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敦儒生卒年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之际的朱敦儒,是一个以隐逸豪放和擅长诗词书画闻名于世的人。然而,这位大名士究竟生于何年、卒于何岁,却一直是一桩聚讼纷纭的公案。近人最早论及朱敦儒生卒年的,大概要算是胡适了。一九二六年,他在《朱敦儒小传》中写道: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他的生卒年岁不可考。他的《樵歌》三卷里,只有两首词有甲子可考。最早的是政和丁酉(一一一七)洛阳西内造成,他代人作望幸之曲(《望海潮》题);又绍兴丁丑(一一五七)有中秋赏月的《柳梢青》词。此外无甲子可考的,有“七十衰翁,告老归来”(《沁园春》),“好笑衰翁年纪,不觉七十有四”(《如梦令》),“屈指八旬将到”(《西江月》),“今年生日,庆一百省岁”(《洞仙歌》)。大概他活到九十多岁。《宋史》说他绍兴十九年(一一四九)告归;以“七十衰翁,告老归来”之句参考起来,他大概生于神宗元丰初年,约当一○八○;死于孝宗淳熙初年,约当一一七五。  相似文献   

2.
宋代著名隐逸词人朱敦儒,字希真,其词集《樵歌》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想象丰富,构思新颖;物我浑一,词中有画;情主景辅,相生相衬;婉丽清畅,雅俗并存。  相似文献   

3.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晋书》本传说他:“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并重於世”。《隋书·经籍志》除于上列皇甫谧的撰述注明卷数外,又著录了“《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阴阳历术》一卷,皇甫谧撰”,“晋徵士《皇甫谧集》二卷,录一卷”。关于皇甫谧的医学著述,《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晋书》曰:“(谧)日后得风痹疾,因而学医,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三国志》卷二十《东平灵王曹徽传》裴注引“(曹)翕撰《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所撰并行於世。”《隋志三》有“《皇甫士安依诸方撰》一卷”。至于皇甫谧的名著《甲乙经》,《宋史·艺文志》加以著录。  相似文献   

4.
商务版《说郛》卷六○有《五代新说》一书,无作者名.宛委山堂本《说郛》(?)五四署徐炫撰.按唐宋时书目多著录此书,《新唐书·艺文志》二作《五代新记》二卷,作张绚古撰(中华书局标点本误作“张绚《古五代新记》二卷”),《崇目总目》卷二作“《五代新说》二卷,张绚古撰”,《宋史·艺文志》二“别史类”有“张询古《五代新说》二卷”,“小说家类”又有“张说《五代新说》二卷”.《郡斋读书志》卷六著录,解题云:“右唐张询古撰.以梁、陈、北齐、周、隋君臣杂事,分三十门纂次.”是一书之作者,有徐炫、张绚古、张询古、张洵古、张说之异.  相似文献   

5.
《经传释词》既误以反诗句之“不”“无”为语词,予撰《反诘句相反见意》以正之。王氏凡遇古籍中有“不”“无”字句而稍难于理解者,又多以“不”“无”为语词。此亦不可不辨。夫“不”字为语词者,仅限于《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一类名释,“不”字实无意义可言。故《玉篇》曰:“不”词也。其他“不”字皆有意义。如《书多方》“尔尚不忌于凶德”,言尔曾(《说文》尚,曾也。)不畏于凶德也。《诗·抑》“尚不愧于屋漏”,《楚辞·九章》“尚不知余之从容”。皆“尚不”连文,“不”岂语词,《诗·何人斯》曰:“否难知也。”否即不,上句曰“还而不入”,则其与于谮我情事,不难知也(参《毛诗后笺》)王氏以“否”为语词,(?)未达诗之旨意。《思齐》  相似文献   

6.
《华阳国志》末卷“譔曰”一百一十二字,古往今来,无学者能准确释读。本文受刘咸炘先生《华阳国志论》的启迪,发现这是一首“离合诗”,结果为“蜀郡常璩撰”五字。  相似文献   

7.
《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有这样一段资料:“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悉发以击楚。”《汉书》卷三一《陈胜传》也有这一段资料,文字基本相同,只是“郦”作“骊”,“楚”字后多一个“军”字。在这一段文字中,“骊山徒人奴产子”的“人”字,究竟应该上读还是下读,是读作“骊山徒人、奴产子”,还是读作“骊山徒,人奴产子”,历来意见不一。《汉书·陈胜传》在“骊山徒人奴产子”下,注引服虔曰:“家人之产奴也。”师古曰:“奴产子犹今人云家生奴也。”《史记·陈涉世家》  相似文献   

8.
论朱敦儒的晚期隐逸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以隐逸词人“世外希真”扬名于世的①。一部《樵歌》正为其隐逸风致写照。朱敦儒先后曾有过两次隐居生活,南渡前隐于洛川,致仕后隐于嘉禾。与此相适应,他的隐逸词也可以分作早期隐逸词和晚期隐逸词。不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讲,他的晚期作品都大大超过他的早期作品。本文试对他的晚期隐逸词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洛阳人。有词集《樵歌》三卷、约二百五十首传世。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神、哲、徽、钦及南宋的高宗五个朝代,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明显地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三种心境,三种风格。一、“靖康之变”前的“侠少”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其时正是北宋的最后阶段。表面上,社会太平繁荣,君臣优游享乐,实则矛盾重重,危机四伏。一些词人也沾染了闲雅风流的士大夫习气,过着花前月下、浅斟低唱的生活。苏轼词风的影响日趋微弱,整个词坛笼罩着大晟词派浓密  相似文献   

