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任何事物,都有实体支撑和整体关系两个层面。孙子兵学和中医都把重心放在各自领域的自然整体关系层面,因此前者提出"以形相胜",兵形重于实力,后者主张辨证论治,整体调节。自然整体,其内部和外部的全部复杂关系具有无限性、个别性,会随时变化而不确定。孙子兵学和中医对这样的本始自然的关系状态,采取尊重、保持和因顺的态度,而不像西方科学那样加以预设、控制和限定,故孙子兵学和中医的规律在表现形态上、在如何把握和运用上,有共同特点,而与西医和西方科学有别。  相似文献   

2.
中医与中华民族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与西医相比,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确切疗效。那么,患何种疾患该看中医呢? 慢性疾病看中医 中医的指导思想为整体观念,擅长辨证论治,诊疗时特别注意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善于分析、综合和推理,长于调理人体功能平衡。因此,中医对各种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如肝炎、  相似文献   

3.
百余年来对中医学的捆绑,皆根源于还原论哲学。现代科学和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已证明,物质并非宇宙的本原和唯一实在,关系存在要比物质实体更为本始,更为丰富。"证"为病"象",所标示的是人之生命系统的自然整体关系,其内涵和所藏信息远大于生命系统的物质构成,并对其有统摄作用。辨证论治不细究因果关系,却把握并合理处置了全部相关因果关系。中医之"证"和"象",不能还原为西医之"体",二者属于在认识上永远不能沟通的两个层面。中医之"证",是独立的能够自成体系的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4.
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两种医学体系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是具有互补性。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长无形,西医长有形;中医主运动,西医主静止。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应该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而不是走西医中化或中医西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张园 《老友》2014,(1):58-59
正肾,俗称"腰子",在西医上指的是肾脏实体,然而,中医所讲的肾,却不是单指肾实体,而是人体一部分功能的总称,大约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和内分泌、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并关系到营养物质的代谢。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有"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的说法。在此单就肾的生理、病理与保健简述如下。肾的生理、病理1.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肾脏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前者指禀受于父母形成人体生命的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象”的现代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余年来对中医学的捆绑,皆根源于物质本原论哲学,而物质本原论属于还原论。现代科学和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已证明,物质并非宇宙的本原和唯一实在,关系存在要比物质实体更为本始,更为丰富。"证"为病"象",所标示的是人之生命系统的自然整体关系,其内涵和所藏信息远大于生命系统的物质构成,并对其有统摄作用。辨证论治不细究因果关系,却把握并合理处置了全部相关因果关系。中医之"证"和"象",不能还原为西医之"体",二者属于在认识上永远不能沟通的两个层面。中医之"证",是独立的能够自成体系的科学领域,有自己的无限发展远景。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切现代科学和西医学的成果都可以考虑为我所用,但一定不可放弃以"证"/"象"为本位,一定要保持对对象自然整体状态的全面考察。超越片面性哲学的束缚之难,是中医存亡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在面对这种难局的斗争中,从中医的视角,更加彰显中国古代科学思维的伟大成就。维护和弘扬中医学,既是时代赋予我们发展中国医学事业的使命,也是发展中国科学事业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慢性唇炎中医称之为"慢唇风",西医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崔德芝教授运用从脾论治思想治疗慢性唇炎,以四君子汤为君药组,健脾益气,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疗效显著。现从健脾祛湿和健脾清热两方面列举验案两则,以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就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的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探索。 1根据学科特点。强调辨证分析 中医重临床,西医重基础。近年来,尽管西医在男科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于许多男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依然不清。在男科疾病诊疗过程中,辨证论治依然是指导临床用药的核心。因此,在中西医结合男科学的授课中,应突出中医辨证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着重把握慢性前列腺炎不同证型的特点。同一疾病,证型不同,治法迥异。要让同病异治、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思想精髓深入学生脑海。  相似文献   

