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的中国史学,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著名学者,对于中国史学以至整体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术成就与其它因素之外,超凡的人格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他们的学术影响.顾颉刚平等对待各种不同学术见解的博大学术胸襟、办刊办报建立阵地的无私学术奉献、不遗余力奖掖青年后进的恢宏学术气度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等人格魅力,都在促进中国史学发展的同时对其弟子及后学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使其学术影响更深远也更广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当前高校学术活动中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与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关系 ,提出通过构建一个包括学术规范、学术评价指标和学术批评机制的学术评价体系来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探讨学术伦理的概念入手,阐述了高校学术伦理失范现象的特点,并分析了高校学术伦理失范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最后解析出了高校学术伦理关系的框架并提出了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4.
指出学术问题的产生是一个随机探索的创新过程;进而论证了博览探异、读史析变、比较辨非、反思究底、设问质疑、捕捉反常等都是有助于有价值的学术问题产生的一般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主要源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自律意识不强、学术研究能力低下、学校缺乏健全的监督惩罚机制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等。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建立健全监督惩罚机制,规范网络环境,才能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理论讨论的是嵌入社会结构网络中的个体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选择问题,社会资本在我国学术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通过梳理学术系统中社会资本的概念,以人际关系、信任、学术规范为维度,分析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起因,指出社会资本在学术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治理学术不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浪费学术资源,损害学术共同体的利益,侵蚀着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有学者自身、学术管理与评价、学术法规等多种因素。防范学术不端,必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淡化学术管理中的行政化色彩,建设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术不端问责制度,从而构建起集教育、预防、监督和惩治于一体的学术不端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学术不正之风已成为人们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学报是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产生学术不正的危险区。因此,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谨防学术失范、学术不端是高校学报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学报应做遏制学术不正的卫士。  相似文献   

9.
清代扬州学派是继吴、皖两派之后产生的学术流派 ,它是乾嘉汉学思潮演变到鸦片战争前后新的经世致用思潮的中间环节。扬州学派具有自己的学术特征 :治学不尚墨守 ,主张融会贯通 ,善于归纳总结 ,力求通经致用。嘉庆、道光时期 ,扬州学派人数众多、著述宏富、成就卓越 ,在学术界占据中心地位。它对清代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并对晚清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学术要求的提高,大批优秀的研究生学术成果涌现,对繁荣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受到社会不良学术道德风气的影响,部分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呈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了学术资源的浪费,给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学报编辑接触到大量研究生来稿,从中窥见了部分研究生学术论文中的抄袭等现象。文章通过分析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学术道德素养教育、构建多维度的学业评价标准、完善学术道德制度建设和强化编辑把关责任等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对68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学习压力、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掌握目标组,掌握目标对学业成绩起正向直接作用,学习压力起负向直接作用,成绩目标通过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起负向间接作用.对于成绩目标组,成绩目标通过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存在间接消极作用,掌握目标通过学习压力对学业成绩存在间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的级别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根本属性,期刊的学术性必然对学科内的其他期刊和作者产生影响,形成学术影响力。学术因素是影响学术期刊分级的主体因素,学术影响力体现学术期刊的核心价值,学术影响力是学术期刊分级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的学术存在呈现这样一种演进历程:少年才情超逸,锋芒毕露;中年立足文学,中西互参;晚年打通百家,穿越古今。这一历程高度感应西方现代学术发展态势,同时也深切契合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构成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浙东学派是中国学术史上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重要学术流派。目前的研究虽然成果颇丰,但是编年史研究工作的缺位,已经成为制约浙东学派研究向纵深发展的一大瓶颈。建立在坚实文献基础之上而编纂一部《浙东学派编年史》,不仅可以从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高度完成对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建构,而且可以在一个新的学术起点上推进浙东学派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通代与区域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并为当代文化精神的重建提供丰厚的学术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导师素质对研究生学术水平的影响机理,以研究生的学术感知力为中介变量,构建导师素质对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作用模型。运用相关分析、层级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导师指导能力对研究生的学术认知程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对研究生的学术动机强度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导师的学术水平对研究生的学术感知力的两个维度都有正向的显著作用。导师人格魅力对研究生的学术动机强度影响显著,但对研究生的学术认知程度影响并不显著。学术感知力各维度在导师学术水平与研究生学术水平之间所起中介作用均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术界的繁荣建立在数量而非质量基础上,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呈泛滥趋势.期刊编辑应该坚持在初审阶段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及时反馈稿件信息,鞭策作者避免抄袭剽窃行为,激励学者追求独立创新精神.学术编辑还应提高学术洞察力与自身道德素质,当好监督学术不端、引领推进学术的“学术警察”.  相似文献   

