此引发出诸多相关的喻义,如以析薪伐薪来表达性爱,比喻求偶,以束薪代表妻室,比喻男女合和与夫妻关系牢固等,从而成为婚爱的隐语。而这与上古人民的植物崇拜、巫术崇拜、社会生活实践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梳理元代散曲、杂剧、南戏,可知元曲中有5个场合使用“羊”“酒”:1)作为食物、饮料;2)一般的喜庆场合;3)谢仪或致歉的财物;4)用做安慰亲友的财物;5)婚嫁聘礼。从民俗学的角度看,“羊”“酒”在婚嫁聘礼中功用是:“羊者,祥也,群而不党”;“酒”者,“久”也。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的祝福和愿望,同时也寓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婚姻经历过“群婚→血缘婚→‘骨种’婚→非血缘婚”几个阶段 ,“骨种”婚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地理人文环境 ,围绕“骨种”婚形成了一系列婚姻习俗。土家族婚姻习俗的变革有两大力量在推动 :一是自然选择法则 ;二是社会力量推动。新的婚姻习俗的形成有赖于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开放和发展 ,有赖于观念习俗的变革 ,也有赖于社会文明层次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论“姑舅表婚制”的历史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舅表婚制”是人类自血缘家庭建立以来,一直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外婚制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舅权制”则是其存在的内驱力。“姑舅表婚制”有交互姑舅表婚、舅表婚和姑表婚三种基本形式。这种婚姻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它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择偶优先权上,尤其是舅家的优先权。“姑舅表婚制”事实上属近亲相婚,因此在现代社会必然要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婚俗──“跑婚”林德雄“跑婚”,这是八十年代初以来出现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平地瑶人及部分汉人中的一种新的婚姻习俗。对于“跑婚”有多种看法,褒贬不一。笔者根据对“跑婚”现象所作的调查,认为“跑婚”的出现带有相当大的社会积极意义,其消极的影响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者依然遵循着摩尔根假定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进化模式 ,认为中国婚姻形态也必定经历了“乱婚”及“血缘婚”阶段 ,硬造中国古代的婚姻史体系。事实上 ,婚姻形态是具体的多样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早期两性结合方式 ,“乱婚”和“血缘婚”并不是人类婚姻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阶段。因而 ,中国婚姻史有必要重新构建自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周礼.地官.媒氏》所载是目前所见中国古代最早的婚姻立法,从婚姻年龄、登记管理、促婚政策、聘礼数额、以及婚姻诉讼等五个方面对婚姻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范,与后世婚姻法律相比,虽然还有很多细节不够周全,但可以说从整体框架上奠定了中国古代婚姻立法的基础。其他先秦文献都无法与之相比。近二三十年来出土的简牍资料证明,《媒氏》所载基本上属于战国时期的婚姻法规。  相似文献   

8.
西周的婚姻礼法问题,史家多有研究,但西周婚姻礼法所以产生的哲学背景问题,论者殊少。本文以西周的血缘宗法制为切入点,考察、论述了:一、西周以来“昏”和婚姻之礼的文化观念以至于哲学机缘;二、西周以来,男婚女嫁的年龄与礼法的关系以及确定婚姻年龄的哲理思考;三、西周以来,婚嫁时令的哲学基础和文化心理;四、早周和西周“腰婚”形态以及这一形态的,。理结构等等——通过对以上诸问题的考察,我们认为,西周婚姻礼法人类学意义上的祈向是人类自然本体的优化塑造与人类生存秩序的营造,其哲学背景则是二元对立生成观念的高度理性抽象。  相似文献   

9.
建国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婚姻具有下列四个异质特征:1.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除了同宗不婚和特殊的“还娘头”外,相对汉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少数民族的婚姻还是比较自由的;3.“还娘头”与同宗不婚或同姓不婚;4.通婚禁忌与婚姻神判。建国后在《婚姻法》的冲击下迅速嬗变:1.离婚案件呈上升趋势;2.处理婚姻问题的权利由传统的三老四少转移到国家政府手里;3.对女性是一次重大的解放。从而终于纳入到了国家预设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黔桂边区瑶山一带的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以习穿白色齐膝短裤得名。他们长期保持“五不通婚”之习俗,即不号兄妹通婚,不与同姓通婚(同姓不同宗者除外),不与其它民族通婚,不与本民族的其它支系通婚(如青瑶、长袍瑶等),不与外地的白裤瑶通婚(近年虽有人同广西白裤瑶通婚,但为数极少)。“五不通婿”之习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婚姻形态:即封闭的“同民族同支系同地异姓婚”和近亲的“姑舅表婚”。  相似文献   

11.
澧水流域土家婚姻形态经历由血缘婚、对偶婚进入单偶婚的发展过程。土家地区仍有收继婚、姑表婚、招郎婚等原始婚姻形态残余。土家婚姻礼仪包括“求亲”、“定亲”、“择期”、“结婚”、“回门”五大程序。  相似文献   

