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向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态度,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度的大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正确理解大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并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人手,培养高度的大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大学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增强大学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第四,建立和完善大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观念,而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具体而艰难的探索活动。文化自觉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与人的实践活动有着内在的联系,具有鲜明的实践品质。文化自觉只有通过反映人的本质力量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表现出来,它使得如何判定主体地位、明晰主体角色、明确主体诉求就成为文化自觉的首要任务。实践是文化自觉的基础、动力和目的,人们只有科学选择实践方式,掌握实践武器,注重实践艺术,以积极主动的实践精神面对世界,才能开启文化自觉之门。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有两个最著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活动,即劳动或实践,这是马克思从价值层面对人的本质所作的考察,是人的最高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的具体的现实的展开形式,它是人的历史或现实本质.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劳动是内涵,社会关系是外延.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多元化迅猛发展的世界格局下,文化自觉有利于应对价值多元化与多元文化,有利于协调利益矛盾、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应对文化"全球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思潮和文化意识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当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文化自觉,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实施有效的育人方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意义、原则和路径三个维度来进行阐释,以期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大实效发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文化即"以文化人",它是人的本质属性,对个人、民族以及国家的生存发展有着极为重要意义。文化自觉是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自知之明,是对文化的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德化人",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与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觉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考察了农村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困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因是农民自身缺乏文化自觉的能力,并尝试性地探讨了增强农民文化自觉能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考察了农村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困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因是农民自身缺乏文化自觉的能力,并尝试性地探讨了增强农民文化自觉能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当代先进文化,应树立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应该突出“和谐”的文化品质,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导向,注重党的执政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重要前提;文化自觉缺失或是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关键,是要从价值认知、价值取向和价值实践等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觉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和感悟。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文化的建设和文化的创新。文化自觉靠学习和研究来获得。要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提高文艺的社会本质和艺术本质的文化自觉。要用六维的立体思维去观察和认识文化,提高对文艺规律的文化自觉,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如何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但是,在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文化的因素.因为不仅价值观本身就是文化的范畴,而且价值观就蕴含在文化之中.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就要深刻认识我们面临的文化困境,从树立文化自觉的角度思考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正>一、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把中国这样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建成一个文化强国。这种理念形成,体现了党的文化自觉。自从十七大报告提出我们在文化建设上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以来,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理念迅速传播开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和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能力对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通过分析多元文化冲突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的若干现象,阐述了文化自觉对大学生文化吸取的功能作用,从唤起大学生文化自觉的主体意识、提倡"兼和"哲学及"综合创新"文化观、传承民族文化等3个方面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养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人类自觉创造物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历史上有种种经验形态的、抽象形态的文化观;论者则力图从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中、历史与现状的对立统一中、文化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全面系统地把握文化,建立具体的文化观,即文化的人类自觉创造物观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目标指引下、在一定现实条件基础上的自觉创造物.价值目标是以一定价值观和现实条件为根据经决策思维而建构起来的创造相应价值实体,从而实现相应价值的目标.现实条件是历史地积累起来而又延续到现在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条件等.人类的自觉创造物即在自觉意识参与下的行为产物.这样,文化就是人类在一定价值目标引导下、在一定现实条件支持下通过创造文化的自觉行为而创造出来的.这种创造实现在人类自身之上,就形成本体文化;实现在外部对象上,就形成对象文化.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继承性与批判性、社会性与个体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竞争性与协作性,一系列两极对立的品质等八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其他任何存在的内在规定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可以是一个三层次的系统: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力量就是人类所具有的一切物质能力、精神能力、话语能力的总和。而美就是人的本质和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对象性显现,美也反过来作用于人,使人成为真正具有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文化差异 ,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锻炼文化的民族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既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 ,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又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代的文化自觉 ,也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中国文论走过了自由争鸣、归属政治和自我觉醒三个时期 ,形成了关切审美价值和强调社会目的两个理论观念。新时期文论继承了传统 ,尤其是关切审美价值的文论传统 ,不断地实现着处境的自觉 ,即自觉地选择着自身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位置 ;个性自觉 ,即积极面对传统 ,形成自己的特色 ;意义自觉 ,即认识到了文论的价值在于揭示和拓展文学的隐喻性内涵 ,在于建构自身 ,因而就会承认并促进多元局面的形成和繁荣。新时期文论的这三个自觉 ,并非是孤立的现象 ,而是 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思想解放的结果 ,是在人充分认识到了人的独立存在本性的基础之上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密切,红色文化自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覆盖”是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覆盖离不开全党全社会高度的红色文化自觉,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做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