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语言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载体. 一种模因要被人们普遍地模仿,必须具有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和权威性等特性或其中的一种.然而,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是客观社会现象的主观反映,是一种主动行为,除了必须具有其本身的特性外,它的成功复制和传播更多地受人的心理因素的支配.文章拟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社会心理对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影响,以求对语言模因现象的本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我们的外语教学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角度解读网络语言的强势模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成功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解释网络语言的传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模因论(Memitics,以下简称MT)出发,结合认知脚本理论(Script Theory,以下简称ST),以丰富的网络新词为语料,深入探讨网络词语模因得以复制、传播的认知过程.并提出模因论对网络言语交际的独特解释力.只有了解成功的模因在网络新词语复制、传播过程中的听话人的认知机制,才能正确解读纷繁复杂的网络交际行为产生的新词现象.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普及导致一些网络词语迅速流行,这些网络流行词语在构词方面具有类比词和谐音词占主流、字母数字和图形符号混用等特点。按照模因论的观点,网络词语的流行相当于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模因、特别是强势模具有的变异性、时尚性是形成网络流行语构词特点的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而提出的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何自然先生引入的语言模因论近年来逐渐被广泛用于语言的各方面研究.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强势模因推动的结果.为了更好地解读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复制与传播,运用语言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成为成功模因的五大要素及其复制与传播的形式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并进一步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第二语言模因认知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Dawkins提出的假设,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学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何自然,2005).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二语言信息作为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第二语言作为模因输入(模仿复制)和输出(表达传输)的过程;从二语模因接受者的角度探讨影响二语学习者最终获得第二语言模因的两个重要因素:同化和记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出发,探析了语言模因传播的本质,认为模仿与创新是语言模因的传播机制。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模仿的目的。只有正确认识语言模因的传播机制,才能保证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安全性,从而更好地保障语言模因向积极的一面发展,进一步丰富语言宝库和发展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视阈下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的发展,它逐渐打破了文化领域的限制,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领域。模因有益于语言的发展,同时在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模因自己本身也得到了发展。例如,"给力"是2010年迅速流行起来的一个网络词语,我们从模因论概念和模因周期论的角度分析了其生成、复制、传播过程及其语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探讨和论证了网络流行语作为强势模因的可能性,并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语言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词汇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语言变体,最能体现这一语言变体特色的是其词汇变异。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理论,它为研究网络语言成功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阐述网络语言词汇变异的表现,进而从求简求快心理、叛逆创新心理和从众时尚等方面探讨它们得以复制和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模因论看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模因论角度解析外来词,可以发现:外来词的形成是原体模因复制模仿和变异的结果.同时外来的语言模因能够融入汉语是由于符号空位、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人们趋新、尚异社会心理的驱动.有些进入汉语的外来词模因由于获得了受众的认可,得到了更多被复制与传播的机会而成为强势模因,在汉语中保留了下来;那些不符合汉民族语言习惯的外来词模因则因得不到复制与传播而从汉语中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0.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的传播总是通过模仿、复制,尤其是通过语言进行传播。中国英语是一种跨语言文化传播活动,从翻译模因角度来看,其翻译活动是传播和复制过程,等值模因和等效模因是中国英语在新的文化中较为活跃的模因,中国英语主要是通过这两种模因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并在交流过程中不断进行复制和传播。中国英语得到异国文化承认、接受并流传就是翻译模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网络语言提供了一务快捷、有效的途径.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变异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考察,认为网络交际中的各种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不仅在网络上广泛地被使用,也大有进入日常生活之趋势.近五年来,网络流行语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模因论的复制传播观点为语言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从词汇模因、句子模因、篇章模因三个层面来研究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语,以期探索网络流行语产生与消亡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多样化及网络迅猛发展,网络新词大量出现,它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模因理论是语用学发展的一个新理论,其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的特点为网络新词的流行提供了一个快捷的途径.本文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对"ABB"式网络新词的盛行进行分析,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Dawkins的模因论,从语言模因的类别、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机制、语言模因的变异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模因采取重复和类推的方式复制和传播而形成英语新词,即新模因。新模因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形成弱势模因和强势模因,只有强势模因才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传播。  相似文献   

15.
品牌名称的翻译过程是异域文化的模因通过语言向本土消费者传播的过程。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品牌名称的翻译活动可视为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借助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套用,进而提高其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述模因类似基因,基因是传递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而模因是传播人类社会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根据模因论,人类学习和使用语言可以理解为对若干语言模因的不断复制和传播.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语言模因现象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模因论的角度浅析语言的复制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语言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栽体。模因论对于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力。本文介绍了模因的由来、定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了语言模因的两种类型和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三条途径,最后探讨了语言模因形成的心理基础。以求对语言模因现象的本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人们研究语言发展变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翻译模因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从模因的角度出发,翻译活动可视为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这其中也凸现了译者,这一特殊的宿主所肩负的双重使命——解码和传播源语模因。在何自然教授的语言模因观的启发下,翻译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也可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两种方式。这用来解释等值、等效以及变体翻译观,意味着源语与目标语的转化可分为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的纵向传播和非对等的横向复制和扩散。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模因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语言模因主要通过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信息和文化的交流这三种主要途径进行复制和传播.具体探讨在语言模因的生成、复制、传播的过程中,语境所发挥的重要干预作用,指出在模因的生成阶段,语境干涉多表现为制约作用,而在模因的接受过程中语境干涉则更多表现为对语用推理活动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使网络语言这种社会语言变体体现了非常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为语料,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流行语的生成机制及网络流行语模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