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其工作对象、模式与队伍受到新媒体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收集、信息内容与形式、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做好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重大的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新媒体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重塑网络话语、实现资源共享和创新沟通机制,然而,由于新媒体传播的"无界性"、主体的"匿名性"、信息的"碎片性"及社交的"无序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有必要在思想、人员、机制及创新等方面提升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全媒体思想引领平台 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网络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深对全媒体概 念和内涵的理解与认知,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维,注重接受客体的个性化诉求, 契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实际,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打造全媒体思想教育平台,拓 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组建新媒体网络宣传队伍,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思政工作面临新的困境。基于智慧育人的价值取向,从理念、机制、载体、主体4个方面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路径,主张构筑意识形态领域防线,健全校园网络监督管理机制,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新平台,提高大学生和思政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力求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大学生参与融入社会的渠道。在各种新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传播渠道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思想、思潮。这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通过结构优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回应新媒体时代,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作为新经济时代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今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因而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利用网络这个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和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3,(5):103-104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强大的传播速度、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鲜明的媒体特点,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环境和工作方式,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掌握好新媒体特点,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利用好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现得出如下结论: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体现在价值观的形成、虚拟游戏沉迷和道德观念的迷失;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捷平台的建立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变;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将是工作的重点内容。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丰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不断出现,作为网络新媒体的微博逐渐成为公众舆情表达的重要出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基于微博的特性,分析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对利用微博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出现,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积极应对新媒体,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仅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也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本文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为例,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就如何发挥新媒体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给出相应的对策,力求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媒介化信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多样化的媒介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 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成了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我国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 育开展较晚且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的实效性相对较差。因此,建构、完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体系成为开展媒介素养 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评估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建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初步设想,并提出了具体 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传媒校园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传媒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高校要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发挥现代传媒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优势,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现代传媒阵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现代传媒意识和技能这几个方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力量,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崭新的使命和任务,同时“00”后也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主体,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迫切需要以更高质量的发展来应对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高质量发展要筑牢思想根基,突显政治性、思想性和时代性;要强化职业素养,练好基本功,强本领、补短板、植情怀;要坚持发展保障,科学选配、立体培训、精准激励,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专业的业务能力、更主动的行动自觉为高素质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在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征,面临着价值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者角色转变的挑战,如何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后喻文化主要是指晚辈向长辈传递文化。后喻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坚定大学生政治信念,促进全面发展;推进新媒体渗透,加深师生平等交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谐人际沟通关系等方面更好地应对后喻文化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的到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课堂教学、传媒载体教学、网络载体教学、学生活动载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与发展方向。本文将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微时代下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实践中尚存在需完善之处。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应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科学认识革命文化、从情感上高度认同革命文化、从实践中增强传承革命文化的行为自觉。这不仅有助于推进革命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激发革命文化的时代活力,还有助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日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创新网络时代思政教育方式,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建设强有力的网络思政队伍,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干预机制,建立开放包容互动的学生信息交流平台,提升网络文化建设品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开拓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微博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其信息产生的便捷化、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的迅速化、信息主体的个性化和沟通平台的社会化等特征,使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微博是把双刃剑,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能释放出各种负面效应。有效地消解这些负面效应,才能实现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