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 日本经济在1981年取得了低速发展,增长率为2.8%,较1980年的4.2%,有所下降,成为近五年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但比起美、英、德、法、意等主要西方国家的平均增长率1.2%,还要高出一倍多。在成长率普遍降低的情况下,日本仍处于领先地位。 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981年有些指标优于上年,有些较差。工矿业生产指数1980年较上年升4.6%,1981年上升4.3%;消费物价指数1980年比上年上升7.8%,1981年上升4.1%。个人消费支出1980年比上年增加1.3%,1981年增加1.8%。企业设备投资1980年比1979年减少4.1%,1981年比1980年增加近1%。对外贸易增长率1980年为  相似文献   

2.
数据对比显示,近10年来我国家庭迅速向规模微型化、结构扁平化、类型特殊化方向发展:家庭规模和代际数不断下降,2010年家庭平均仅为3.09人,代际数为1.85;由1人或2人构成的超微家庭比例由2000年的25.34%上升到2010年的38.90%,在城市占比超过45%;一代户由1/5上升到超过1/3;单人家庭数量翻了1倍多。2010年占家庭比例达到14.5%。家庭的这种变动趋势,意味着家庭养老育幼功能在急剧丧失,家庭发展存在着巨大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削弱。在此情境下,调整独生子女政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1982年以来,中国农村的单人户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体,其所占比例超过60%.单人户的年龄结构,男性以中青年为主,女性则以中老年为主.单人户的婚姻状况,男性以未婚比例最大,女性以丧偶居多.单人户大龄未婚男性与同龄已婚者相比,文盲率、小学以下低受教育程度率明显较高.30岁以上单人户妇女多数有存活子女,但单人户妇女无存活子女的比例大大高于同龄组所有家庭户妇女,并且3个以上存活子女的比例又比所有家庭户妇女低.无存活子女和少存活子女的妇女原来所生活的家庭(夫妇家庭和核心家庭)较易向单人户"转型".当代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对特定年龄段单人户的形成起到提升作用.无论年青人,还是年老者,生活在单人户的可能性在增长.中国农村的大龄失婚和老年单人户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育率下降如何影响我国家庭结构变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几十年,中国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伴随着人口要素(婚姻、生育、死亡)以及社会经济要素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平均家庭户规模从解放前的大约5.5人下降到1982年的4.4人;核心家庭户比例从1930年的51%上升到1982年的81%。另一方面,妇女平均结婚年龄从1949年的18.5岁增加到1980年的23岁;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以前的平均每个妇女大约生6个孩子急剧下降到1981年平均每个妇女生2.6个孩子;总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从1950年的47岁上升到1981年的67.9岁。人口要素的急剧变化如何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的量的关系如何?仅仅分别孤立地分析人口与家庭数据,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运用数理人口学中的家庭状态生命表宏观分析方法,试图揭示人口要素的急剧变化与中国家庭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前辈、同仁们。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家庭护理老人的人当中,有50%的人“虐待过需要护理的人”,有36%的人“曾对需要护理的人感到憎恨”,有46%的人“因家庭中的老人护理而感到疲劳”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陷入战后不曾有过的经济萧条当中。日本在想方设法恢复经济的同时,还在着手进行各项改革。日本社会保障结构即是“六大改革”之一。而社会保障结构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护理保险制度。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护理保险制度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呢?50年后每三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老人日本社会老龄化的速度是惊人的1970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  相似文献   

6.
住房是家庭的基础物质载体,安居乐业是家庭幸福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和变革的时代环境下,探究家庭结构与住房状况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2010年7省(区)调查的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包括家庭规模结构、家庭代际结构和家庭类型结构)与住房状况(建筑面积、间数、承重类型和住房来源等)有明显关联。人口学特征与住房状况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尤其是年龄与家庭住房产权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我国家庭小型化和核心化将在总体上改善家庭住房状况;家庭住房状况的改善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家庭的小型化、核心化和独居(单人户)的增多。建议在分析与预测国内住房市场的现状与变化时,重视分析家庭结构变动的影响,而不能仅局限于考察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日本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近代以来日本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家庭规模减小 ,核心家庭比率上升 :直系家庭基本保持不变 ,单身家庭异军突起 ;直系家庭与核心家庭并存 ;家庭生育功能降低 ;教育功能提高 ;消费功能大大增强 ;赡养功能削弱。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日本家庭制度的变化既有与西方发达国家家庭制度演变一致的方面 ,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日本社会构造》(东京都:东京大学出版会 1981年204页)本书是1980年出版的“大学讲座”的修订本。作者在第一部分中指出:尽管发生了明治维新,但日本人的性格却是在家庭、村落和市镇中  相似文献   

9.
    
