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历史小说概念内涵至今仍众说纷纭,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相比别的概念,“新历史小说”较能涵盖繁复驳杂的各类创作现象;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新历史小说”本质内涵在于历史观念和创作观念之“新”及“历史”含义之“变”。但“新历史”也可能对作品审美特性构成一定遮蔽,导致创作与研究过多注目于历史观念之新而相应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呈现等。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小说概念内涵至今仍众说纷纭,缺乏明确统一的界定。相比别的概念,“新历史小说”较能涵盖繁复驳杂的各类创作现象;但也存在局限与不足。“新历史小说”本质内涵在于历史观念和创作观念之“新”及“历史”含义之“变”。但“新历史”也可能对作品审美特性构成一定遮蔽,导致创作与研究过多注目于历史观念之新而相应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呈现等。  相似文献   

3.
清代李渔道:“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闲情偶寄》)。文章之新,似予人吹拂清爽春风,令人心旷神怡,获以美的享受。文章之新,首先表现为题材出新,如何让题材出“新”呢?  相似文献   

4.
新桃花源记     
许礼飞 《源流》2012,(17):70-71
晋末年间,陶公著《桃花源记》,既成千古美谈,皆往事也。华夏大地,历经沧桑,山河锦绣,田园沃厚。探粤西北之怀集,桥头镇之黑岩村,却别有天地,乃新桃花源也。且看新之桃源,四面石山,拔地而起,悬崖峭壁,溶洞奇异,山峰参差,突兀峥嵘,灌木点缀。山脚桃林遍野,竹海茫茫,相互辉映,蔚为奇观。相传南极仙翁,云游至此,感其灵气萦绕,民风淳朴,遂卜石洞而居,秘传长寿之道,布施疗疾之术,造福百姓。仙翁化鹤,金身尊坐洞口,神法犹存,屡屡显灵。芸芸信众,但有求者,焚香虔拜,百愿皆遂也。  相似文献   

5.
“为芹辛苦”一生的现代学术大家周汝昌先生,通过《红楼梦新证》一书,在新材料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体系建立等方面为--1"3专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举世瞩目之重要贡献,也为整个红学学科建构起一个赖以存在的知识论系统。《新证》所创造的超越考据、索隐与文艺评论三大派别的学术新范式,不只为红学研究开拓出继续探索的广阔学术天地,也为中华人文学术之现代重建及再度繁荣,留下独具个性风采的历史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黎姣 《社区》2011,(29):14-14
“清华学校与将来中国之命运.实有莫大之关系。关心中国前途者,对于清华以往之历史,盖不可以忽焉者也。”此句出于1924年出版的《清华人》,也被写入新出版的《毕业生》一书。  相似文献   

7.
在对殷周社会的历史反思基础上,周人清醒地认识到西周是一个不同于以往国家形态的充满生机的“新造邦”(《尚书·君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造邦”之“新”是一种维新体系,既包括思想观念的天命之新,也包括社会形态的邦国之新。“新造邦”理念体现了西周初年政治家们的政治自信,也表现出他们内心的忧患意识和紧张心态。变革维新是西周初年的思想和文化潮流,“新造邦”是一个过程,需要对殷商移民进行思想改造,更需要富有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的周代“新民”。“作新民”(《尚书·康诰》)是与“造新邦”相适应的政治理念,也是“新造邦”思想体系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石。以“新造邦”与“作新民”为代表的求新精神,标志着西周哲学的理性苏醒和思想黎明,集体主义背景下的朴素的人道思想是西周古典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的根本区别,主要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在新历史小说中被彻底颠覆,革命叙事呈现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沉落等景象。这表现了开拓独特的历史生活和揭示崭新历史精神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影像或幻想,其颠覆性破坏也给以后的小说提示着警惕。  相似文献   

9.
方东美与现代新儒家在对待中西哲学与文化的看法上有诸多差距,把方东美归入现代新儒家并不合适。方东美既非新儒家,也非新道家,其哲学是归本大易的生命哲学,他以生命哲学统摄百家,融贯中西,其思想旁通统贯,兼容并包,不可将之拘于一家。  相似文献   

