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贡斯当的研究多侧重于他的政论,对于他的小说《阿道尔夫》也多从心理小说角度进行探讨。然而这部小说,还印证了"浪漫主义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这一论断。本文尝试从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现代婚姻>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豪威尔斯的第一部重要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豪威尔斯的婚姻观导致了他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处理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家不同.浪漫主义小说通常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收场,而豪威尔斯的这部小说却以夫妻分离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在赛珍珠的小说《母亲》中,母亲是一位具有乐观主义精神的坚强女性。虽然备受生活的打击,但天生乐观的母亲很快重获生活的勇气。女主人公的乐观主义精神、象征等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讴歌大自然的浪漫主义主题,使《母亲》这部小说成为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小说蕴含着一种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寻找心灵的憩困、构筑幻想的迷宫、燃烧生命的激情、超越自我的苦难等几个方面。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迟子建浪漫化写作的精神追求与创作旨向。结合作家本人内在的浪漫主义情怀,本文深入发掘她的小说与众不同的“精神上的浪漫”。  相似文献   

5.
《野性的呼唉》是杰克·伦敦在1903年创作的文学作品.国内外文学评论者大多将其归类为自然主义作品,但也有少数评论家指出,这部作品既反映了自然主义的决定论思想,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伦敦在作品中以其粗犷又不乏细腻的笔触生动地诠释了这种兼有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特色的创作风格,即:严肃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浪漫主义手法,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与严酷冷峻的自然主义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陌生女人这一情痴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试通过深入细读,发掘这部小说隽永的艺术魅力源于茨威格在创作过程中适度地把握了激情与理性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这部小说超越了一般情爱小说的局限,具有更为纯朴、久远的诗意美感。  相似文献   

7.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的基本精神是现实主义的,但在创作手法上却因强烈的感情抒发而呈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这浪漫色彩只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一种补充,并没有改变其创作现实主义基础精神。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浪漫色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作家主观因素的融合,促使巴金的现实主义小说中燃烧着一种浪漫激情;时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也使巴金的前期小说刻上了浪漫主义的痕迹;巴金前期小说浪漫色彩的外来影响主要是高尔基早期的积极浪漫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8.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深受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一方面,它师承于欧洲浪漫主义小说;另一方面,它又对浪漫主义运动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它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写作风格和题材的多样化:边疆小说,航海、侦探、心理分析和伦理道德小说等。美国浪漫主义小说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现实主义小说和20世纪后的各种现代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9.
《塞斯的学徒》是德国18世纪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的诗化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主要阐述了诺瓦利斯的自然哲学观和历史哲学观:自然界是灵性存在的,人类应当通过"爱"与自然界和谐地融为一体,而不是企图用"科学"和"理性"主宰自然。过去人类曾处于这种和谐的"黄金时代",现在则遭到了破坏,而将来必将走向新的"黄金时代"。《塞斯的学徒》所体现的浪漫主义和谐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社会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浪漫主义小说在新时期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的再度兴盛,完成了对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的又一次超越.本文从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再度兴盛的原因入手,分析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独特贡献,探讨新时期浪漫主义小说在形式上对现实主义的超越和在内容上对政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从冲突学的角度,就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一书中关于冲突的描写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冲突所集中表现的地方和内容,以及这些冲突所体现的特有作用和意义,指出玛丽.雪莱意欲通过这些冲突的表现,表达对人类无止境追求知识、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的欲望和人类发展及幸福之间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12.
玛丽.雪莱是当前英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国内有关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系统梳理了国外对玛丽.雪莱的研究,以期给国内学界有关玛丽.雪莱的研究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女性科幻作家玛丽.雪莱、厄休拉.勒古恩的代表作品《弗兰肯斯坦》和《黑暗的左手》进行分析,指出她们在叙事特征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女性特征,表达了她们对男性话语霸权的拒斥、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审视和对女性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4.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中的故事内容构造呼应了弥尔顿著作《失乐园》中的情节框架结构,再现了"失乐园"中的故事情节。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两位主人公弗兰肯斯坦以及弗兰肯斯坦怪物的堕落故事恰好借用"失乐园"中亚当与撒旦中"堕落"的神话故事,同时作者也借用《失乐园》的故事表达方式阐述了她自己对人类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16.
M ary Shelley wrote her famous novelFrankensteinin thesumm er of 1816.The tale relates the tragic experiences of Fran-kenste in,a Geneva student of natural ph ilosophy,who d iscoversthe secret of life and succeeds in imparting life to an artific ialhum an…  相似文献   

17.
《弗朗肯斯坦》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成名作,这部作品的问世引起了整个文学界的轰动,评论家们似乎更关心其营造的哥特式小说气氛以及其享有的科幻小说鼻祖的声誉以及作品中展现出的神话如失乐园故事以及希腊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的原型。然而,除了恐怖、科幻、神话,女性浪漫主义仍然也是其展现的一大主题,玛丽通过《弗朗肯斯坦》尤其向读者展示了以爱情和冒险为主题的女性浪漫主义以及其神话性和群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用巴赫金学派的对话理论分析玛丽.雪莱的科学幻想小说《弗兰肯斯坦》所反映的现实主义意义,我们发现这部小说体现了人物之间在责任、人际关系方面对话的失衡,也表现了多种声音的对话,包括小说中提及的人物、社会成员和不同时代的读者。《弗兰肯斯坦》表现了玛丽.雪莱的反叛精神,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指出这部小说体现出了一种生态意识,即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不仅带来了自然生态的失衡,更造成了社会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不但扭曲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而且使个人本身的精神高度异化。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三者失去平衡的深刻忧虑及对三者达到平衡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20.
雪莱是英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和诗剧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雪莱诗作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以期更多的人对诗人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