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区域文化是人们获得的生存智慧与生活经验,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能够改变人们看待自然的方式,有利于在生态景观建设中形成新的共鸣。生态景观建设作为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有形结合,是区域文化的具像反映。研究辽宁区域文化与生态景观建设间的互动关系,要以辽宁多样性的地方文化为依据,找寻其与生态景观建设的内在联系,发挥其在生态景观建设中的作用,为辽宁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现实可参考的依据,为景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在生态景观建设中注重发挥区域文化的作用,有利于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辽宁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作为一个物质、经济、文化的综合体,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则协调各种景观文化元素,融合可持续生态建设的价值观,使城市景观文化具有实际科学的、审美的价值意义。当代城市景观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在人文价值取向方面,当代城市景观建设应符合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识别城市的环境基础空间,在此基础上建设和谐的人文生态景观环境;在生态价值取向方面,城市景观建设必须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等生存发展的生态功能,确保城市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当代城市景观文化的建设中,需要开拓性的规划,使自然生态和人文价值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3.
"山水城市"理念在住宅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山水城市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如何将山水城市理念应用到住宅的开发中,提出了住宅开发应与生态景观、区域文化相结合,与科技同步发展,重视绿色材料的使用,重视住区软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公园绿地建设而言,景观设计不仅是为了获得视觉审美效果,更需要升华其精神审美内涵。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出现,反映了景观设计师对当代生存环境恶化的反思与改良愿望,并将其付诸实践。文章介绍了示范型生态景观在城市环境危机下产生的背景以及生态美学基础,讨论了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基本内涵,介绍了当代公园绿地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对示范型生态景观的实践,并探讨了这种实践随着城市变革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最后得出结论认为示范型生态景观将以其示范、教育宣传的作用推动公园绿地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绿色廊道研究包括分类、生态功能和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其与城市社区的关系尤其密切。宁波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社区的生态景观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绿色廊道”作为其内部生态景观优化设计的“脉络”有其现实意义,因此,应从绿色廊道三种类型在社区内部的架构模式、发挥的生态功能、架构模式创新及实际意义、培养居民生态意识及增强主观参与性等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韩旭 《北京纪事》2017,(10):8-13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市领导在通州调研时要求,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上,以突出文明传播、文化发展、生态景观、产业发展四大功能,通过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保护利用,挖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河道及滨水区治理的重要性。以临汾市汾河河道景观整治规划为例,通过挖掘河道及滨水区自身优势,将城市文化、休闲等职能引入城市河道及滨水区,对其进行多元化利用。旨在最大限度的利用城市河道及滨水区生态景观资源,为城市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南昌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的总体目标,最终实现南昌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南昌市提出2005年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上,2010年完成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再用若干年时间完成国家生态市的建设。如何更快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是摆在南昌市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从多种学科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南昌市创建生态城市的条件和目标,探索适合南昌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景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创建佛山生态城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向。创建佛山生态城市设想是:构建具有南亚热带城市风貌、绿地系统完善、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生态农业和新型生态工业,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岭南特色、融入生态内涵的生态文化。并要以新理念为导向,以新规划为蓝图,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以新机制为保障,推进城市的生态转型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性景观的营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为了提高乡村生活水平、保护地域文化及乡村生态景观,将"多元主义"设计思想应用到营造地域性景观的过程中,可创造出一个既有现代都市气息又不失乡村特色、地域特征及传统文化的新农村景观.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灵魂.如何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成现实的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绍兴作为旅游文化名城,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名士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优势.确立以鲁迅文化为核心的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观,潜心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绍兴文化城,是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任务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区域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城市各种信息在头脑中反映后而形成的综合认知印象。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外可扩大旅游市场 ,对内可提高市民凝聚力 ,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根据衡阳市所具有的山水型风景城市、历史化文化名城、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 ,将其定位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特色性文化旅游和宗教朝圣地 ,湖南省中东部地带重要的山地性生态休闲度假中心。  相似文献   

13.
古城旅游开发是旅游开发的热点,长汀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的人文景观,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拥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古城旅游开发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在梳理长汀古城丰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阐述古城开发的原则,探讨长汀古城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试图在目的论的关照下,以中国沈寿艺术馆的旅游资料英译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翻译策略提高旅游资料英译文本的宣传效果,以实现它的预期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景观是提供传统乡村环境与乡村生活展示和体验的载体。乡村景观的设计以乡村风光和乡村活动为出发点,不仅仅从传统乡村生活和美感出发,更要满足体验者在体验过程中各种行为的需求,考虑乡村景观体验者的行为方式和心理需要是乡村景观设计的基础。乡村景观空间中的各种要素通过结构关系形成整体后才能呈现出区别于城市景观的独特的形式和意义。通过分析乡村景观的设计需求,从体验者和居住者对乡村景观的体验需求、生态需求、审美需求、文化需求出发,以乡村景观空间中的点、线、面形态为中心,以静态和动态空间为切入点,提出塑造乡村旅游景观空间的适宜性形态组织,建构乡村景观的空间特色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一直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和水陆空交通枢纽,城区内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开展商务会展旅游、观光休闲旅游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发展重庆都市旅游有着深刻的形势背景基础、旅游资源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基础和旅游产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但自重庆都市旅游出现以来,人们一直都在探求它的主题与形象.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的地方性和旅游者感知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西部地区主要旅游城市竞争替代性进行了探讨,提出重庆都市旅游的形象口号为"神奇西部,热力重庆,风光三峡".  相似文献   

17.
张家界游客、居民及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发展感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客、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是旅游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其对旅游发展的感知,直接反映旅游发展的品质与趋势。对张家界游客、居民及从业人员旅游发展感知调研显示:国内游客的满意度高于国外游客,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可程度和旅游影响的感知总体持肯定意见,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发展环境和前景基本满意。三方主体共同认为张家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以生态思维制定长远规划,在资源保护、市场规范、营销创新、服务水准、人文环境等方面系统努力,加快环境友好型景区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可持续发展导致城市景观类型的更替和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山城重庆的城市景观和视觉形象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文化发展应该有与时俱进的变化。这种改变需要一种整体的视域,即首先依据自然地理条件,构建水环境整体艺术景观;其次要尊崇历史文脉,在公共空间中利用公共艺术展现地域文化细节,同时还要定位于国际化大都市,用公共艺术的当代语言和艺术观念来构筑城市的未来想象,三者共同构成重庆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的整体视域。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特色文化,是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根本动力。探讨了丹东城市形象的定位问题,丹东城市形象塑造和宣传问题,丹东城市旅游拳头产品开发问题,丹东城市民俗风情旅游项目设计问题,从而有利于打造出特色鲜明的丹东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进、景区周边涌现出了大量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由于人们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标准的提高,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未来景区的竞争已经延伸到景区周边环境范围,为此,景区周边环境亦成为新世纪旅游发展及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提出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通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全文电子期刊,发现旅游环境领域对景区周边环境这一范围地带的专门探讨尚属空白;针对景区周边环境的研究中,国内多从文物保护、资源开发、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但或对周边环境的范围划定很大或过大,旅游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或虽着眼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但仍停留于“引起注意”的层面上,或未被重点对待,总体看来,国内研究不仅数量较少,且发掘得不够深入,缺乏从旅游角度对其进行的全方面审视,国外旅游理论对景区周边环境的关注也甚显微弱。针对这些讨论比较沉寂的局面,认为景区周边环境的理论研究应该跟上紧迫的现实需要,以促进景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