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学与民族学科进入中国七十多年来,经历了20世纪20~30年代的本土化阶段,到50~60年代已根据中国国情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人类学与民族学2000年中期会议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30年代到今天,中国影视人类学电影的创作实践渐趋成熟,本文按照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影展资料提供的<中国影视人类学纪事>所划分的三个阶段,论述了中国影视人类学电影创作实践历程,分析了不同阶段人类学电影创作实践的特点与变化,为中国人类学电影的实践历程理清了一个脉络.并且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  相似文献   

3.
广西全面系统的民族学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迄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起步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停滞阶段、80年代上半期的恢复阶段和80年代中期以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广西的民族学研究从一开始就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联系在一起,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广西壮族白治区成立50年来,民族学研究虽然经历了由折的发展历程,但仍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在旧中国时代,中国的民族学界主要依托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民族学人类学课程.到了新中国前期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界又成为苏维埃民族学派的一支,曾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作出卓越贡献,并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新时期以来,在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来往30年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入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它已全面开放,不再自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新时期以前,民族学曾先后被称为"资产阶级学科"和"修正主义学科"而被撤销.近30年,是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最迅速,也是成果最丰富的时期.这30年的学科发展可以再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与重建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初步发展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时期;2000年以后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至80年代,欧美人类学急剧变化,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本文缕析30年间各主要学派,起点是20世纪50代末的结构功能主义,文化与人格学派和新进化论.以揭示美国人类学面临危机的方式,推出20世纪60年代的三种研究取向.比较了美国象征人类学的两派,它们与文化生态学的关系,以及结构主义在英法的流行.进而切入到20世纪70年代的两个人类学派别,分析结构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展示其优点和不足.最后铺开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理论,对实践趋势的兴起,实践的定义及解释对象,实践与系统/文化的互动等进行了精彩的论述和总结.全文论证缜密,索引广泛,纵横稗阖,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功力.  相似文献   

6.
朱霞  宋卫红 《中国藏学》2012,(3):165-170
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后,藏族汉语文学进入到当代发展阶段,至今已经经历了3次比较明显的转型.当代藏族汉语文学的第一次转型发生在和平解放之初至上世纪80年代中,是藏族汉语文学由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封建文学向社会主义文学的当代转型,以政治启蒙为旨归;第二次转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以文学启蒙为旨归;第三次转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现在仍在推进之中,以文化启蒙为旨归.当代藏族汉语文学书写者试图在全球经济与多元文化背景下,表达对21世纪世界文化格局的认识,并显示出通过文学书写发展藏族族性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审美人类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取得明显的成就,同时还应当在理论建构、资源整合、研究意识与研究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从历史轨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40年代的引入阶段、50、60年代的发展进步阶段和改革开放时代的全面繁荣阶段。中国贝尔坎托的发展是一个从初步探索到成熟的过程。本文主要介绍这三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术领域涉足性人类学研究的几位实践者都是研究少数民族婚姻家庭问题的代表性人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不同领域的性学研究者开始看到,性存在是多元的,在批判生物决定论的同时,提出了性的社会建构理论,这与人类学对性的研究不谋而合.中国的性学研究逐渐形成了"性人类学"这门崭新的边缘交叉学科,学者们开始对性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从历史轨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40年代的引入阶段、50、60年代的发展进步阶段和改革开放时代的全面繁荣阶段。中国贝尔坎托的发展是一个从初步探索到成熟的过程。本文主要介绍这三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作为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于20世纪20年代初现端倪,50年代正式形成,并在20世纪后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代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这门年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各自在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文体研究和社团、流派、思潮、创作群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2.
族群认同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族群认同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从族群认同问题的产生入手,论述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族群认同的概念、构成要素、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同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这对于开展我国的族群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蒙古民族自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藏高原活动以来,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但对青海蒙古族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建国以后开始正式起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使青海蒙古族的研究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有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视野下的风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19世纪上半叶以来,国内外人类学家对风水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文章对这些成果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元代时,昆明已形成较大的穆斯林社群。在13世纪到19世纪的近六百年时间里,这一社群在昆明一直和平发展,最终形成"五坊"穆斯林社群的传统格局。然而,在19世纪中叶的"咸同事变"中,昆明穆斯林社群被完全摧毁。经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时,昆明穆斯林又重新恢复了传统的"五坊"格局。半个世纪之后,在各种现代性因素的作用下,昆明穆斯林社群传统格局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16.
党项是一个多种族的部落集合体。七至九世纪,随着吐蕃的兴盛与衰落,吐蕃与党项之间发生了密切关系,这表现在吐蕃与被征服地区党项各部的关系、吐蕃与内迁党项部落关系等方面。九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之后,其所统治的种族部落及吐蕃本身的许多部落最后溶于党项这个多种族部落集合体之中。  相似文献   

17.
马晴 《青海民族研究》2004,15(1):105-106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月华》杂志,进行了述评,同时,对刊物创办者马福祥对回族文化的贡献,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何平 《民族研究》2007,(6):79-88
有学者根据傣族文献的记载认为,傣族在公元前5世纪甚至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就曾经建立过一个地跨云南西部及缅甸中部和北部地区的"达光王国",并把"达光王国"写进了有关傣族的历史论著中,甚至还把这个"达光王国"作为傣族的文明史向前往德宏旅游的游人介绍.本文作者根据掌握的资料对"达光王国"进行考证后认为,傣族文献中有关"达光王国"的记载,实际上是流传到德宏傣族地区并被"傣化"后写进傣族文献的一些源自缅甸的关于"太公王国"和蒲甘王朝早期的传说故事,不足为信.傣族历史上并没有一个"达光王国".  相似文献   

19.
雄龙西南古民居经堂壁画以宗喀巴大师生平故事为主要题材,绘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兼客了汉藏民族及印度地方三种绘画的优点和长处,其对研究清代壁画题材和相关佛教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近百年间,中国社会在经历了外敌入侵、内部动荡的痛苦中,跨越了古今之变的历史过程。清朝统治者为弥乱固本,维护统治,在不断强化国家权力机构的同时,也加紧了对广大乡村治域的渗透和控制。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通过其扶植的敌伪政权,对东北及其他沦陷区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