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波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e Shelley)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1792年,死于1822年,享年仅29岁。他死的时候,正是他的政治思想不断发展进步,写作技巧日趋完善成熟,创作能力空前旺盛的盛年。过早的夭折,使他的艺术发展中断了。雪莱是英国贵族社会的叛逆者,是英国人民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和参加者。对于雪莱溺死于意大利沿岸海中的不幸事件,英国反动派毫不掩饰他们的欣喜之情,一家英国反动报纸说:“雪莱这个反宗教诗歌的作家淹死了;现在他该明白到底有没有上帝了。”而英国人民则深为痛惜,痛惜失去了一位忠实于劳动人民的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的诗歌最先是受到18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深刻影响和热烈激发而喷发出来的,雪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本文从两位诗人的理想气质、人生际遇、对爱的追求及徐志摩诗对雪莱的借鉴,探讨徐志摩和雪莱诗歌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济慈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拜伦、雪莱齐名。他的生命短暂,但却才华过人,加之他勤奋写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他的抒情诗,继承了英国抒情诗的优秀传统,并受到拜伦、雪莱、华兹华斯等同时代人的影响,同时他又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对英国浪漫主义抒情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和波西·比西·雪莱(1792—1822)是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我国早就出版了它们的传记和诗选,但对于他们的政治观、社会观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存在某些误解①。拜伦生前虽比雪莱名声大,他们死后三十年(即1850年),后者却一直更受西方评论家的重视,评论他的专著很多②。关于雪莱的政治观甚至在其生前就有人评论过,认为他是改革家、预言家;而关于拜伦的文章均不是关于他的政治观、思想进步意义的,更没有“伟大的革命家”的提法。陈秋帆在其所译的日本鹤见祐辅著的《拜伦传》的前言里说,作者“冲淡了、歪曲了,甚至抹煞了拜伦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雪莱是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二十世纪初叶由于迎合了当时中国读者的集体"期待视野",雪莱及其作品在中国受到注目和广泛欢迎。文章主要考察了雪莱对鲁迅、郭沫若、徐志摩等三位现代作家的影响;并力图从接受美学角度,对这三位现代作家在具体接受影响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加以比较探究。  相似文献   

6.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运用象征的手法,使读者更加了解诗人雪莱讴歌西风的主旨,从寓意中我们深刻地理解到西风的象征意义:雪莱歌颂西风的实质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颂革命。浪漫主义力求以象征传达诗人的感知。在浪漫主义作品中,思想通过暗示和象征的帮助激发了读者的直观感知力。浪漫主义强调形象思维和幻想与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因此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可以见到大量由形象思维与想象创造出的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7.
雪莱不仅是英国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不仅在西方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影响了20世纪初中国新诗坛的许多诗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杰出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不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并且在许多作品中都阐发了对诗歌创作的认识与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思想。而雪莱对其诗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却鲜有论及。文章对雪莱与徐志摩的诗学思想进行全面比较研究,探讨了徐志摩对雪莱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力图揭示徐志摩全面接受雪莱诗学思想影响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各有其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中国的诗歌创作,从西周到秦汉,从魏晋到隋唐,经历了千年的发展过程.诞生了“诗仙”李白.英国的诗歌创作从史诗《贝奥武夫》到浪漫主义诗歌盛行的时代,也历经千年的历史变迁.雪莱堪为英国诗人的代表.李白和雪莱,一个在中国,一个在英国,时间上跨越千年,空间上远隔万里,但他们却有着许多相似.本文将对这两位诗人作一比较,探讨他们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毕生反抗黑暗、追求光明。通过对他的著名文论《诗辩》 (ADefenseofPoetry ,182 1)的研究 ,对他的抒情诗《西风颂》 (OdetotheWestWind ,1819)逐段剖析鉴赏 ,以此证明雪莱确立的“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这一文艺理论命题的正确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段汉武教授撰,海洋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该书全面回顾和梳理了百年来中国学者书写英国文学史的成果,归纳、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学者在英国文学史书写中对诸多问题的处理,包括文学史观问题,文学史的分期问题,文学史叙述中的  相似文献   

11.
雪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他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暴虐统治和专制腐败深恶痛绝,最终成为一个叛逆者。他以诗为武器,抨击时弊,号召人民为民主自由和解放而斗争。而他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也在他的诗作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苏曼殊作为近代文学家翻译了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并编译了《文学姻缘》、《潮音》、《拜伦诗集》、《汉英三昧集》四部集子。他之所以选择翻译这些诗作,一方面是受到了日本文坛的影响;另一方面被拜伦和雪莱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气质和革命精神感染。他是中国系统翻译拜伦诗歌的第一人,在翻译上的功绩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3.
玛莉·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自出版以来,由于其中的科学怪人这一形象,评论家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这部小说的科幻部分。而作为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的玛莉·雪莱,实际上对这部小说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她透过浪漫主义所宣扬的人应当充满激情的主张,看到了潜藏在这股激情底下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玛丽.雪莱是当前英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国内有关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系统梳理了国外对玛丽.雪莱的研究,以期给国内学界有关玛丽.雪莱的研究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论及文学与媒介的关系,认为"文学如明镜,媒介如阴霾"。媒介转换过程中,文学处于深深的焦虑之中并力求探寻其自身的出路。认为文学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容纳新的文学研究因素,只有把以媒介为主的艺术样式纳入到文学研究的视野,一方面坚守文学的人性关怀与精神超越性,另一方面加强对媒介的文学性研究,拓展文学研究的维度,进而更新文学自身的体系,才是文学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中的故事内容构造呼应了弥尔顿著作《失乐园》中的情节框架结构,再现了"失乐园"中的故事情节。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两位主人公弗兰肯斯坦以及弗兰肯斯坦怪物的堕落故事恰好借用"失乐园"中亚当与撒旦中"堕落"的神话故事,同时作者也借用《失乐园》的故事表达方式阐述了她自己对人类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从冲突学的角度,就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一书中关于冲突的描写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冲突所集中表现的地方和内容,以及这些冲突所体现的特有作用和意义,指出玛丽.雪莱意欲通过这些冲突的表现,表达对人类无止境追求知识、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的欲望和人类发展及幸福之间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18.
叶芝作品的"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理想主义"特征与来自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密切相关。他的创作在英语文学中独树一帜,其作品思想植根于民族与文学的历史,体现出明显的传统继承性和回归性,而他对批评家们推崇的所谓"前沿性"不屑一顾。在布莱克、雪莱、莫里斯等人的影响下,叶芝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与信仰,完成了艺术与民族、艺术与人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荷马史诗中的巨人故事对《一千零一夜》的启发 ,《一千零一夜》对法国、英国、德国、中国作家的影响 ,其故事、小说、戏剧、诗歌中的情节与语言 ,都有相似之处 ,虽然一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 ,只能作“哲学猜测” ,二因世界文学创作中有“共生”现象 ,但从上述比较中 ,《一千零一夜》对世界文学的借鉴与影响则是明显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