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是对西方哲学中的Be动词的一个重新考察。本文指出,对Be动词的理解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而在根本上是一个对于无论汉语思维还是西方思维来说都成立的哲学的问题。本文首先针对西方哲学史中作为这一根本哲学问题的提出者的巴门尼德的相关思想,结合它的重要的研究者基尔克、拉文、肖费尔德的研究,做了具体的文本分析,表明"是"和"存在"的用法对于巴门尼德是同时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论述指出,这个问题在根本上不是基于哲学家的个人理解和个人认识,而是基于我们的语言和实在、思维和对象的特殊关系,Be动词除了表达一种属于语言和思维的逻辑判断关系之外,还由此表达一种确定的对象存在的所指,从而,对于Be动词来说,"是"和"存在"都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因此对主张单一地从系词"是"的角度来理解Be动词的哲学内涵的观点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2.
英汉运动动词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英汉方式运动动词的共性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运动动词;差异表现为,汉语方式运动动词的数量没有英语丰富,在表达运动方式时,英语采用综合式表达法,而汉语常常使用分析式表达法。英汉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也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路径动词,但二者的用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中,在词法方面,特殊代词“所”字的通常用法普遍认为是位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面。其实这只是用法之一,未能包括“所”字作为辅助性代词的通常用法。“所”字作为辅助性代词的另一种通常用法是:插在主谓结构之间,变主谓结构为偏正结构,变主谓关系为偏正关系,并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在句法方面,还有一种未曾提到的语法现象,即古代汉语的“与动”用法。“与动”用法形式上不出现“与”字,而在意念上却含有“与……”的意义,这种用法的动词应译为“与……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传统英语语法 (traditional grammar)认为情态 (modality)主要用 must,may,can等情态动词来表达。通常 ,传统语法逐个分析情态动词的用法 ,详细叙述它们的多种含意。而意念语法 (notional grammar)则从交流思想的角度去看问题 ,认为情态的概念多种多样 ,情况复杂。情态的多种概念可以用多种方法去表示。同时 ,情态的各种概念具有内在联系 ,可以进行横向的比较。英语情态中的一种试探性情态 (Tentative Modality)有四种概念 ,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英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与其内在的界限的关系,把动词的用法分为“完成”用法与“未完成”用法两种范畴。“完成”用法表示达到某种界限的行为,而“未完成”用法不表示行为是否达到界限,只说明行为存在的事实。两种用法与动词的体性有密切联系。英语学习者掌握这两种用法的区别以及它们与不同体性动词的配套关系,能更正确地使用英语动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了静态动词与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相容,而与进行体或将来时不相容的特点;提出了表达状态除了用静态动词之外还可用形容词、名词以及一些动词短语、介词短语、静态动词与不定式连用的结构。分别从用法、功能上说明了静态动词表达状态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以"有"开头的句子通常被看作存在句,但是学界对"有"的语义和语法性质却存在分歧。"有"要么被分析为无定标记要么被分析为存在算子,然而这两种分析都无法直接刻画"有"如何在其后的无定名词短语的确指性和语境之间建立起联系。对"有"在现代汉语中多种用法的综合考察,支持"有"始终是二元谓词的分析。在存在句中,"有"的第一个论元未获得直接表达,从而迫使听者一方必须从语境中确定其具体内容,进而导致"有"后的无定名词短语获得专指意义。更重要的是,二元谓词"有"表征一个事件,该事件存续的时间不得晚于后面的动词所表达的事件的存续时间。存在句的这个时间性质是决定具体的存在句用例是否可以接受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虚拟语气的汇总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归纳了表达虚拟语气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特殊用法。在总结一般规律后,指出非真实条件句中“if”省略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混合虚拟”的现象。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一类特殊动词及其过去分词、同根名词或形容词引导的从句中出现虚拟语气;常见的九种表达虚拟语气的固定句型,通过简析句型、举例、中英文对照突出虚拟语气应用的特征;含蓄表达虚拟法,采用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短语以及根据上下文表达、判断虚拟语气。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动词的基本概念是一致的。它们是语法体系中的主要词类,在句法结构和言语交际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如果对动词的用法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英、汉动词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从英、汉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的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异同,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语法问卷和长篇故事收集到的语料,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麦崩乡的藏缅语贵琼语为例,对贵琼语的存在动词进行了探讨.贵琼语有三个存在动词,其使用取决于存在物的生命度.本文讨论贵琼语存在动词的类别及生命度(Animacy effects)对其的影响、贵琼语存在动词的语法范畴、贵琼语存在动词的否定形式及其对应的“否定存在演化圈”.  相似文献   

11.
从句子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角度看,在一定的条件下,“请”等汉语兼语句使令动词与日语授受关系补助动词“~てもら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明白这一点,可以加深对日语授受动词用法的理解,达到正确翻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句子结构和词义用法的角度看,在一定的条件下,“请”等汉语兼语句使令动词与日语授受关系补助动词“~てもら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明白这一点,可以加深对日语授受动词用法的理解,达到正确翻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日语的情意表达方式相当丰富,但以谓语为标准进行分类的话,主要可分为形容词和动词两大类.本文拟以形容词和动词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这两类词的用法,来探求日语情意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材编写应重视作格动词的一价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作格动词指既可从施动者的视点对动作进行描写 ,也可以从行为对象的视点对动作进行描写的动词。其特点是 :同一动词既有二价用法 ,也有一价用法。我国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种动词的二价用法 ,但对一价用法却不甚了解。因此 ,英语教材编写应重视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15.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研究史上,陈承泽先生首先提出了“致动”这一术语,许多语法论著则称“致动”为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它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本文拟探讨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6.
从ひまぁり语料库中抽取30个常用双汉字廿变他动词,分别统计并分析它们在同义句型中用作名词用法和动词用法的数量。总结出两者的用法差异在于“即时性”和“阶段性”的属性区别:即时性越强的词,其动词用法所占比例就越大,反之名词用法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17.
日语授受动词不仅数量多,而且用法复杂,因而日语授受动词的用法经常困扰着日语学习者。日语授受动词共有七个,其用法不仅要符合语法,还得符合日本文化。日语的授受动词既可以当作实用动词用又可以当作补助动词用。日语授受动词既有表示敬语的动词又有普通动词,还有表示谦逊的动词。  相似文献   

18.
汉语里的“在”字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它既可做动词带宾语,又可做介词带宾语,还可做副词。本文拟从“在”的主要用法,谈谈它在维吾尔语中的不同表达。一、动词“在”在维语中的表达1.1 表示存在,即“名 在”的句式。这种句式是用在回答或说明某一个问题,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名”是“在”的主语。  相似文献   

19.
副动词是俄语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学习俄语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否则就会错误百出。所以有必要研究俄语副动词的特殊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俄语副动词  相似文献   

20.
在胡塞尔的中译著作中,与Sein相关有一些非常明显的翻译问题,比如将“was es ist”译为“它如何存在”和“它是什么”,将“es ist……”译为“存在着……”;将相互对应的名词“Sein”和动词“ist”译为“存在”和“是”。它们要么对相同的译文采用完全不同的翻译,要么使系词结构丧失殆尽,要么消除了动词和名词的对应性,使它们变成没有联系的词。这样的翻译显然是不对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存在”概念,因而没有坚持在系词的意义上理解“ist”,对名词与动词、以及与各种不同变形的对应性缺乏清晰而足够的认识,无法将系词的理解贯彻始终。“是什么”乃是表达认识的基本方式,与语言相关,与逻辑相关,因此是与认识相关讨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应该在系词的意义上来理解和翻译,并且应该将这样的理解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