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共产主义道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在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总纲领,统帅着共产主义道德。那末,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国内伦理学界看法不尽一致。而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共产主义道德只有一个基本原则即集体主义原则。我们认为,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不只是一个集体主义原则,而是三个原则,即忠于共产主义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当然,这三个原则不是平列的,而是有高有低,分层次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思维方式所开敞的生存论视阈中探讨马克思哲学的生态伦理意蕴 ,认为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是通过对现实的异化实践和异化理论的批判 ,昭示了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存理想 ,从而显明了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和人对自然的应然的实践态度。自然主义的生态道德情感、人道主义的生态道德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生态道德信念是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斯宾塞的国家政治观、伦理道德观和自由观是在其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国家应该扮演分配者和保护者的角色,尽可能少地干预社会生活,保证人的“同等自由”和自由的社会生活;在伦理道德问题上,他认为“同等自由”是它的原则并在这一原则下实现人的“同等自由”即最大幸福才是符合道德的;他的自由观是指实现“同等自由”,实现人的个体化和完全自由,这必然伴随着人的完全道德和生命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道德之知在一个层面上指个体对社会普遍道德规范的认知,在这个意义上,道德知行分裂呈现为个体有意违背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价值原则规范,其中彰显出个体作为存在所特有的自由意志。对既定原则规范的反叛所呈现出的自由意志是人的高贵与尊严的表现,在这个层面上的道德知行分裂现象也应被给予辩护;但在现实道德生活中,要准确区分出自由意志与任性的差别,对任性意义上的道德知行分裂应当努力克服。自由意志作为本体论意义上存在,当它脱离伴随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必将陷入虚无,因而必须依托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指引而回到现实当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在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意义上使用过集体主义概念,但是,他们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理论内涵作出过深入的阐释。他们认为,在私有制条件下,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结果就是虚幻的集体的产生,而真实的集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个人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此,他们极为尊重个人利益,但同时又强调个人利益并不是抽象的,不能“贪杯过度”。  相似文献   

6.
自由与道德二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这个崇高而令人神往的字眼,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为之倾注热情的理性之谜。但它更是文明社会人们,特别是代表新的生产力的先进阶级的政治和道德实践课题。最初,自由是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中被压迫阶级——奴隶要求从被束缚、被奴役中解脱出来而发出的怒吼。伊索的“宁为自由死,不做奴隶活”的抉择,代表了这一阶级的政治立场和崇高道德信念。以后,自由在资产阶级那里被尊为至高的女神。“自由、平等、博爱”既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战斗旗帜,也是他们公认的道德原则和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为社会极大多数人争得了享受自由的权利。人们争取自由的实践比以往更具有广泛性和现实性,因而也具有更深刻的伦理道德意义。所以我们不能只讲哲学自由、政治自由,还应探讨自由的伦理道德意义,这对正确理解、追求自由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高举共产主义旗帜,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创建共产主义政党奋斗不息。他们创立了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党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他们阐明了共产主义政党的性质、制定了党的纲领、组织和策略的原则,为党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提供原则指明方向;他们自身树立的共产主义党风,成为以后党形成的优良风气的楷模。回顾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政党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今天学习新党章,整顿党的作风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建构的社会发展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社会发展思想,他们强调人与自然的不可分离、相互依存关系,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他们反对抽象的社会观,认为社会不是离开了人和自然的抽象物,而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过程,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他们对未来寄予无限希望,提出了"人类自身的和解"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解"重要论断,并认为这是共产主义新社会的重要特征.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构成了当代生态文明理论得以形成的历史观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从个人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个人自由与权利至上、神圣不可侵犯,个人自由高于社会(社群)自由,且强调消极自由;社群主义基于一种抽象的整体主义指出,个体的自由建立在社群自由之上,个人的权利内在于公共善,针对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观,他们主张积极自由;在马克思看来,自由的真正内涵和本质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它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共产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民族国家内的表现形式。"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梦"的提出为重新审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提供了时代条件。