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对濮人研讨,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濮人起源:有“江汉”说,一说“在今湖北枝江县南”,①一说在今湖北秭归县西。②有“元江”说,今云南元江上游古称为濮水,“濮之得名,盖因于濮水”。③有“岷山”说,说濮人是“起源于甘川交界的岷山山地”。④其迁徙:有“西迁”说,“江汉地区的濮地被楚所并,濮人有的溯江而上,迁到西南地区。”⑤有“东迁”说,“百濮起于云南,而遍及于西南各省也。”⑥有“东、西迁”说,濮人原住在岷山山地,后一支向东迁徙,一支向西迁徙。⑦其族属:有“氐羌”说,古有《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引徐广曰,“僰  相似文献   

2.
鄂西地区,宋代主要属施州建置。当时,施州隶夔州路,下辖清江(今恩施,有歌罗、永宁、细沙、宁边、尖木、夷平六寨)、建始二县和广积监。在施州南,有羁縻州高州、顺州、保顺州、富州等。此外,今巴东县隶荆湖北路归州;今来凤县与咸丰县之一隅,隶荆湖北路辰州管辖。宋代鄂西民族问题,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田九龄     
田九龄,字子寿,明代容美(治所在今湖北鹤峰)土司田世爵的第六子,母覃氏,兄弟八人。少年时尝从华容(今湖北监利)孙云梦太史学,天资洒落,出尘俗外,性耽书史,尤好诗文;万历年间(1573—1620年)补长阳县庠博士、弟子员,喜好交游,足迹遍于两都;所与唱和者,多当时名士。著有诗文二十卷,明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曾给他的《紫芝亭诗集》作序,称其作“冲融大雅,声调谐和”。《宜昌府志》说“容美司以诗名家,自子寿始”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第1册(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346页载:剡,“古县名,西汉置,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又“水名,即剡溪。在浙江省嵊县曹娥江上游。”按此条有二处失误: 其一,此言剡县在今嵊县西南,实误。因为西汉剡县的范围相当于今浙江省之嵊县、新  相似文献   

5.
马陵之战的古战场,究竟在什么地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陵古道何处寻?笔者认为,马陵道就在今山东莘县境内,系由今莘县大张家乡马陵村和樱挑园乡(原范县县城所在地)道口村组成。两村相距约六公里,马陵道系两村的简称。春秋战国时期,名马陵者至少有五处之多,马陵道于范县西南说系传统说法。《史记·魏世家》载:“太子果与齐战,败于马陵。注虞喜《志林》云:“在濮洲鄄城县东北六十  相似文献   

6.
韦庄存世的三峡诗文共两篇,其《谒巫山庙》之巫山当在湖北,与今之三峡无涉;其《峡程记》为其任职前蜀之时,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六月亲下三峡之作。  相似文献   

7.
张书剑 《北京纪事》2010,(10):108-109
北京东便门内曾有一座火车站,在今明城墙遗址公园内,东南角楼的西南方向,坐北朝南。内护城河(今崇文门东大街的路下)水从车站前边汇入通惠河,站前的河面上架设着一座木结构的人行便桥。  相似文献   

8.
沈国与寝丘地理辩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国为西周封国之一,姬姓。世传有《沈子它簋》,据近人考证,乃周康王或稍后时铜器,其铭文推崇周武王、周公伐殷事。旧说误以为即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封国,又称聃国,这是不对的。聃或作那,其地在今湖北荆门县境。但沈国又当今何地,依然未能得到完满解决。一说其国在今河南平舆县北,一说其国在今安徽临泉县。  相似文献   

9.
《说文》:“羌,西戎。牧羊人也,从羊、从儿,羊亦声。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种也,西南僰人、焦侥从人,蓋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唯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段玉裁于“此六种也”下注道:“上文只有四种,不得言六。或说当作‘有谓羌有六种’,《明堂位》、《尔雅》所云‘六戎’也。今按亦非文义,当云‘皆异种也’,以引下文从人、从大之字。”并谓“牧羊人”当作“羊种”,“各本作牧羊人,似取《风俗通》窜改”。  相似文献   

10.
初吴疆域不仅包括今苏、锡、常、镇地区 ,还应包括今南京和湖州地区。吴国盛时南界为今海宁至崇德、德清、莫干山、广德一线 ;西南界应包括今江西中南部 ;西界在寿梦、诸樊时不应包括今六安 ;北界不应包括武城 ,而应包括丰邑  相似文献   

11.
新近出版的《中华都城要览》(以下简称《要览》)一书第三章第十一节中说:楚之中叶,“楚国为了向北、向西发展势力,便决定放弃丹阳,迁都到鄂(今湖北武昌)”《要览》援引史书《史记·正义》所引刘伯庄语:“鄂,今东鄂州是也”;《括地志》亦云:“武昌县,鄂王旧都”;并将今武昌(古之江夏)与古武昌(今鄂城)混而为一。  相似文献   

