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蜀地区神奇瑰丽、巫鬼盛行,弥漫着非常浓郁厚重的道教文化氛围。西蜀道教历经汉魏六朝乃至隋唐五代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异彩纷呈的道教义理,诳惑相煽的成仙逸趣对唐末五代西蜀社会各阶层的群体思想心态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效应。探讨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对进一步研究唐末五代西蜀文人群体的独特思想心态和创作审美取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空间意象思想的提出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至唐朝五代时期发展成熟。唐朝山水画的空间意象构图风格,经五代北宋画家的推波助澜,发展至鼎盛。五代北宋山水画较之唐朝山水画,更加注重对空间意象的布置安排,并通过对景物不厌其烦的布置安排,追求观赏者在游览时的趣味性,以营造可游可居的山水空间意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乃动乱与割据之世,该时期内南北政权围绕蜀道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通过对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蜀道争夺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的蜀道争夺战极为频繁,在中国历史上较为罕见;三国时期各条蜀道的使用频率较为平均,五代时期则严重倾向于选取故道和金牛道;三国时期蜀道争夺战多取用其中一条,而五代时期则数条同时进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秦汉时期颇为重视蜀道建设,以至于三国时期蜀道的畅通性仍保持良好,而隋唐五代时期故道长期作为官方驿道,便于行军打仗;与三国时期相比,故道在五代时期的军事地理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三国时期曹魏以长安为伐蜀基地,与五代王朝多以凤翔为伐蜀基地不同。  相似文献   

4.
论太原在五代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五代时期,中原王朝兴替相继,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原因多与太原特殊的战略地位影响有关。李存曰助、石敬塘、刘知远都是从太原起兵南下而取帝位的。及至五代末期,占据太原的刘崇又成为中原王朝最主要的敌人之一。研究太原在五代时期的战略地位,有助于我们对五代时期政治军事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五代时期朝代更迭频繁 ,政局动荡不安 ,对宰相制度产生很大影响。五代宰相的名号和机构基本上沿袭唐代 ,其一大变化是宰相的品级得到统一固定和提高。五代宰相的权力遭到枢密使、翰林学士和端明学士的侵夺和分割 ,受到极大限度的削弱。五代时期不乏有一些颇有作为的宰相 ,但从整体上看 ,平庸之辈居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学术界对五代刑法的评价,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五代刑法残酷的观点根据不足。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一、五代刑法严酷只表现在一个很短时期,不能代表整个五代时期的情况;二、从所谓五代新出现的刑名分析,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三、五代的司法制度及种种防滥刑的措施,可以保证社会能基本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四、《唐律》的立法原则破坏于中唐,而非五代时期。关于五代刑法的重新评价,对修订《中国法稍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本土佛教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三个阶段,其建筑设计的思想特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皇权思想的影响。就阶段风格而言,早期以汉代的白马寺为代表,基本为印度、西域式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建筑则在吸收印度、西域艺术元素的基础上,木构架建筑风格更加鲜明;而隋唐五代的佛教建筑设计风格已经基本中国化,形成了本土化的建筑体系和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8.
