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充在<论衡>中首次提出"意象"一词,并颇多论说其建构原则及特征.在王充看来,意象最初的建构原则是象征性的.意象之"意"取自生活中人们无法诉求的情感、理想、愿望等等;而"象"是通过准况(想象、联想)等思维机制虚构而成,多有怪奇的特征;"象"与"意"之间的象征关系是有任意性的;求解是对它进行解读的方式.这些理论对我们分析象征型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勰《文心雕龙》的意象论对艺术形象的创造、生成、建构活动过程进行完整而系统地论述,"神与物游"以说明创作活动过程中的意象创造;"圆照之象"以说明鉴赏活动过程中的意象生成;"余味曲包"以说明象外之象的意象延伸,从而构成意象的动态发展的生成、建构过程,为艺术形象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标志的审美意象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与意会,它是以物态化的视觉形式形成意象审美的沟通与心领神会。在标志审美意象的物态化中,各类审美形态大都以"似与不似"或"似此似彼"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审美特征,因而,"象"的"似与不似"在标志的审美意象中体现的极为明显,成为其特有的属性。以中国古典艺术创作理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虚实相生"、"惊奇感"等美学思想,融合西方美学的"距离说"理论,探讨在标志设计中对审美意象创作的形态构建与分寸把握,提出只有摒弃过于"似"与过于"不似",才能做到标志的"形神兼备""形神相合""虚实相生"并进而达到其视觉传达效果的完美体现;对现代标志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意象创造作出一定意义上的理论阐释,揭示其"似与不似"这一物态化的基本特征与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4.
汉字意象是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结合先民的主观需要表达的情意抽象而成的一种象征意象。汉字意象经由"取象""立象"的过程,在其发源、演变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象征意味,不仅仅是对宇宙万物的摹仿,更是渗透了人们的情感和价值判断,表达了主体的主观情意、审美判断乃至艺术哲学思想。汉字"依微拟义"的象征性特征,在造字上表现为利用联想,抓住客观事物本质,舍形取意的过程,其关键在于主观创构。汉字意象强调"意"与"象"的交融统一,彰显了中国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美学、文艺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核心范畴。现代学人意象研究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以直线演进的方式描述意象理论的形成史,忽略了由指示意义的符号向审美范畴转化所需的中介环节。在《周易》系统中"意"象"之间存在着线性的逻辑关系,而《老》、《庄》系统中的"象"和"意"属于非线性的心理感应关系。"山水以形媚道"命题的提出和"取之象外"的艺术实践,推动两个系统的理论汇流。在"意"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转化生成"象"意"道"之三维结构。由"意象"内涵中孵化出"意境"概念。"意境"是"意象"的自然延伸,"意境"的产生标志着"意象"理论的成熟。意象批评短于动态的历史分析,在意象研究中应补充历史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意象"论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美学理论的重要基石和经典范畴.意象的发展过程就是民族哲学意识和美学意识不断深化和自觉的过程.理解"意象"的深刻内涵, 须把握三个方面 老、庄的"象"、 "道"关系论为古典意象的哲学之源; "易象"和"乐象"是意象审美内涵最终实现的前奏; "言意之辨"是理解意象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论言意、意象及其在中国诗歌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言、意、象是中国诗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本文围绕这些概念,理清其间的关系,并对意象类别、意象的传承性与象征性特点,以及诗歌创作中的言外之意与象外之意予以重点论说,力图深化对中国诗学和中国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意象"这一古老的美学范畴,在当今的文学批评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对意象概念进行理论辨析的基础上,从魔幻小说中意象的审美创造和美学特征两个视角,探讨了魔幻意象的象征性和诗性特点,并尝试从视觉、想象、赋情、传达四个方面,描述魔幻意象的"美学空间".  相似文献   