10.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本人所作的;有疑为华佗弟子作的;有疑为六朝人作的;有疑为宋人作的。从书中的韵文入手,找出押韵的字,并根据历代音韵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分析了书中韵字在不同时代的分合,指出“蒸”韵之“证陵”字与“庚耕清”韵字相押,是宋代的音韵特点,从而证明该书很有可能是宋人编辑而成。至于书中某些内容,渊源更早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垦令》) 清俞樾:《诸子平议》卷二十:“诛通作朱。《庄子·庚桑楚》篇:‘人谓我朱愚。’即此文诛愚矣。《太玄·童·次七》:‘修侏侏。’范望注曰:‘侏侏,无所知也。’义与愚近。”诛愚即愚。急言之为愚缓言之则为诛愚,而诛愚乃形成古联绵词之一种。如:壶和壶卢、窟(堀)和窟窿、跳(趒)和跳踉、望和望洋、易和容易等例。其中一字为本字(所  相似文献   

12.
(一)维惟有及义,维即逮。《经传释词》卷三云:“惟犹‘与’也。‘及也’。《诗、无羊》曰:‘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笺》曰:‘牧人乃梦见人众相与捕鱼,又梦见旐与旟。’是下‘维’字训为‘与‘,与上‘维’字异义也。《灵台》曰:‘虞业维枞,贲鼓维镛。’下‘维’字亦当训为‘与’,谓贲鼓与镛也。又《书·禹贡》曰:‘齿革羽旄惟木。’《多方》曰:‘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鲁语》曰:‘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惟’字并与‘与同义。”  相似文献   

13.
《论语.先进.侍坐》章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相似文献   

14.
《说文》“賨,南蛮赋也,从贝宗声。”崔鸿《蜀录》:“巴人呼赋为賓”(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十三)。《永顺府志》:“土人呼官长曰冲,又曰送,又曰踵”(《来凤县志》卷三十二·杂缀志·缀拾·故宫博物院藏书)。“賨”是汉字记巴语音,“送”是汉字记土家语音。本文拟从汉文造字和注音方面来探讨这两个字是巴语也是土家语同一单词在汉文音译时的异写。  相似文献   

15.
侯苞、侯包、侯芭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韩诗翼要》十卷,武英殿本题侯芭撰,中华书局点校本题侯苞撰。《旧唐书·经籍志》亦著录此书,题卜商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韩诗》,卜商《集序》二卷又《翼要》十卷”。《经义考》作“侯氏包《韩诗翼要》,《隋志》...  相似文献   

16.
一、(9)恋镜湖春色 元稹廉问浙东,喜官妓刘采春。稹尝有诗云:“因循归未得,不是恋鲈鱼。”人注之曰:“恋镜湖春色耳”,谓刘采春也。(《宋诗话辑佚》上,第115页。) 按:“春春”若非有一字衍,则应加人名号。古女子小名选二字者甚夥,如崔莺莺(见元稹《会真记》)、罗罗(唐·颜师古《隋遗录》卷上:“炀帝……偶戏宫婢罗罗”。)、薛琼琼(唐玄宗时良家女,选入宫为筝长,事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丽情集》。)、盼盼(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尚书有爱姬曰盼盼”。)、虫虫(宋·柳永《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郑举举、王苏苏、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二“史部·政书类二”: “《明宫史》五卷,内府藏本,旧本题芦城赤隐吕毖校次。毖始末未详,盖明季宦官也。”同书卷一二六“子部·杂家类存目”: “《事物初略》三十四卷,明吕毖撰。毖字贞九,吴县人,是编成于崇桢甲申。”按:曾见承德堂版《世说新语补》,前有康熙丙辰(1676)章绂序,略云: “云间何元朗仿《世说新语》为《语林》,甚为当世所称。但其词错出,王弇州麟洲又取而删定之,改名《世说新语补》。几百年来,家弦户诵,棃枣不啻数十易,惟吴兴凌初成原刻,悉遵古本,分为六卷,附以弇州所订,自为一帙,名曰《鼓吹》。吴门吕贞九先  相似文献   

18.
《山中白云》词,《疆村丛书》本。宋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撰。疆村《山中白云校记》云:《山中白云》八卷,广陵江宾谷疏证本。《山中白云》为陶南村手抄,流传晚出,著录罕及。家竹坨录自钱庸亭,厘卷为八。龚蘅圃始刊之。曹巢南重刻,标曰《山中白云词》,恐非旧称。宾谷以龚本裁缀成帙。疆村本据江本兼取他刻参录而成,共刊词二百九十六首。玉田以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意,取以名集。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在“正名卷之一”、“论句读卷之十”中较系统地了论述句子成分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论述也散见于对实词、虚词的分析中。界说十一:“凡字相配而辞意已全者,曰句。”这里的“字”相当于现在的词,词与词组合,并表达了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形式,便是句子。这个定义与现代意义上的句子概念已基本吻合。句由句子成分构成。《马氏文通》把句子成分称为“词”,共有七个:起词、语词、止词、表词、司词、加词和转词。其中前三个(包括表词)是句子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工具书中,“周”字有两个基本义项,一为稠密,一为环绕,其他义项皆由它们引申而出。但是,追本溯源,此二者既非一词,亦非一字,只是读音相同。稠密义字作“周”,环绕义字本作“勹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勹舟”字下注曰:“勹舟与周义别。《口部》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