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说“乾”     
《周易》首卦的卦名题为《乾》,“乾”字的本义为日光气。“龙”即日光气的创想物,虹是龙的变言。《乾》卦经文可能为古之巫史筮占日气的记录。《坤》卦经文“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与古籍中龙蛇昼合、虹昼降是一回事,皆为不祥之兆。《乾彖》“大明终始”即是对《乾》卦经文六龙潜跃的阐释。从“乾龙日气——乾元阳气——乾天”这一词义演变的轨迹中,可以发掘出丰富的人文意涵。  相似文献   

2.
1.释“乾坤” 乾坤二字,《周易·系辞》及《说卦》均谓指天,地。(《周易·说卦》:乾,健也,天也。坤,顺也,地也。) 然乾何以称天,坤何以称地,旧说多未确。兹分论之如次。乾字古音读幹。闻一多说:乾为干、湿之于的本字,繁文作斡。卦名之乾,其正字当为斡,(见《闻一多全集》第二卷第四五页)其说甚确。唯斡字古音与今音亦不同,当读“管”。(屈原《天问》:斡维何系一句,斡字古本作管。)则乾一斡一斡盖以形音相近致讹。  相似文献   

3.
《周易》作为百经之首,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其中尤以《临卦》“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最能体现中国哲人的政治理想。深入分析《周易·临卦》下卦“兑”诸爻的两个“咸临”和“甘临”,上卦“坤”之“至临”“知临”“敦临”,可得出“仁爱”“兼爱”“诚恳”“理性”“敦厚”为中正的管理之道,巧言令色不可取。《临卦》体现的管理目标、原则和艺术对当代管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核心强调“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4.
《易》学界对《周易》之《乾》、《坤》两卦大象传的解释,因不明关键词健与坤之训诂而导致误断、误解,根据韩仲民先生的研究和进一步考证,可以断定旧传之天行健和地势坤宜句读为天行。健。和地势。坤。,而孔子所云乾坤其易之门宜独立为句,是《周易》大象传的主旨,意在表明天地阴阳,乃《周易》之本,人们只有理解到效法天地,才能深入理解《周易》,其经世价值即效法天地,修身治国,在与天地共存亡的指导思想下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周易》认为"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因此,坤卦揭示了成就事物的基本道理。坤卦是至柔至顺,具有观察、理解、柔顺成物的直观性、易从性和一致性。同时,坤卦提出了具体的柔顺成物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本文分三个部分:管理的顺通观、几微观以及顺通的具体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周易》宇宙观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宇宙观的核心范畴是阴阳,阴阳之间的相互运作产生宇宙万物。用《系辞传》的话说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这一生成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认为,它大致经历了四种存在形式,即交、感、化、革。1.交《周易》首《乾*坤》二卦,《象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能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资始”是资乾以为始,表明乾还不是始;“资生”是资坤以为生、表明坤还不是生。《易纬·乾凿度》云:“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独阴不成,孤阳不生,“阴阳相合,而生成之道存…  相似文献   

7.
《敦煌汉简》中收录的387、388和1787号简均与《周易》有关,其内容与今本《周易》传文完全不同.387和388号简上的“乾”在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易类文献首见,今本《坤》卦在387号简上写作“川”.388和1787号简表明西汉时易筮与日书有融合的现象.这三枚简文性质应属于班固《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的易筮类典籍.  相似文献   

8.
《周易》思想和其揭示的道理 ,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在通过卦、爻、彖、象揭示道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内涵。在古代美学的审美范畴中 ,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中和之美等等 ,无一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找到各自的根本。《乾》卦之阳刚 ,无论从自身卦、爻、彖、象 ,还是从历史上的艺术、文学、美学中都能找出由它衍发出的阳刚之美的例证。研究阳刚之美 ,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对文学艺术和美学有作用 ,更对人的言行、情志和道德情操有作用 ,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是有益的 ,《大象》“乾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几千年来都作为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 ,六爻“龙”象之龙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阳刚之美 ,实在是内容和形式、天人合一的头等大美  相似文献   

9.
在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中,《流动》既是一则诗品,又具有《诗品》序的功能,是开启《诗品》这座麒麟阁的钥匙。"载要其端,载闻其符"的《雄浑》《冲淡》,各依《周易》《乾》《坤》卦旨以立义,如同"乾、坤,其《易》之门邪",成为《诗品》开合的门户。其他"载闻其符"的诸品,也都各依《易》卦之旨,从而"风律外彰,体德内蕴"。自司空图《诗品》问世以来,此秘未睹。千古之秘,遂使《诗品二十四则》成为空前的惊世奇文。  相似文献   

10.
《周易》六十四卦居首者为乾卦和坤卦,是古人对自然、对社会最基本的认识。乾卦和坤卦的共同特征是“元、亨、利、贞”,即原始、相通、和谐、坚固,“和谐”最为重要。必须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乾坤一于气,至行于圆;圆满而勿损,乃天地之真。同时也要重视人和人的和谐。男女的交往是人际交往中极其重要的交往,阴阳一于善,至交于性;性交而勿伤,乃人寰之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人们会受到金钱和情色的诱惑而破坏“和谐”,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好色,贤贤易色。  相似文献   

