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选择巴金的文学真实观念作为考察对象,将巴金琐屑的经验性表述与20世纪的文学史进程比照参证,勾勒巴金文学真实观念的基本形态和演变过程。巴金的文学真实观念处于“经验之真-真理之真”的结构中,但主要落脚于经验性的真实。巴金的文学真实观念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来考察,即三四十年代关于经验之真的表白、五六十年代对“主义”之真的接纳、七八十年代向经验之真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艺术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其中的真,而人们对真的理解有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同样"艺术之真"也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历史上很多艺术家穷毕生精力就是为了像镜子一样客观地模仿现实的外在形象。由于技术和人们对真理解不同,有些艺术家在模仿的同时更进一步,希望超越和战胜自然,他们的理想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艺术真实"。到了现当代,艺术家对真实的理解更趋多元化和本质化,有些艺术家试图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阐释自己对世界本质的理解,他们的艺术更多关注的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由于不同时代和流派以及艺术家的个性差异,使他们作品中的艺术之真总是在现象和本质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3.
从梁宗岱相关的阐述上可以发现,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科学与审美的相互联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梁宗岱所谓的"艺术之真"既有文学性方面的美,又有科学认知方面的真;其二,艺术思维在培养科学的认知主体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联系到科学与艺术发展的现状,梁宗岱不无忧虑地担心"两种文化"的分裂,这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理性现代性与感性现代性的内部张力。其"两种文化"的论述,虽早于英国人斯诺关于"两种文化"危机的断言,在国内学界却曲高和寡。  相似文献   

4.
就哲学层面而言,人类自身始所面对的真与美的问题是比较基本的问题。哲学之真有其三重规定性:逻辑之真、认知之真、本体之真。同样美学之美也蕴含着相对应的情况。而当谈及真的问题时,便必然进入到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由真及美,美与真相融合,进而确证美的本体。而以其相容之能动性,故此是实践的。这种实践的美学本体论中,美以真为基础,并最终统一于实践的本体。  相似文献   

5.
刑法之真是指刑法在符合事物的状况和规律中得以制定出台,后在自身的内外协调运行中反映刑事个案的事实真相,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且行刑科学。刑法之真是"刑法之本真""刑法之自真"和"刑法之用真"的有机整体。立于"符合论"以"事实真"来界定刑法之真,则主体客体化是刑法之真之哲学本质,而这也符合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的刑法应然价值。在与刑法之善的关系之中,刑法之真之意义最终体现为刑法应然价值的实现。刑法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与有机整体是刑法文化的一种"化境",而刑法之真便是刑法文化的第一勾连。  相似文献   

6.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籍。它记载了大量历史事实,描绘了春秋时代的历史面貌,表现出对事实之"真"的认识;另一方面,《左传》在记史中又表现出对伦理道德不同的认识,反映了对观念之"真"的追求。此两种"真"在《左传》中密切联系,相得益彰。《左传》的"求真"精神反映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首先追求的是真.以此为审美价值基础,来审视陕西当代最具代表性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从而把握他们创作上审美价值建构的差异性:构成路遥审美价值的核心是真,围绕着真而追求善和美的审美价值建构;陈忠实是以其生命情感体验的善为审美价值建构核心,真实的、美的文学艺术,首先应当是凝聚着善的审美价值内涵的艺术建构;贾平凹则是以美为自己创作审美价值建构核心,追求的是一种生命本体精神之真.  相似文献   

8.
真与意义一直是逻辑学、哲学中倍受关注并予以积极探讨的重要问题。直到戴维森,真与意义才创造性地在自然语言意义理论中实现了融合,并凸显出了它们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即都是对语句真的不同解读。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戴维森意义理论中真与意义各自不同的特征,从而厘清逻辑与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真理的本质、结构与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之惑的澄清,在于“真”与“理”的辩明,在于对其结构与运动形态的深入分析。真理之真有自在之真与关系之真的区别,就关系之真而言也有符合、清晰、实用等等之别。真理在狭义上是指符合于事实本相的一种概念逻辑体系,即真的理性化认识;但在广义上,真理则泛指符合事实的一切认识与陈述。真理的结构是(SR)O,意即忽略主体与关系影响、彰显客体作用的认识。真理作为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运动,其“符合”包括形象符合、符号符合与行动符合三类。行动符合是一切符合的基础,也是证明是否符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弗雷格和胡塞尔的语义学都与“真”密切相关。然而,对“真”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双方不同的语义学原则,前者从外延的角度理解“真”,因此其语义学以被理解为指称之对象的外延之真为原则,而后者则从内涵角度理解“真”,其语义学以被理解为意向之充实的内涵之真为原则。对内涵之真的一般性解读倾向于将对象理解为带有涵义的意向对象,因此涵义与对象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平行关系。这一解读对著名的“拿破仑例子”中所展示的涵义和对象的区分而言十分不利。但是,《逻辑研究》的文字中蕴涵着另外一种被忽视的解读可能性,由此可以在内涵之真的原则中维持涵义与对象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为胡塞尔对涵义和对象的区分作出一个合理的辩护。  相似文献   