17.
明代考据学者对明代空疏学风的学术批判,具有求实求真之考据精神;并且他们在求实考据之学术研究中强调博学与博证;以通经明理为目标,大都极重小学的研究与考证;注重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学术规范建设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明代考据学不是明代学术思潮的主流.但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明代考据学在学术史上承前启后,推动了传统考据学的发展.成为传统考据学走向鼎盛的枢纽.  相似文献   

18.
媒介对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发轫、发展于以印刷术为支撑的纸媒环境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封闭性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形成尖锐的矛盾,作为学术生产主体的学术共同体权利旁落,出版商成为学术生态体系的中心。区块链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学术场域中,国外已有不少区块链的应用平台。本文以Scienceroot为例,分析私有场域中区块链学术网络平台的特点及弱点。Scienceroot基于科学代币(Science Token,简称ST)运营,集科研协作、资助和出版、学术评价与交易于一体,是基于网络和科研工作者的新型学术生态系统。该系统中,学术评价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去中介,评议专家范围更广、匹配更精准和灵活,作者能够参与其中,评议过程开放透明,评议专家的劳动能够得到确认和激励;二是评价的对象既可以是成熟的成果也可以仅仅是科学研究议题;三是同行评议和量化评价、内容评价和影响力评价相结合。虽然平台构建了新型的学术生态系统,但是由于该平台由技术企业所创办,因此存在资本逐利性与学术产品公共性之间的矛盾、评议的公正性及学界认可度尚不明确、公有链的运行效率等问题。除了被私有出版主体或技术企业所运用,区块链还可以被公有制大学等学术研究主体所运用,这才是区块链真正价值之所在。在这种场域下,基于区块链的学术网络平台能够实现学术共同体的虚拟重构。通过线上学术机构联盟或学科联盟,学术共同体能直接参与学术合作与学术生产,行使学术评议的权利。在这种学术生态系统中,学术共同体占主导地位,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和交流;激励机制可以让同行评议专家及科研合作者的劳动得到承认和确权,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识机制让评价机制能够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智能合约有助于鼓励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等。一方面,这一学术生态系统既保留了私有场域中Scienceroot平台的优点,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资本逐利本性对学术产品公共性的影响,有利于打破科层制行政组织对学术评价的过度干预,减少学术特权和学术寻租行为;另一方面,这种评价以学术同行的共识为前提,能够得到联盟内学术机构的普遍认可,利于快速打破以出版商为中心的学术评价体系。虽然区块链对学术评价体系变革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如何解决记账节点风险、运行效率等问题尚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术腐败现象频繁有着深刻的学理根源。在以效率取向学术制度安排和公权力渗透学术研究背景下,部分学术共同体蜕变为“学术特权利益共同体”,以知识/权力共生的双面形态左右学术研究的运行轨迹,垄断学术资源和破坏学术民主;大学独特的“单位制度型学术”,形成“保护一束缚”二重机制,极易滋生体制内学术腐败;权力场域和利益博弈的强势存在,是学术腐败的深层制度诱因。为此,强化学术共同体的自治和自律、重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合理边界,协调权力和利益、构建高效清廉的学术同行评议制度,克服学术研究目的的伦理模糊、强化学术腐败的伦理矫治,是治理高校学术腐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