12.
三道茶是白族民间喜庆之时接待贵宾的茶礼。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外事旅游、文化交流等迅速发展的需要,大理州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白族三道茶传统习俗与民族歌舞表演等形式相结合,组织“白族三道茶文艺晚会”,用来接待中外宾客,很受宾主的欢迎。三道茶文艺晚会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茶座,很快推向省内外,并在亚运期间登上了北京的大雅之堂。1991年1月,李瑞环同志到大理视察,在参加了三道茶文艺晚会后称赞说:一是有特点;二是欢快。笔者理解:所谓“特点”,主要是指三道茶所体现的白族文化特征;所谓“欢快”,主要是对民族歌舞等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人类婚姻形态发展史上到底有没有一种作为婚配关系制度社会规范的兄妹婚? 讨论这个问题必然要涉及摩尔根的婚姻形态演化模式,特别是其中所谓的“血缘家族”这一个关键性的概念。一“血缘家族”这一概念是摩尔根依据对太平洋波利尼亚群岛土著民族、尤其是对其间的夏威夷岛土著人社会的判断提出来的。按照他的说法,“血婚制家族是第一个组织的社会形  相似文献   

14.
侗族传统婚姻选择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有较为自由的恋爱形式,如“行歌坐月”、“玩山”等,但恋爱的自由并不等于婚姻选择的自由。侗族传统的恋爱文化、婚姻文化均是具有规则的,受自身文化的制约。在传统社会,侗族的婚姻选择具有严格限制,如“同房族不婚”、姑舅表婚与姨表不婚、婚姻圈限制和层级婚亲规约。任何文化均具有功能。需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秩序,使之正常运转。侗族传统婚姻选择即是社会各利益集团在资源配置中长期博弈的结果,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亚洲大陆先进文明的影响之下,日本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直接进入阶级社会,使其社会形态和婚姻形态发生变异。日本平安时代虽然仍实行“访妻婚”,但与原初形态的走访婚已相去甚远。与我国云南永宁纳西族的阿肖婚姻对比,就可发现两者虽然形式相似,但却存在本质差异。日本平安时代的访妻婚属于专偶制婚姻形态,但已发生变异,表现为:第一,独占但不同居;第二,父权制时代延续母系氏族社会婚禁规则,因此属于“变异的专偶制”。日本古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为之提供了完整的“标本”与“化石”。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以及边境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东南亚女子因婚姻流入中国的数量呈现激增态势,出现了“越南新娘”现象,中国性别失衡是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此为背景,运用社会风险放大理论对典型案例“S省多名越南新娘集体出逃”进行分析,从出逃原因、买婚逃婚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治理建议等方面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呈现出性别失衡后婚姻挤压的完整过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越南新娘”出逃的背后是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二是婚姻挤压下的买婚、骗婚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不管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会不断扩大;三是提出了将大龄未婚男性弱势群体纳入国家性别失衡的社会治理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赘婚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婚姻模式,现在已有新变化。运用场域交换理论,通过赘婚案例分析城镇化过程中由村庄征地拆迁产生的新型赘婚实践,研究发现:第一,拆迁型赘婚的主要动力在于政策下的经济性双向报酬;第二,村民首选非正式的婚姻策略来谋取拆迁利益,村庄熟悉的社会关系是其外部推力;第三,独生子女政策是村民创生赘婚来维护女性权益的结构性原因。拆迁型赘婚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是村民在政策允许的空间下,自主选择的、利己但有一定风险的婚姻策略,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转型对婚姻家庭产生影响的一种独特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仁”和“礼”到底谁高,这是孔子思想中一个久有争论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争论总是伴随着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就是:想把孔子向上抬一抬的人就大讲其“仁”,以“仁”为孔子思想之核心;想把孔子往下压一压的人则大讲其“礼”,把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归结为“礼”。“仁”和“礼”好象成了抬高和压低孔子的依据,这是极不应该的。我认为:“仁”与“礼”就其实质而言不存在谁统摄谁的问题。“仁”是属于孔子伦理学的范畴,而“礼”在通常情况下则属于政治学的范畴,我们知道,处在不同学科中的两个概念是不能比较谁高谁低的。然而“礼”在有些时候又同“仁”一样作为一伦理范畴出现,这就是“礼”作为外在的强制又可以化为内在的自觉,从而影响、控制个  相似文献   

19.
“哭嫁”俗源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哭嫁歌是解放前土家族姑娘出嫁时的一种婚姻仪礼歌。哭嫁,是一个十分严肃而隆重的社会生活仪礼。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婚姻习俗受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生活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信仰的制约和影响,婚姻所表现的传承事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色。恩格斯指出:婚姻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土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婚俗曾几度改革。至‘改土,之前,曾有‘同姓为婚、婚嫁不用轿,背负新人,男女混杂’风俗。”(《土家族简史》282页)所谓几度变革,即土家在婚姻制度上,也经历了人类所共  相似文献   

20.
从婚姻契约论角度谈“网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婚"问题是在网络时代出现的一个超出法律调整范围的社会问题,其特有属性不仅使传统婚姻遇到了极大挑战,而且对现行婚姻立法形成了有力冲击.本质上,婚姻是一种民事契约,然"网婚"可否亦被视为一种民事契约--电子契约?文章从婚姻契约论角度考察了这一法律类推适用的可行性,目的在于为"网婚"问题的司法解决提供法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