宋初社会还没有稳定的时期,在宗教和文学上,受到晚唐五代的影响.禅宗继承晚唐五代禅宗的馀绪,加上帝王对禅宗采取了复兴和支持的政策,带来禅宗的发展.禅宗思想与文学融合起来,对宋初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禅宗的引向内心的追求,改变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念和思维方式.禅宗思想使宋初文人们产生了恬淡宁静的心境追求和感伤低沉的情绪两个方面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唐末五代,隐逸盛行,这既是社会上层推行崇道政策的产物,也是战乱时期人们安时处顺自立于乱世之外的途径。隐逸作为一种人生旨趣,更多地杂糅了道家无为思想的内核和道教神仙飘逸逍遥的风貌,也带有儒家穷时避世的影子。另外,唐末五代的隐逸还显示出对社会叛逆与批判的一面,一些处于乱世的著名隐士和道士,对动乱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表现出对理想社会和生存方式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五代时期是一个分裂混战的时期,战争经常发生。后周与北汉之间进行的高平之战,在五代史上并非一场大战,但它却是五代史的一个转折点,意义非常重要。本文对高平之战的缘起、双方胜负的原因以及战争的意义作了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儒学长期局限于训诂与注疏,到唐末、五代时期,已越来越僵化与衰微。两宋时期,求变思潮成为思想界与政治界的主流。政治的改革,学术思想的发展,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最终催化了道学的形成。道学融会佛、道思想,较好地解决了儒学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使儒学重新走上了独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唐末五代是道教神话发展的高峰时期,崇道的时代氛围和神仙信仰的世俗化为道教神话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一时期的道教神话作品众多、类型齐全、弘教功能突出,在道教神话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神仙信仰世俗化转变的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韦庄入蜀之前的四首《菩萨蛮》、两首《归国谣》,以及入蜀之后的《本事词》进行分析,勾勒出韦庄词的写作历程。从而得出结论:韦庄并非入蜀之后才开始写词,而是在壮岁游江南时期开始写作曲词,换言之,韦庄与其说是五代词人,更应该说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词人。  相似文献   

14.
五代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士人价值观出现变化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士人多朝为官、历仕多君的现象比比皆是,蔚然成风,这显然与传统儒家所倡导的忠君观相冲突.五代士人的忠君观受到当时政权兴替、社会舆论、士风沦落以及个人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士人的忠君观在这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其表现形式又各有不同,士人忠君观的表现形式不断出现变化,其中又以五代时期的冯道最为典型.因此以冯道为例,通过对冯道其人、视君犹佣观的表现,并结合时代背景、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对其表现形式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探讨冯道的视君犹佣观,并延及其对五代及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有中国电影史研究中存在着对“第五代”的偏爱,对“第五代”再研究需要从史实辨析和史观反思两个维度来进行。史实辨析是指重新思考对“第五代”做出的狭义和广义之分,在整体观视野下分析“第五代”所受到的多重影响,充分认识到“第五代”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史观反思是指重写电影史需要反思对“第五代”的偏爱,反思电影史写作的选择性、目的性和工具性。唯有如此,重写电影史才会成为令人信服、还原历史、具有思想穿透力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从中唐到晚唐五代社会境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必然会影响学贾岛一派诗人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他们对贾岛诗歌的取向.因为作家心理情感的改变与诗风的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考察晚唐五代贾派诗人的思想境况对于我们研究贾岛诗风和晚唐五代诗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永明延寿是五代时期著名的僧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永明延寿信仰净土的缘由,认为永明的净土信仰是理所必然,势所必至。进而依据永明延寿著述,考察了其净土信仰的具体内容。并从中国净土宗和净土思想的发展历程两个方面,对永明延寿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谭峭是五代时期最重要的道士和道教学者之一,著有《化书》六卷,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对《化书》这样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的研究尚显薄弱,有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对于《化书》的研究虽然还不够全面,但是已经有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索。本文拟就《化书》体现的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美学思想以及科学技术思想等方面进行粗略梳理,还望各位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9.
五代吴越国高僧永明延寿是唐宋之际中国佛教转型时期的重要人物,其思想与事迹对吴越佛教乃至中国佛教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考订永明延寿的有关生平史料,择取其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西湖"官钱放生"、天台习禅与课诵<法华经>、与钱王之密切交往等事件及其融合会通的思想主张,以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及视角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永明延寿与吴越佛教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有中国电影史研究中存在着对“第五代”的偏爱,对“第五代”再研究需要从史实辨析和史观反思两个维度来进行。史实辨析是指重新思考对“第五代”做出的狭义和广义之分,在整体观视野下分析“第五代”所受到的多重影响,充分认识到“第五代”自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史观反思是指重写电影史需要反思对“第五代”的偏爱,反思电影史写作的选择性、目的性和工具性。唯有如此,重写电影史才会成为令人信服、还原历史、具有思想穿透力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