10.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全局性部署,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透过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从经济运行可靠性、要素市场支撑性、统一大市场培育、贸易往来、投资往来、技术交流、国际科研七个方面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标体系,并开展动态因子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各省份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表现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不同地区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排序随着时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影响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分为市场整合与营商环境、科研合作与观念开放、经济活力与信息融通、公共服务与要素流动等四大类。因此,建议加快整合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建立新发展格局的动态监测系统,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曹操“唯才是举”之政策,非特限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而为自己集团选拔人才,也非特仅如陈寅恪先生之所论,欲摧毁“士大夫儒家体用一致及周孔道德之堡垒”,而为寒族地主阶级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内建立新秩序、新信仰。笔者以为,曹操“唯才是举”之政策,亦且还有针对汉末社会礼崩乐坏、上下失序之政治现实,及综核名实、矫正士风、整新吏治之作用目的在。因而笔者将前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要求,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迫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革。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国内有学者将之称为“部分质变”。在较长时间里,对此持相反见解者有之,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些新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根本变化者也有之。为历史地、辩证地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从其客观表现、发生的原因、本质属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清代中叶为思想背景 ,对戴震新伦理观的一个侧面———自然、必然思想进行了评述。戴震的自然、必然观 ,是其理、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注重人的自然情欲 ,主张“体民之情 ,遂民之欲” ,是对程朱理学“天理人欲 ,不容并立”思想的无情批判。充分表明了戴震新伦理观的社会进步意义 ,同时也显示了戴震新伦理观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焦循的《孟子正义》是清代第一部用一家之注的新疏,也是清代本赵注《孟子》仅存的一部新疏。于赵岐《孟子章句》,一申其义,二补其注,三正其误,四存其疑。申赵而不盲从;补赵盖属必要之处;正在要处,正之有据;不能断其是者,存疑待考,学风可推,乃清代“新疏家模范作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不是体系哲学,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原则,其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完成了划时代的哲学革命,它从根本上否弃了哲学对于世界的理论的态度,而代之以实践的态度.随着"科学实践观"的确立,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新"之所在也得以明确.然而,人们对这一"新哲学"究竟"新"在什么地方看法各不相同.本文将以马克思的哲学原著为依托,从不同的角度阐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新"的内涵不仅是话语之新,更是思维之新与能力之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道路认识的新思考,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符合知行辩证哲学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和网络多媒体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应新媒质时代的诗歌写作也迅速地发展演变.网络诗歌是大众文化和新媒质发展的产物,是广场性、狂欢化的诗歌写作形态,利弊并存.为了梳理、厘清文学和诗歌,需要我们正确分析和探讨这种新出现的并且也具有相当复杂性的诗歌形态范型和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新词语大爆炸”,是当今社会一个令人瞩目的语言现象。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和我国改革开放洪流的冲击下,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新信息层出不穷,作为信息系统重要载体和社会交际最重要工具的语言,尤其是其中最敏感的因素——词汇,也相应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涌现出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大至政治经济领域,小至日常生活方面,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产生速度之快,都是空前的。“新词语大爆炸”的语言现  相似文献   

19.
唐承六朝之后,公私文翰,并用骈俪,而末流弊滋,浮滥冗缓,叙事论理,不能真切,于是韩愈倡为散行之文,远师先秦西汉,以朴质条鬯之体矫正魏晋以来排偶藻饰之风,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古文之体遂立。名为“古文”,实乃创新,虽取法先秦西汉,而能自具唐代新散文之风格,并非奴隶式之摹古也。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思想活跃和观念不断更新的学术氛围中,《三国演义学刊》第二期又和读者见面了。这一期《学刊》表现出更大的活力,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硕果之林无疑是一株新葩,代表了目前《三国演义》研究的新水平、新信息、新趋向。可以看出垦植于这一苑地的诸学者之潜心致志与积极的追求精神,也可以看出编辑者的时代意识的敏感度与艺术视野的广阔。它不是单一的“呈现”,也复合着“省思”和“启动”,有利于推动学术争鸣和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