马克思文本揭示出共产主义要回到人本身,指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共产主义要实现人性复归,共产主义的现实性表征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的人性复归指向了马克思文本的哲学史来源,揭示了康德自由理论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思想同构性,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更多地来源于康德自由理论。康德的先验自由、道德自由通过马克思的"实践"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现实自由,这是共产主义之路,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范畴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信息交往的整体视角和自律的基本内涵来看,媒体自律的真正基础在于个体道德的自由和觉醒。在社会转型和道德混乱的特定时期,个人被赤裸裸地抛离出来,直面自己的处境,重新思考原初的道德自我,应对他人的召唤。个体的道德觉醒为我们提供了重建社会秩序的基本思路。首先,个体道德为公共生活的建构提供了原初动力。其次,个体道德为社会结构提供了基本评价与调整原则。再次,个人道德判断内含普遍性和公共价值。最后,个体道德总是导向人类共在的整体视野。因此,人们应该持续探询自我道德之源,在此基础上努力创制一条更好的由个人道德通往良善公共生活之路。这也是未来媒介和传播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中体现了丰富的人性精神。首先,丰富的人性化内蕴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主体尺度;其次,马克思审视资本主义社会被异化的工人劳动和自然界,揭示了其反人性化的一面;第三,人性化的自然是共产主义的客体尺度。马克思从理想社会的自然即是人性化的自然这一视角论证了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说明必须彻底地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解放人与自然界,才能真正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13.
共产主义道德对反腐败的治本作用刘楚魁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主义统治,建立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一定的道德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一种科学的道德意识原则和规范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和行为规范体系。共产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人作为自由存在者的哲学人类学前提建构了一个从人的本质到人的异化再到人的解放的政治理论。美学的维度在这一理论中被突显了出来,因为在马克思的论述中,人的自由只有在其依据美的规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和审美体验之中才能得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能够在自由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全面充分地发展其本质能力的理想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5.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域来解读艾丽斯·沃克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主体建构思想,可以看出,沃克的理论是对后现代女性主义关于女性主体建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沃克也认为女性身体救赎是女性主体意识复苏的基础、女性掌握话语权是女性成为主体的关键,但沃克并不认为女性成为言说主体是女性主体建构道路的终端,而是发展了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三方面:首先,言说自由无法保证女性主体性的实现,女性必先成为经济主体继而才能取得主体地位;其次,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应超越种族和性别的界限,发展人道主义,通过种族和性别和谐巩固女性主体性;再次,主体作为有意念的个体,还需保持自身精神的独立和自由,成为精神主体。沃克认为,只有实现这三方面的建构.女性主体身份的重构才能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16.
政治的基本功能在于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理性批判,其目标是对政治活动作价值评价和价值定位,从而在政治共同体的政治实践中通过一定的价值建构,使得政治人获得对自由的追求与实现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因而政治不仅具有价值性,而且具有伦理蕴含,政治伦理的功能就在于为政治价值的建构提供必要的道德论证。政治主体不仅会形成一种普遍性的政治价值,而且也会用一定的道德标准来审视、选择并确立最适用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政治价值规定了政治实践的方向,并通过政治伦理来保证它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 150多年前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不仅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争取自由解放的战斗檄文 ,同时也是取得政权的各国无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犹如一座跨越世纪的路标 ,把人类社会引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美好境地。  相似文献   

18.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建构分配公正理论的立论基础。为分配公正建立社会主义公有的制度基础,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方式。由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然原则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按需分配的应然原则过渡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任何超越历史阶段的分配思路都不可取。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分配公正的本真思想,对当前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普遍缺乏幸福感,出现严重的精神空虚和社会道德混乱。人们重新回到宗教中寻找解脱。宗教是文化的核心。历史上道德依附宗教得以发挥作用。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类社会理想和个人道德信念的统一,也是人性达到自由自觉的人类生存状态,是一种符合真正人性的自然状态。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自觉,人完全成为自己的主人,真正成为宇宙中高贵的生命存在。人们对爱的享受和传播才能温暖生活、照亮世界,才能使人真正获得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集体主义道德调节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同一性,这是由集体主义道德调节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确定性所决定的.集体主义道德调节原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当前尤其要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最充分地发挥这一调节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