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与保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与交往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教学关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谐师生交往关系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传播的前沿阵地。当下,培育和弘扬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且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集中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性、集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而这离不开系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其中尤其需要做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结合在一起、将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在一起、将价值认同与价值实践结合在一起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的新平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培育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难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性、概括性强,根据其内涵与层次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定位和梳理,传统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评价困难等。因此,教学中应注重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改革教学方式,由分散讲授转向集中讲授;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努力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话语体系的转换是关键.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自觉地对原有教学话语进行转换,即实现知识传授向价值观引导话语、抽象话语向大众化话语、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反思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从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存在受社会中心课程观和知识中心课程观的影响、课程目标存在缺陷、课程内容未考虑地区和教学对象的差异等问题。因此,必须,树立育人为本的课程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建设,增强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民教育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体系之中,面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等多重挑战,青年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应当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科学方法的实施,通过诠释的生活化、价值观共识、整体性视野以及实践情境创设等路径确保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和巩固。  相似文献   

7.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方位育人视野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管理育人各方面,力求形成育人的强大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循循善诱,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实践,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以化人,熏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理育人,垂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中坚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以大学生骨干为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后续梯队力量。通过骨干培训、各种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切实加强大学生骨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推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四门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决定着本课程的目标,二者在内容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此课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创新教学,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更需要该课程教师强化自身,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长征精神,具有跨越时空、跨越民族的永恒价值。长征精神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鲜活教材和宝贵资源。高校应加强长征精神的理论研究,将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塑造青年、培育青年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问题,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当前高校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探求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很有必要,其路径是:教育引导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手段,日常管理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品牌文化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理念,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体现。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传媒给新生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现代传媒环境下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主要有:整合有效宣传载体,发挥网络舆论引导力;提高教育主体媒介素养,增强网络信息甄别力;健全网络传播监管体系,构筑现代传媒"防火墙";强化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研究,探寻现代传媒环境下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域特殊,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必须要全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射作用.在各民族青年中行之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五观”、“四个认同”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向标,将大学校园做为培育各族青年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主阵地,使各民族青年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备助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后发赶超的精神力量,使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管理者和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应遵循认知规律和知行合一的原则,按照理论灌输——内化信念——践行活动的培育路径来努力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把握当前南北方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是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条件。通过对调查抽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这一问题上,存在一些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南北方地区大学生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此,应找准切入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不同地区大学生的关注点挂钩;坚持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着眼大环境,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极为重要的内容。为加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组织"筑梦杯"微视频大赛,让学生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和风细雨的方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并最终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以其独有的传播特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新媒体语境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提高新媒体素养、搭建新媒体平台、扩展新媒体内涵等方法积极培育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社会现实和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分析了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从六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进行了探究,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能够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奋发图强、刻苦努力、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及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几方面论述,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多形式、多渠道、多载体推进社会主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课本、进头脑。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坚定“四个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学识水平、服务意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管理,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