12.
濮、彝与竹崇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濮人与彝族古史上的濮人,居于今豫、鄂、湘、川、滇、黔六省之地,是我国中南、西南的一大土著族群,史称百濮。从有关民族学材料看,彝族与古濮人有着渊源关系。流传于川、滇、黔三省彝区的《支格阿龙》说,濮族女子濮莫列衣,去玩神鹰时,被神鹰滴血于身而孕,生下支格阿龙。这个传说,是彝族与濮人有族源关系的折光反映。又,《西南彝志》卷19里有“能沽卜  相似文献   

13.
2014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民族学院召开。研讨会主要围绕民族志方法论质疑及其跨学科应用、民族走廊与民族关系问题、人口流动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族群流动与民族历史、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探讨六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体现了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者对现实问题研究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4.
由秦陇通道和祁山之战的形势探讨街亭的地理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街亭和赤壁一样,是人们熟悉的历史地名,也是有争议的历史地名。街亭在今何处?人们的回答是不一的:有人认为街亭即街泉亭故城,在今甘肃秦安县陇城东北六十里;也有人说街亭在三国时的西县境内,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甚至还有人说街亭是隋代汉川郡西县境的街亭山,在今陕西勉县境内。在上述三说中,无论在历史文献中,还是在今人的研究成果中,第一说可以说是古今人们公认的说法。第三说是完全错误的,其致误的原因是由于古人的附会,后人的误从。第二说与第一说相近,其实也是似是而非的。由于很少有人对街亭位置作专门的考证,或对上述三说作比较研究,所以关于这一问题还时有异说,也就没有形成定论。  相似文献   

15.
前蜀与荆南疆界辩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926年以前,荆南政权和前蜀政权谁领有归(治今湖北秭归)、峡(治今湖北宜昌市)二州地区,历来说法相异.《新五代史·职方考》和《十国春秋·地理表》列归峡入前蜀版图.称荆南只领荆州;今人蒲孝荣所著《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杨伟立所著《前蜀后蜀史》以及陶懋炳所撰《五代史略》亦主此说.而《资治通鉴》卷264、265、274所书及胡三省之注则视归峡为荆南属郡.《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前蜀》、《南平》政区图也将归峡地区画在荆南界内.谁是谁非,不仅关系到两个政权的疆界划分,而且关系到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看法,有必要辨正.  相似文献   

16.
皖西南赣语太湖、东至部分方言点存在来母逢细音今读塞音的特点。这一特点广泛分布于江西赣语。湖北赣语、湖南赣语、湘语、客家话、徽语部分方言点也存在这种现象。这一现象不是复辅音分化的结果,而是浊音清化、声调分阴阳之后才出现的,音变的时间下限不会晚于14世纪。  相似文献   

17.
包山楚简所见之“正阳”即两汉之慎阳、隋唐之真阳、清以来之河南省正阳县;“宜阳”当即两汉平氏县义阳乡、魏晋义阳县,在今桐柏县东北境与信阳县两北境;简文之“荇”当释为“项”,为春秋古国,地在今河南沈丘县城关一带;“庐”当即汉晋中庐县,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理论研究、遗迹考察和战况分析,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发生在长江上,而是发生在汉水上;且赤壁古战场的位置应在湖北汉川赤壁(今汉川市赤壁街)、乌林(今汉川市垌冢镇)一带。  相似文献   

19.
包山楚简所见之“正阳”即两汉之慎阳、隋唐之真阳、清以来之河南省正阳县;“宜阳”当即两汉平氏县义阳乡、魏晋义阳县,在今桐柏县东北境与信阳县两北境;简文之“荇”当释为“项”,为春秋古国,地在今河南沈丘县城关一带;“庐”当即汉晋中庐县,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境。  相似文献   

20.
巴文化与土家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巴人最早居住在武落钟离山,即今湖北长阳县境内的很(音恒)山,附近有石穴,相传为廪君掷剑处,《世本》中“廪君种”的神话传说,是我们研究巴人早期活动的重要史影.《太平寰宇记》说“廪君种不知何代”,今朝也难为详考.在秦并巴以前(即公元前三二九年以前),四川境内有一个较大的奴隶王国,叫做巴国.巴人见于记载较晚,其中可靠者开始于春秋,巴人的活动地域,据《华阳国志》说:“其地,东至鱼腹(奉节),西至(?)道(今宜宾东境),北接汉中(即汉水流域)南极黔涪”.这些地域均今之湘鄂川黔毗邻地区.全国解放后,由于考古学的发展,又发现了大量的有关巴的遗物和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