家庭内部存在可供家庭成员共享的公共物品,随着家庭人数的增加,规模更大的家庭可以从中获得规模效应.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团队2007—2013年的农村调查数据,通过模拟恩格尔曲线,测量得到了不同规模和结构家庭的等量因子.研究结论表明,2007—2013年,家庭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体现为,家庭每增加1个学龄前儿童,支出增加约26.3%;每增加1个学龄儿童,支出增加约31.9%;每增加1个老人,支出增加约33.8%.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食物支出占比在变小,而居住、教育、娱乐、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占比在变大;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处在高位,且有所扩大,而消费差距小于收入差距,且有所缩小.利用等量因子对家庭收入和支出数据进行调整后发现,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均有所缩小,这是由于家庭内部分享公共物品所产生的规模效应所致.本研究的主要启示是,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国家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0.
一、贵州省家庭户的变化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7月1日,省贵州省家庭户总数为721.16万户,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55.23万户,增长了27.42%,年均增长率为3.07%,略低于1982年以前的年均增长率3.58%,略高于1990年全国水平的2.91%。这说明“三普”以来,贵州省家庭户的增长总的来说是较为稳定和正常的,增长趋势是稳中有降,与人口的增长趋势大体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概况80年代前五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国民收入从1980年至1985年增加近85%,同期的通货膨胀率约20%,这表明中国经济取得了真正的增长。能源如煤、电的消耗对经济的迅速增长超着重要的作用。从1980年至1985年中国国内商业性能源消耗增加26%,工业方面的消耗增长占大部分。1985年工业消耗占全部商业性能源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是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政策因素.从一次能源人均碳排放量和终端碳排放强度也即单位GDP终端碳排放强度两个视角分析中国碳排放强度,采用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因素和能源政策因素在不同时期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作用和贡献率是不同的.从人均碳排放而言,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的提高,1980-2012年人均碳排放量提高了309%,增加了4.7t CO2,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均碳排放增加,贡献率为215.7%,而能源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降低人均碳排放的作用,贡献率为-113%.从终端碳排放强度分析,1996-2012年,碳排放强度降低了52%,其中能源效率的提高作用最大,贡献率为106%,其次是能源结构的改变,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提高了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早期城市化是日本城市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之进行研究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城市化建立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化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有利条件上,它不仅表现为这一时期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且表现为城区面积的扩展。日本早期城市化给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它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进而改变了城乡关系,引起家庭结构的变化、城市居民生活的变化,还直接推动日本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当然,在日本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难题,进而衍生出各种社会问题,困扰着日本城市化的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4.
二战日本战败以后,传统伦理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被占领时期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颁布和实施,传统的"家"制度遭遇到存续危机.在经济复苏以及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日本家庭结构悄然改变:核家庭逐渐成了日本家庭的主要存在方式.在20世纪60年代,关注家庭结构变迁以及核家庭的小说相继发表,引起文坛对战后家庭问题的关注.大庭美奈子的《铁杉之梦》刻画了发生在核家庭空间内的夫妻子女关系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战后家庭主题小说中的代表作.以家庭暴力为关注点探讨大庭的家庭主题小说所反映出的深层、复杂家族关系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生存状况,可以加深对大庭家庭主题小说的战后性以及现代性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1980年10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陕西华县梓里村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发掘,清理的新石器时代墓葬共有14座,其中仰韶文化墓葬就有12座。仰韶文化墓葬,基坑方向均为东西向。墓坑形状分为两种:一种为圆角长方形,另一种是圆角方形,以前一种占大多数。墓式有单人葬、多人合葬和二次合葬三种。其中单人葬系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代以来,终身教育已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自从终身教育的概念被介绍到日本以后,在教育界、政界和财界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因为导致终身教育形成的诸种因素在日本社会中同样存在着,特别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如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都市化、高学历化、工业化、情报化、国际化等等,要求人们终生不断学习和受教育,以适应乃至促进这种变化,而旧的教育体系则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所以,从一九六五年  相似文献   

17.
一、良好法制环境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一)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 1: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世界银行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28个国家中的位次,总是徘徊于倒数二十几位,与索马里、坦桑尼亚相近;195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是4.7%,而1980年下降到2.5%;196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日本相当,而1980年只占日本的1/4,至1985年下降至1/5;196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中国4,600亿美元,而1985年超出额达36,8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3月我在日本东京国际文化馆,根据我该年在江村的调查资料和过去的调查资料之比较,讲了一篇《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以下简称“一论”)。返国后于该年十月五访江村,1983年3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中国文化和现代化研讨会》第一次会议上,根据新的资料,讲了一篇《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副题是《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日本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日本民谚中“三岁之魂,百岁之才”的说法,正是揭示了家庭早期教育的意义。战前的日本是父权制的家庭结构,家庭教育也是以父亲为中心的“忠孝”、“诚实”等内容。战后,日本的家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45年11月6日,在战争中解体的文部省社会局恢复伊始,就多次向地方当局发出通知,指出“家庭是教育的场所,父母的自觉教育是确立国民道义的源泉”。1968年3月27日,家庭生活审议会在给首相的报告中也指出,为了培养人才,“要重视并发挥家庭的作用,父母承担的职责”,把家庭教育作为父母的一项重要义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日本的家庭教育又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日本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强化家庭教育的功能,在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方面进行了若干探索,使日本的家庭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成员变化中的角色在家庭内,我们需要扮演许多角色,但是,家庭角色随着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帮助家庭赚钱的妻子和母亲正日益增加。丈夫和父亲承担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