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幼儿园韵律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图谱与音乐的融合启发幼儿的感知能 力,游戏与音乐互动可提高幼儿活动积极性,教师的情感投入能带动幼儿积极情绪,而忽视幼儿的生活体验则会影响教学活动 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应创设多感官渠道体验,建立教师多元角色观,重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以幼儿直接经验为基 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幼儿视角审视幼儿园室内物质环境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主体参与及提升环境创设质量。采用马赛克研究范式,通 过参与式观察、儿童摄影、儿童绘画及儿童之旅等方法研究幼儿眼中的室内物质环境创设过程及体验。研究发现:幼儿在室内 环境中积极情感体验较多,渴望参与环境创设;幼儿眼中室内物质环境创设的参与主体是多元的,幼儿的参与主要体现在材料 制作过程中,而在环境创设的计划及决策过程中主体性缺失。主要优化策略包括:第一,幼儿园室内物质环境创设应注重幼儿 兴趣、幼儿作品的公平展示和材料的美感;第二,在环境创设的计划及决策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及考虑幼儿的想法,从 而真正充分发挥幼儿参与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随机抽取A市公办、民办幼儿园中100名幼儿、100名家长及200名幼儿园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性体育舞蹈教学法实验对照测查并观察对5~6岁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幼儿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显著提升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教师及家长在关注幼儿健康体能及锻炼的同时,应尊重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规律与特点,专任教师应优化“情境性”教学策略,注重“体验-感悟”人际互动模式,挖掘与整合情境性体育舞蹈的课程资源,从而激发幼儿高级社会情感的萌生与表达,以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部分幼儿园在游戏环境创设的实践中存在误区和偏差:注重物质环境而轻视心理环境的创设;注重教师需要而忽视幼儿感受;注重成人预设标准的统一而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注重结果呈现而忽视幼儿过程体验。幼儿园应创设支持性游戏环境,重视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尊重使用者,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重视幼儿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5.
幼儿早期阅读十分重要,而幼儿园阅读区是满足幼儿早期阅读需要的重要场所,它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某市10所公立幼儿园,共计90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对幼儿园阅读区创设现状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幼儿园阅读区物质环境创设良好,但是心理环境创设和阅读氛围营造仍需加强;材料投放方面,图书种类单一、更新周期长;活动开展分散、效率不高;教师指导被动、不够深入,不利于儿童阅读质量的提高。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教育建议:注重幼儿园阅读区心理环境创设,增加幼儿阅读参与和互动的机会;提供并更新丰富的、多样的阅读材料,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阅读需求;加强对阅读时段安排的计划性和合理性,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加强教师对阅读区活动的指导,提高幼儿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戏剧活动注重幼儿体验与情感表达,是发展幼儿共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戏剧主题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高大班幼儿共情能力的主要策略为:在戏剧内容与环境中识别共情内容,在戏剧游戏与体验中萌发情感共情,在戏剧创作和表演中深化共情行为。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态美育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互为主体的对话关系,是一种审美式、体验式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艺术感觉、自主性及创新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探索生态美育视角下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意义、价值及原则,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环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变灌输为游戏体验;从生活中选材,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平等师幼关系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体现在环境创设潜在的文化意蕴、审美意蕴、生活意蕴、生态意蕴,教育者应努力挖掘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隐喻价值。在创设前应通悉幼儿园人、物及精神内在,在创设中应调动幼儿内在经验与环境互动融合,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超越幼儿已有经验与材料投放相契合;在创设后应再生与延展环境的隐喻价值与幼儿成长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9.
