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秩序的颠倒与现代社会的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秩序”的颠倒以一种集中的方式表征着现代人生存方式的转换,它既有力地推动了人的解放,同时又导致了“大地的毁灭”、“诸神的逃遁”、“占有性个体主义的泛滥”和“价值共识”的困境,从而直接威胁现代人的生存根基。现代西方哲学对此作出了“矛盾说”和“无根说”的诊断,提出了“返本”与“开新”两种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反思现代性及其奠定的价值秩序并寻求与人生存状态相适应的新的价值秩序,这一课题在当代哲学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胡红生  张军 《学术界》2003,(2):188-193
立足当代人类生存实践 ,并根据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的基本思想 ,我们认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能力依赖”是人存在和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范式 ,它们各自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历史内涵。它们的历史沿革 ,集中表征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变革 :它不仅标示着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 ,而且标示着作为存在方式之价值表征的人的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 ,还标示着人之为人的内在精神文化特质亦即人格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将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他并未真正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把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扩充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要规定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矛盾。并探讨人的生存发展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即对各时代矛盾的集中概括,由此形成时代的哲学。因此在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是根据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究.体现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观念。人类已有的哲学观念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意识、奴隶社会的诸神崇拜、封建领主制社会的上帝主义、集权官僚制社会的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势力的劳动主义等几个阶段。劳动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必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中孕育,在矛盾斗争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与生存方式的价值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 ,人的生存方式的多样化选择在多重维度上存在着价值冲突。“是经济人还是道德人”等四对生存选择的冲突范式 ,实质上都体现了人文精神在“失落中生成”和在“生成中失落”的互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产力和技术是人的生存方式及其变迁的决定性因素。在前资本-技术时代,人类处于自然人类的生存状态。在资本-技术的现代社会,人类处于技术人类的生存状态,在这种生存状态中,由于资本和现代技术的生产、消费的异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割裂,导致现代人陷入异化的生存状态。在未来社会,人类解放或自由人的联合体将实现,人与技术之间和谐相处的“技术-人类共同体”将形成,人的生存方式将进入理想状态。从对西方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的批判性超越和对未来社会人类理想的生存方式的展望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和展开,也是一种未来社会属人的生存方式可能性的实现和具体化,马克思的生存方式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 ,需要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弘扬科学精神 ,依靠科技进步 ,才能变人口压力为发展动力 ,才能使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消除环境污染 ,促进生态平衡 ,并最终超越工业文明模式 ,创造出一种新的更加有利于人类世代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
小康社会反映了中国人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追求和寄托 ,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社会。法治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是中国社会文明演进的必然选择。所以 ,小康社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 ,小康社会下的公民是一种法治化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人本生态观的视野中,人类是在与自然、社会、精神这三大生存环境的相互联系、和谐统一中得以生息发展的。然而现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精神的严重疏离却使人类一步步滑向生存的边缘。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不得不引起人们对自己长期以来所坚持的生存理念和所奉行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慎重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运动的一个主要思潮和派别,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造成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已经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促使许多学者开始思索和寻求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这是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盖光 《江淮论坛》2007,(6):160-165
生态文艺关注的人的生存之“和”是生态化的“和”,是由生命的动势之促生的“和”。和谐生存呈现人的诗意性生存,人在诗意的生存体验中真正认识到人的存在本性,并在家园共生中体验到生命存在的自由感。生态文艺通过人的精神一文化生态的运演,经由社会生态运作机制而运行“人化”的“生生”节律,进而构建和谐生存的基础。生态文艺不仅要调动人的生命机能的全体总动员,进而合力打造精神生态的平衡机制,而且是促生、活化以及丰富精神生态的健康性生存结构,使人的生存更加充裕,更加顺畅,更加具有诗意性,更加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1.
崔思朋  陶继波 《理论界》2013,(12):83-8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其承栽能力。进入新世纪,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到我们的生存。不可否认,这与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生态文明理念以“直接解决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生态问题”为己任。通过解读生态文明的理念,去践行生态文明中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哈嘉莹 《河北学刊》2005,25(4):116-119
“生态伦理”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它起源于现代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及其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是以尊重生命、追求人的自然本性为主要特征,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文明对人的自然性的冲击所带给人们的不幸。在今天看来,庄子的自然人本精神在很多方面与生态伦理观念都是相通的。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中 ,信息革命带来了时空观念的根本性变化 ,对企业经营和企业发展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 ,不仅改变了企业内部的协作方式 ,也引起了企业之间合作方式的变化。一、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在传统的经济社会中 ,一切有关企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是放在解决企业适应环境 ,找到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途径的问题。但是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企业的活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更加纵横交错 ,密不可分 ,甚至难以严格区别企业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妇女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出发 ,指出自然境遇、宗教影响、社会生活方式及性别分工等条件相互作用 ,形成了藏族妇女所特有的以宗教观念为核心的观念结构和行为方式 ,并对此进行了社会性别分析 ,进一步提出改变该观念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世纪 ,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和实践开始了一个以全球化为重要标志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实践的基本框架与宏观机制。唯物史观认为 ,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 ,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意识化 ,观念化的结果 ,是作为人的认知模式和评价模式的观念系统。社会的实践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人的思维方式相应也要发生变化。可以说 ,没有这种变化人们就不能应对全球化发展新条件下的实践与交往 ,在这种新的实践与交往中就不可能有施展自如的筹措与运作 ,以至于最后丧失立足与生存的余地。一言以蔽之 ,思维方式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会主义析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汤传信 《江淮论坛》2002,2(4):60-67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末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它基于人类生存的未来视点,从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必然联系入手,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寻求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变革的根本途径和策略,建构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形成自己颇具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本文阐述了“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也分析了其理论缺陷和失误,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前瞻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宋周尧 《天府新论》2004,32(1):78-82
重解马克思的“社会人”的合理结论是,人既是“利益人”,又是“责任人”。责任是人为社会存在物的根本规定,人是一种责任性存在物。人的责任观念和理性的自觉构建,对现时代人的文明生存和文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V.S.奈保尔的《大河湾》通过自传性人物萨林姆在非洲寻求出路的经历,展现了各色人等的生存困境,书写了动物、植物的生存危机。奈保尔的生态伦理责任感展现了西方殖民霸权对种族、环境、土地的破坏力;体现了作家对非洲生态伦理的关注。文化身份混杂的穆斯林后裔萨林姆眼中的“大河湾”的生存困境是作家对非洲自然生态伦理、精神生态伦理和社会生态伦理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苗聪 《学术探索》2014,(6):11-15
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思维方式发生生态变革,形成生态思维方式。这就要认识到,人的思维方式是由产生思考的主体维、主导它的运行方向的观念维和思考认识事物的对象维三维互动结构。只有当这种三维调控结构都被生态关系的生态原理渗透时,生态思维方式才能完整地形成。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由主体维的生态意念与观念维的生态理性相结合而产生的生态思维理念,它可以主导生态思维方式的形成。构建生态思维的基本方法,就是促进这三维结构的生态化。这些方法都会促使生态思维方式的形成。坚持生态思维方式,推动中国的可持续性生态化发展或生态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20.
鉴于近代法律的权利本位观和现代法律的社会本位观 ,因囿于其本身的时代实践 ,强调的都是“人类利益至上” ,对于遏制当前生态危机 ,保障人类社会的永续生存和发展均显得力不从心。为此 ,文章认为 ,可在现代法律的社会本位观基础上 ,建立生态本位观 ,作为可持续发展法律观念 ,以顺应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旨在改变人类现行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变革运动潮流。文章还就生态本位观与社会本位观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