11.
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真理就是有用 ,有用就是真理”不是一种简单的武断 ,而自有其一系列理论上的推演过程 ,包含着一定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本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真理的实现过程、真理的人本主义基础和真理的利、真、善、美的统一三个新视角揭示了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独创性 :①真理是证实的过程 ,通过实践效用来确定 ,反映了人和世界具体的实践关系 ;②真理具有价值性或人本主义意蕴 ;③真理是利、真、善、美多重要素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真理问题在海德格尔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就是以其20世纪30年代的著作《论真理的本质》为标志的.海德格尔从存在问题出发化解了传统的真理观中的难题.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基本观点是:物必须首先作为其自身被敞开(显现)出来,它才能在陈述活动中作为对象出现,而物正是在此在的自由存在中才作为自身显现出来的;而真理的解蔽和遮蔽是在自由存在中直接发生的.此在向来就是行走在解蔽与遮蔽、真理与非真理的道路上,因为作为此在的人向来就在自由之中的.  相似文献   

13.
真理辨析     
真理的本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真理具有客观性、本然性、相对性和可证性等基本特征。真理是其所"道",是其所"在",是其所"是"。自由是探索真理本质的前提。剥离笼罩在客观实在之上的假象是初露或者裸露真理本质的必由之路。对事物本原的探究,对事物原初的追寻,对事物逻辑的起点和历史发生的议论,原来是同一回事情。"自然"是"道"是真理。"以自然为本"是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本质分歧,历来被归结为"性即理"与"心即理"的分歧。但对"性即理"与"心即理"在程朱陆王的论述里,究竟是什么含义,历来又缺乏清晰地论说。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程朱陆王有关"性即理"与"心即理"论述的分疏,以说明:程颐讲"性即理"是为了以"理"善定"性"善,而朱熹讲"性即理(性即天理)"则是为了以"天"的客观性来定"理"的客观性,以便否定"性"的主观性,将"性"说成"天理"命于人心。至于陆象山讲"心即理",本意并不是为了反对程朱的"性即理",而是旨在论证"良心"即是"正理",藉以反对当时士人借口《论》《孟》以博科举功名的不良风习。王阳明则不然,他再提"心即理",的确是为了反对程朱的"性即理",目的在于将"理"说成就是人的"心之本体",为的是"于虚灵知觉中辨出天理",把"天理"说成就是"虚灵知觉之自然恰好处",否定"天理"独立于人"心"的客观绝对性。  相似文献   

15.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又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艺术经验入手,深入历史及语言领域对诠释学的方法进行了史的批判研究并阐释了其本体学的意义。作为精神学科中的一门独特领域,艺术经验更能体现对真理的非科学性表达。伽达默尔通过对传统美学康德、席勒对“游戏”概念主体观念的批判性阐释,时“审美区分”的质疑,强调了艺术本体建立在理解与阐释的过程中,艺术、美成为一种开放、意义不断生成的未完结的存在。理解者的前见、理解的时间性以及效果历史等成为把握艺术作品不可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使得艺术真理呈现出历史相对主义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艺术真理问题是西方诗学与哲学论争的中心问题。19世纪西方文化界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否认精神科学的真理要求。伽达默尔承继海德格尔的真理“言说”重提艺术的真理要求,并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深入阐发了艺术的本体论结构、艺术真理因表现活动而“在的扩充”、艺术真理与此在在世的问答逻辑等基础性问题,从而丰富了古典哲学范式下的艺术真理理论。  相似文献   

18.
戴维森的真理论虽有变化,甚至不乏矛盾处,但还是有其稳定的内核的,即把"真”、"真理”简化为语句的真;把语句的真与意义结合起来并试图把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结合起来.但将三种理论结合的努力并不成功,这是把真理简化为语句的真并把真与意义捆在-起的逻辑结果.真理论的研究必须走出语言分析哲学的狭小圈子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在区别"真"与"真理"两个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科学理论的"真"的含义。"真"是指科学理论的真、善、美的统一,它相对于科学理论的可错性及理论基础的虚构性而言。二者的关系是:"真"是可错性、虚构性滋生的土壤,可错性和虚构性是"真"变化发展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理趣这个写作美学术语形成发展的轨迹以及诗文产生理趣的条件和途径 ,并着重论述了“理”作为审美对象能够成“趣”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