9.
《易》之"象"与《诗》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传》的阐释下,按照《易》之所成及所指,《易》之"象"有以下三类含义:一、卦、爻以及其征象;二、象征,模拟;三、物象,意象.《易》之"象"与《诗》之"比兴"相类.《诗》之"比兴"离不开意象,某些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内涵丰富.《易》以"象"认识自然和社会,《诗》以"象"表情达意,它们以取象思维为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意象与艺术     
"意象"即"表意之象".它通过"象征"或"浪漫"的手法,实现"立象以尽意"之目的.故意象又有"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之区别.象征意象在于暗示,浪漫意象在于表现.相对而言,西方艺术偏于象征和暗示,中国艺术偏于浪漫和表现.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是两种不同艺术形态之反映,它们均为"表意之象",即"意象".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20世纪几位卓越的科学家在科学创造中所运用的几种心理意象与艺术家所普遍采用的审美意象的比较,意在揭示科学与艺术在思维方式上的一致性,从而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传统鸿沟上架起一座令人信服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区形象的结构维度分析正成为旅游景区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采用文献回顾和专题组座谈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旅游景区形象五维度测量模型,它包括景观形象、价格形象、服务形象、设施形象、品牌个性。笔者针对回收的2007份有效调研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笔者开发的旅游景区形象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量旅游景区形象;游客对不同抽样景区形象建设现状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国际国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逐年增多,特别在2008 年以后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地区方面,来源于中国、美国、东南亚邻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中国形象研究相对较多. 学科方面,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研究较多,各学科研究侧重点不同,多学科交叉趋势日益显著. 主题方面,词频分析和文本挖掘表明,中国形象研究可归纳为五大研究主题,即形象传播、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管理、企业形象与国际化、城市形象与规划治理. 理论方面,主要包括刻板印象、框架理论、议程设置、他者理论、品牌理论、认知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等. 方法方面,国际中国形象研究以量化为主,调查和内容分析等方法较为盛行.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过于微观与琐碎,理论化程度不足,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电视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塑造品牌形象已成为当今电视业的主题。电视的品牌形象塑造具体体现在品牌栏目的塑造方面。对有形形象、无形形象及二者如何有机结合塑造电视品牌栏目形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审美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审美目的或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而将主体的情感、意绪和思想融入客观事物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从而形成主客观统一的符号化表象。从语言学语篇衔接的角度看,边塞诗的意象衔接手法主要有描述性意象、抒情议论性意象、隐喻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其实是“自塑”与“他塑”相博弈的结果,取决于自塑力与他塑力各自作用的方向与力量的大小。在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中国力图“自塑”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反映中国文化传统特点的“和平发展、充满活力、勇于担当”的国家形象。然而,由于西方国家掌握着全球话语霸权与媒介权力,并对中国进行不断抹黑,中国被西方媒体、政客、学者不断 “他塑”成一个“威胁、崩溃、邪恶” 的刻板印象。抹黑中国极大地损害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使本真的中国遭遇遮蔽与扭曲,给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制造了重重阻力和障碍。要摆脱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就必须解构西方国家抹黑中国、“他塑”中国所形成的负面形象,积极、主动地构建抵御抹黑中国的“防火墙”,不断增强国家形象的“自塑”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不同的意象决定了不同的语言编码,不同的语言编码体现了不同的意象。这一现象对同一意象的不同编码方式导致了不同的意象识读。通过分析李白“望庐山瀑布”的两个译本,认为译者对原诗意象编码时应尽力与其焦点调整相吻合,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最贴近的意象识读。  相似文献   

18.
论诗的意象     
意象创造是诗歌艺术创造的核心。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即为意象。如何为内心的情感找到与之准确对应的客观形象 ,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意象的表现形态是并不提供任何抽象的鲜活的“象” ,因而 ,越是准确的意象 ,往往也就更具有审美的丰富性。创造意象的目的是为了表意 ,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意象而意象 ,那就违背了提倡意象创造的初衷  相似文献   

19.
诗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象,因为它是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诗的意象不同于其他的文学形象(如小说形象、戏剧形象等),因为它在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中,以不确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与传播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阐述了旅游地形象概念,分析了旅游地形象形成过程,从形象定位、形象设计、形象传播和形象接受四个方面论述了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营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