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从法律和伦理的角度看待洗钱行为的危害,从伦理层面分析反洗钱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认为洗钱行为扰乱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健全立法和规章来惩治和防范洗钱行为有其必要性。同时,以公民与金融机构为代表的经济组织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都有正当合法的利益追求,都应当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应注意反洗钱法律制度方面的道德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试论捐赠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社会 ,捐赠作为一种以公益事业和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多。对捐赠法律性质的认定将直接决定对捐赠问题的法律适用。笔者就实践中两种主要的捐赠行为予以了分析 ,并得出结论 :以不特定多数人为受益人的捐赠应被定性为一种单方法律行为 ,而为取得这种捐赠所进行的募集行为是一种委托代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将罢工权纳入法制的轨道——兼评东航集体返航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工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承认的公民的重要经济权利,它对于平衡和协调劳资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确认罢工权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保障劳动者权益,信守国际条约的需要,也有助于将客观存在的无序的罢工现象纳入法律的规范。我国亟需完善罢工权立法,承认劳动者享有罢工权,并规定合法罢工的要件,对合法罢工予以保护,对非法罢工予以限制和禁止。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生活本质透视的是人们不同的需要以及需要的满足,其中尤以利益诉求为主,是人们政治行为、经济行为、文化行为等在公共生活的集中展示,是一个人生命活动的汇聚与表达.人们参与公共生活具有必然性,应树立自觉处理个人特殊性与社会普遍性的意识和观念,立足于新信息技术的时代背景,构建现代公民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社会管理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行政补偿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牺牲了公民、组织的个体利益而给予这些利益受到特定损害的公民、组织的一种经济上的弥补。这种法理释义的确立和发展为我们理性解析行政补偿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预期将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以行政补偿制度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和社会对这种制度的需要程度为分析基础,将行政补偿制度的功能归结为权利保障和利益平衡,为合理运作这种制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至上,所有的社会主体都要遵守法律,按照既定的法律框架,展开自己的行为,拥有权利,履行义务。依据法律经济分析理论,守法主体是经济理性人,追求一定的利益;守法是一种富有经济性的法律行为,有其内在的经济机制、经济形式,存在着一系列守法成本,从而导致追求不同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责任转质作为质押的伴生结果,承认其合法地位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要求.对质物损害赔偿的物权方式救济也有损害出质人利益之虞,我国责任转质制度的建立除了使用物权方式规范,更应使用合同信赖利益损害保护出质人权益,对未经出质人同意的质权人转质行为这一损害出质人信赖的行为给予救济,这样既可以对质物进行充分、合理利用,又可以达到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要求与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权利,是指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前,一般将接受教育作为公民对国家的义务,以培养统治阶级的忠实臣民.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群众的斗争,一些国家逐渐认识到接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二战以后,很多国家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促进个人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现代社会,生产力除了一般劳动力、生产工具、资源、科学技术应用程度、劳动者熟练程度、管理水平等因素外,还包括全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智能水平.没有高素质的公民,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即使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也难以转化成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由此可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体现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就是教育的权利和义  相似文献   

9.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作为一种典型的私权 ,是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 ,遗憾的是 ,时至今日 ,立法仍未明确将隐私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予以确认 ,有关隐私权的保护散见于若干法律之中。由于立法的缺陷 ,隐私权的保护往往于法无据 ,致使公民隐私权的司法救济显得相当尴尬和被动。因此 ,建立健全我国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公民也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的突破,也是对传统诉讼法律制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在强调以法治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考虑经济与社会如何实现协调共进的问题。市场经济法治原本就应与社会治理创新相生相伴,不应忽视社会治理创新需求而单纯追求经济成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专注于追求GDP增长,严重忽视了社会治理创新,衍生了大量社会问题,进而阻滞了经济发展。当下最为关键的是,结合社会治理创新在公平、效率、秩序等价值理念方面的新要求,审视中国市场经济法治与社会治理创新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结合中国对市场经济法治的顶层设计,确立扩展公民自由、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众参与能力、规范和约束公权力的市场经济法治进路。  相似文献   

12.
个人合作建房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合作建房是普通公民面对高不可攀的商品房市场的一种本能抵制和自我拯救,但需要在法律上确定个人合作建房的组织形式和个人合作建房过程中的资金筹措、建设模式、项目性质和权益分配等问题的正当性和可行性,确保公民能够通过有法律保障的个人合作建房制度来实现拥有理想住房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互联网与传统市场的关系,互联网市场划分为互联网基础市场和互联网交易市场。互联网特性使互联网服务商和经营者具有自然垄断性并损害广大不特定消费者的权益。互联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在现行私法制度下存在局限,应当依靠公法制度特别是完善反垄断立法来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应当建立独立统一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加大法律责任及并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实现对互联网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促使国际商事往来日益频繁,为了促使良性国际商事关系的形成,各国政府在推动国际商事关系发展的同时,必须调和个体利益、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1949年的德国《基本法》确立了不可让渡的人权保障原则,并引入"永久保障"(Ew igke itsgarantie)条款;1961年的德国《对外经济法》规定了对外经济自由原则。德国《基本法》和德国《对外经济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在维护国际商事关系有序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在国内层面而且在国际层面提供了人权保护,使个人自由和公民基本权利在国际商事关系中与在国内具有同等的地位。德国法的规定对各国构建良性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保障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法及国家赔偿法当中对行政事实行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目前只是在学理上进行讨论。行政事实行为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法律上的救济方式和救济范围不够完善,司法实践当中作法不一,公民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需要进行修改,从立法层面完善对行政事实行为侵权进行法律救济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形成中的权利”越来越多地被诉至法院。出于法官自身安全性的考虑,法院多将其因“法无明文规定”而拒绝受理或暂缓受理。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法院应以诉的利益之有无为标准决定对“形成中的权利”是否受理。在方法上,应运用法解释学、权利分层理论以及违法性判断来确定具体的“形成中的权利”是否具有实体法依据;在制度上,应建立有效的案例指导制度来指导司法审判实践和统一司法审判标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关于公共利益的研究,在公共利益立法诉求与理论特性、公共利益与行政权、公共利益与法律、公共利益与公众心理以及公共利益研究目的与研究结果的关系中都存在着悖论,而这些悖论告诉我们必须对公共利益标准的制定转换视角。我们应该放弃对公共利益标准的制定,回归到约束行政权力尤其是保护公民个人权利的行政法治轨道上来,而最终我们会发现,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皈依的公共利益其实只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博弈实现行政法治后必然的剩余价值。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政府法治论"应当是最合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法律地位,是农民工在各种法律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综合体现,它具有法定性、独立性、合法性等特点.考察农民工的法律地位,可以从法律关系切入:一方面,在抽象法律关系中,集中从宪法视角研究农民工在宪法关系中的根本法律地位;另一方面,在具体法律关系中,从多元视角观察农民工在不同法律关系中的相对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9.
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在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权益得不到保护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科技队伍的稳定。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护面临机构不健全、政策落实难、经济待遇差、权益保障难的问题,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障难的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不够,法律供给不足,基层农技人员维权意识薄弱,服务对象素质低下。因此,应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障法律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术人员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加大对基层农技术人员权益保护的执法力度等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保护商品房预售过程中预购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依法有序健康发展,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政府监管行为,完善商品房信息公开制度,引入开发商信用评级管理系统,通过增强信息透明度来加强社会监督。同时,通过法律强制规定预售登记备案行为的预告性,赋予预售商品房准物权效力,使预购人的物权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只有从行政管理及法律角度不断完善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维护正常的房地产开发秩序,最终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