9.
张文 《社区》2002,(16):37-37
到医院看病时,一到挂号窗口就吃不准该挂中医还是挂西医。平时,老人们也经常存在着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的问题。的确,为了达到最佳疗效,看中医还是看西医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首先,西医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科学和尖端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目前,所拥有的各种诊断手段、检验方法、仪器、设备都比较齐全和先进。与传统中医的搭搭脉、看看舌苔、问问病情相比,西医在病情的诊断上确实比中医有优势。例如病人发生中风,只要用CT一检查就可以明确是脑溢血还是脑梗死,这两者治疗上有根本的区别,若看中医就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到底得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生理学和医学对人体的见解正酝酿着一次变革,一种新的人体观呼之欲出,它要求把人体看成是不同层次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精神和思维活动作为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各个层次分别发生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自维生层次以维持和实现着人体的生存。本文试图从自组织理论、中医的身心整体观和现代心身医学等角度,就这种新的人体观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煌教授学术思想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煌教授是知名中医学者,对中医学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通过对黄教授在行医理念、仲景学说的治学观、体质辨证、辨证精神、中医学的定位和学习等方面进行论述,冀以全面反映其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西药结合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医学评价主要是疗效。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 ,除了在基础理论方面 ,大量的是在临床治疗中 ,体现在中西药结合临床应用发挥中西药之长方面。在中西医各自理论的指导下选用中西药 ,即以中医药理论为主导 ,中西药合用 ,在辨证与辨病的基础上 ,根据中医的理论或西医的理论 ,选用中西药治疗。中西药结合作用于人体内 ,实际上是中西医结合内在的作用 ,从本质上说皆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环节发挥效应 ,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革命使整个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医学的理论及其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理论及思维方法相吻合。发展中医学的战略原则是 :坚持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 ,立足中医学的主体地位 ,大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 (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 ) ,弥补中医学微观、量化及准确性等方面的不足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中医学的创新发展。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是中医理论的归宿和落脚点。将现代科技指标纳入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学创新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医文化语境重塑是新时代推动中医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话语研究的视角下,基于历史、身份、意识形态分析的框架对中医养生群族话语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医文化渊源的消解是中医地位边缘化的原因之一;而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身心合一作为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是中医去边缘化的重要推动力,也使这种身份认同成为中医文化语境塑造的重要基础;此外,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是冲击中医文化语境塑造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原文化传统、关注身心合一从而张扬中医人文精神、重构消费是中医文化语境重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利用西方科学对中医的解释、验证和改造,使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存在着普遍的误区。中医是医道,而不仅是医学;是和人之道,而不仅是治病之学;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是化变之道,而不仅是功能之学。中华医道超越科学,并可包容人体科学。科学概念的西化与神化,不仅是中华医道的灾难,而且是人类文明的灾难。随着现代科学革命的深化和人类认识的回归,中医智慧对人类未来的重要价值将日渐体现,对科学主义的狭隘的批判和揭示将日益深刻,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指示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表现在它对人体全面而系统的科学认识上及其与现代认识的高度一致性上。中医学形气神理论和脏腑理论分别从纵横两个方面科学揭示了人体存在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系统,经络理论则从信息层面揭示了形气神及脏腑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途径和机制。这三种理论在思想方法上与最新的科学与哲学观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医学的现代化应超越传统中医学和当代自然科学,以传统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继承为基础,通过对传统中医学的创造性转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试述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身心互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身心互动”的理论强调身心的相互作用。其中 ,身心互动的生理学过程显示 ,身体的脏腑功能、血脉运行对于情绪、意识和精神活动起到物质基础的作用 ,而情绪、性格、人生态度和信念影响人的躯体易感性和身体健康。身心互动的失调可以导致各种身心疾病 ,因此 ,中医的治疗思想主张整体论治。“身心互动”理论对于当今维护国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气”范畴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伟大发现 ,古希腊的原子论仅具有哲学意义 ,而“气”则从一开始就既具有哲学意义 ,又具有科学的应用价值。“气”是中医学的立足之根 ,但对气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 ,终有一天 ,中国古代的“气”概念得到挖掘和阐发 ,将可以跃升为具有现代或后现代意义的科学理论。“象”的实质是气 ,是气的流动。中医学以“象”为依据 ,来理解人体构造和生命机理 ,这与西医学以形体为本质不同 ,在整体层面上又高于以形体为本质对人的研究 ,使中医学比长于把握事物的静态类别的西医学 ,在把握动态的个别方面 ,具有优势 ,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能够因人制宜并使药物的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原因 ,这种治疗上的成功在科学方法论层次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说 ,中医学因为有自己深刻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论 ,从而它的发展根本上不是对西医式的物理化学模型的还原 ,而是有着特殊的广阔远景 ,甚至对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