11.
(键下键上,帛书第一卦,键宫第一卦。通行本第一卦,乾下乾上。京房八纯卦象天。)键元亨,利贞。〔乾元亨,利贞。〕校○键,通行本作乾。键,疑一本作(扌乾),(扌乾)即建字。《集韵》:“建、(扌乾),覆也。或作(扌乾)。”乾,疑是(扌乾)之省写。《乐记》“建(?)”,《注》;“建读为键字之误也。”先儒有以为“元亨”上面古《易》无卦名“乾”字,但有卦画(?),费直《易》亦然,郑玄开始于卦画下加“乾下乾上”、于“元亨”上加卦名“乾”字。据帛书,知郑玄加卦名“乾”字之说未安。至于是不是郑玄改卦名“键”字为“乾”字、于卦画下加“乾下乾上”,限于资料,无法判定。但据帛书,知“乾下乾上”字为后人注文。○亨,帛书讹作享。据通行本与帛书《无孟》、《屯》、《林》、《勒》、《隋》诸卦合校。  相似文献   

12.
乾卦探索     
"乾"?是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周易》把它排在众卦之首.自东汉以还,世人对之诠释纷纭.察其言论,拘泥于以卦释卦而已,乃至各句爻辞之释义,互不连贯,缺乏逻辑联系.拙作拟从"易"与"乾"的关系着手,来展开乾卦的内涵和卦爻辞之间严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3.
《易·系辞上》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道器论”。“道”与“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道与器的关系指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这层涵义却只是“道器论”的引申涵义,而不是其原始涵义。要追寻“道器论”的原始涵义,我们首先要明白《周易》哲学的本体论。《易·系辞下》云:“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明物也。”乾坤两卦是《易》之总纲,而乾坤的取象正是男女生殖器。钱玄同先生说:“我以为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器崇拜时代的东西;‘乾’‘…  相似文献   

14.
《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见,在困难面前,《周易》是主张“知难而进”而不是退缩回避的。同时,这种“知难而进”又不是那种盲目蛮干的匹夫之勇,而是强调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只有这样,人才能在这个充满困难和危机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拟在从《坎》卦入手,认识《周易》中对待困难的基本态度———“知难而进”,并通过对这一处世原则的分析,得出一些对今天有启示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乾》《坤》二卦乃是《易经》之门户,是众卦之母,包含了生生不息的重生思想、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易经》既是中国古人的巫术之残留,也是哲思之原点,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景芳先生的易学研究继承了孔子《易传》开创的探求义理的学风,形成了自己系统的观点和学术风格,代表了二十世纪义理易学的水平。先生一直认为《周易》的价值在于它所讲的思想,而卜筮不过是它的躯壳。《周易》六十四卦的结构序列说明其哲学是乾坤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系辞》、《彖传》中实际都讲到了辩证法的合二而一。《归藏》与《周易》二易由首坤次乾变为首乾次坤,是老子与孔子思想所自从出的不同,表明了商周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发育成熟程度的差别,《归藏》之占七八不变爻,《周易》之占九六变爻,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先生还对《易传》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认为《周易》经传密不可分,说明了《易传》内容的构成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屯》卦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屯卦》是六十四卦之一,“屯”是“春”之古字,从文字学上“屯”“春”一也,在哲学上《周易》经传都是从春天的角度阐发其哲学意义的。根据古代春天尚生的原则,又从婚姻礼俗学与《周易》结构学证明,《屯》卦是从天地人三方面完整地表现了春天的风貌:自天言之,描写的是春天雷雨之象;自地言之,是春天草木破土之形;自人言之,表现的是春天“劝生”之俗。《屯》卦阐释的“生”的意义正是由春天的意义引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古人曰“气候”,包含两个意思:气,指阴阳二气;候,指自然现象应时。阴阳二气交感的某一阶段,有一定的自然现象对应,总称“气候”。汉人把《易》卦与“气候”结合起来,称为“卦气七十二候”,或称“易候”,今传《孟长卿卦气图》即是。孟氏《卦气图》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主四时,二十四爻主二十四氘。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主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合每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六十卦中的十二卦(复、临、泰、大壮、决、乾、遘、遁、否、观、剥、坤)为“消息卦”,主十二辰,七十二爻主七十二候。  相似文献   

19.
石声淮、唐明邦先生先后来我校讲授《周易》,引起了我对《周易》的兴趣。因而刘览《易》书,遇有疑窦,辄加考证。管窥蠡测,不敢自是,摘录数则,以就正于大雅方家。 一、以“问”释《周易》“贞”字不始于苏篙坪。 宋祚胤先生《周易新论》第九十三页,云: 《周易》有大量的“贞”字,前人都解释为“正”。清代苏蒿坪《周 易通义》开始提出异议:“先儒解‘贞’字未确”,“许氏《说文》云: ‘贞,卜问也。’”(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8月版,下引同。)愚按:以“问”释《周易》“贞”字,并非始自清代的苏蒿坪。东汉时期的经学大师郑司农  相似文献   

20.
《周易》一书重在“时”义的阐扬,书中论“时”者共四十一处,而《彖传》中言“时”即有二十四卦,可见“时”义的重要。《周易·彖传》中,赞叹“随时之义”者有《随》卦一卦,其要义在于“时”。文章就随卦来研味其理,而识其时义。《随》卦其“义”,在强调“随时”。“随时”,除具有“浅事而有深意”之“义”外,还兼具“用”的作用,及“大事大变”的“时”之功能在。《随》卦的义理如下:1)《随》在随时从善。基于“天下随时”的原则,“随”就要“刚来而下柔,动而说”,不能完全坚持己见与利害,需要容采他人智慧与见解,同时兼顾他人的利益,唯有将自身智慧与利益和团体智慧与利益相结合,当下与长远利益及理想目标相结合,方能“得人心之归”,创造幸福逸乐的社会。2)《随》时大用在明哲。《随》卦之“时”义其用在于与时行。时行则行,时止则止,随顺自然而动静不失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