幼儿科学教育实施的成效直接影响到科学素养的养成,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质量是幼儿科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以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为研究工具,对18个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视频样本进行观察评分,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描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重点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师幼互动中情感领域、活动组织、教育支持三方面及其下属维度,并基于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的视角提出改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鹤琴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思想作为中国化新教育的独特创造,既是对现代教育理论原则的吸收和借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对近代我国学前教育现实问题强烈关切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陈鹤琴认为,课程应以儿童生活为主要素材,通过儿童的生活来帮助儿童适应目前生活需要,进而不断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课程还应进行调整来适应生活的变化,呈现出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现实性、儿童作为课程活动主人的主体性、整体联系与灵活变通的兼顾性等实践品性。当前我们应积极借鉴陈鹤琴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思想,加强课程活动中对幼儿生活世界的关注关怀、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生活化方式的融入水平、注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积极建构与整体引领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师幼互动作为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过程性因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健康教学活动视频案例分析,采用视频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立足教学情境和幼儿的学习事实,从知识建构、话语结构、具身教学等方面,研讨当前师幼互动的教学现状,发现幼儿园健康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师忽视幼儿经验和认知冲突的现象,预设的问题引发的思考不多,教学活动看似是以儿童为中心,实质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并且教师对幼儿的身心感受关注也不多。根据这些情况,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改进提出教育建议,力图为提升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互动质量提供参照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优秀图画书是作者对幼儿生活的仔细观察和传神再现,表达着作者的儿童教育观。在为数不多的涉及到师幼关系的图画书中,《迟到大王》、《我的名字克里桑斯美美菊花》及《点》比较典型,分别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倾听与平等、关注与爱护、期望与传承的儿童教育观。图画书中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教育观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发展,这就启示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应该遵循图画书中的儿童教育观,消除话语霸权,平等对待幼儿独特的精神世界;内化职业认同,注重教育中积极情感的投入;敬畏童年潜能,使用合理期待激发幼儿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台梭利教育机构遍布我国各地。蒙台梭利儿童观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其致力于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并促进其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主题活动关乎幼儿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幼儿园主题活动存在脱离儿童经验、重知识而轻情感、主题活动缺乏层次感与整体性等问题。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出发,提出幼儿园要创设尊重儿童个性与经验,开展开放、温馨自由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4.
装置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种类,其实质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可运用装置艺术,引导幼儿将生活中各种熟悉的材料进行拼贴组合、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以形成构成环境的装置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是创作环境的本体或参与者,主动参与改造环境,自由地取舍材料以丰富其创造性空间,从艺术陈列的视角对环境进行审美观照,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修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美化幼儿园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它们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是幼儿园乡土课程开发的源泉。农村幼儿园应建构适宜幼儿发展的乡土课程模式,可采取以下策略:确立发展性乡土课程目标,筛选生活化乡土课程内容,拓宽多样化乡土课程实施途径,注重过程性乡土课程评价,逐步完善幼儿园乡土课程,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儿童哲学在幼儿园的深入推广,其与幼儿园中常用教学策略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儿童哲学传统中单纯强调“对话”的“探究团体”面临着难以持续吸引幼儿参与、忽视幼儿的情感及忽视幼儿除口头语言之外的多种表征等问题。因此,为解决儿童哲学在幼儿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笔者结合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常用到的戏剧教学策略,将教育戏剧引入儿童哲学中,通过论述教育戏剧与儿童哲学在理论基础、教学法属性(目标、内容、教师与幼儿的角色)方面的天然联结,及教育戏剧融入儿童哲学的五方面意义:扩展幼儿表现自我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儿童哲学活动的规则、为参与者营造安全的氛围、更好地处理讨论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变,进而提出教育戏剧融入儿童哲学的两条路径:“肢体与声音的表达”在儿童哲学中的应用及“戏剧策略”在儿童哲学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教育戏剧在儿童哲学中应用的局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课堂评估评分系统对河南省9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半日活动情境下师幼互动质量进行调查分析,运用SPSS24.0,采用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研究发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感支持领域得分最高,班级管理次之,教育支持最低。师幼互动质量情感支持与教育支持领域相关显著。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在三大领域、十个维度的部分指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注情感支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强化班级管理,优化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支持水平,促进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以关注儿童生命成长、回归儿童日常生活、谋求儿童个体生成为取向,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路 径。基于对18位幼儿园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幼儿园教师在生活化课程探索中表现出儿童立场失真,缺乏对课程的整体性把 握、行动焦点错位;忠实于预设、依赖书面资源,忽视儿童直接体验;重视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养成处于混沌状态。幼儿教 师作为生活化课程的关键参与者,应从混沌中抽离出来,观照儿童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建构,利用日常生活资源,实现师幼身 心共润。形成对生活化课程更科学的认识,真正走入儿童的生活世界,走向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9.
摘 要:利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分析幼儿园区域活动,借助其量化的数据分析区域活动中包含师幼情感氛围、言语结构以及教师活动倾向在内的师幼互动质量,并利用访谈、观察的质性研究方法对弗氏系统分析的结果加以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的建议:基于对话教学理论,提升师幼间的言语互动;基于儿童视角,转变教师角色;基于合作发展的理念,加强示范活动与日常活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瑞吉欧教育体系以儿童为中心,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儿童自由兴趣和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儿童多感官地认知所处的生活环境。而幼儿园则是儿童进行感知活动、提升空间认知能力非常重要的环境场所。通过实例调研,发现创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方式——利用空间组合、材质搭配和色彩装饰等能够帮助儿童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丰富儿童空间方位识别的体验,引导儿童运用空间方位体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空间认知,启发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