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的观念已经得到了外语教育界的认同,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忽视母语文化的导入,这不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文章从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母语文化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实现,树立文化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意义,以及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产生误解的原因,阐述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师在教学中需加强客体(目的语)文化的导入,重视主体文化(母语文化)对交际能力的影响,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修养,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21世纪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已成为教学界的共识,但由于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失语"也暴露出我国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本文分析了 "母语文化"在实现外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呼吁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还要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承,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当前外语教学过多地侧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忽略了母语及母语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学生只会用英语表达目的语文化,而对母语的英语表达能力较低,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平衡发展,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出现了文化单向性传输。要改变现状,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改编英语教材、注重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实现跨文化传输的双向性。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已得到我国外语界的普遍认同。然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忽视母语文化,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只注重目的语文化输入的教学已不适应当前母语文化输出的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导入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化导入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导入可从语言和非语言两方面入手.文化导入的方法很多,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分析与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外语界的共识。但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失语”现象却暴露出我国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由于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只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树立知已知彼的文化观,才能使外语教学真正成为传承中外优秀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主体的三个方面的反应,提出了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性及外语教学中强化文化因素导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交流具有文化的约束性,言语交际离不开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碰撞与融合。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强调文化因素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外语教学必须导入该语言所承载的异国文化。本文在肯定日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内容、原则及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语用失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的错误。主要从文化角度分析了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成因,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培养学生文化创造力的观点,以期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的出现 ,使人类面临着新的文化选择。中华传统文化应积极挺进多元化的网络文化阵地 ,在与网络文化的交融、碰撞中 ,既要保持并巩固自身特定、有益的内涵 ,也要在与网络文化的交融中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使自身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结合文化背景研究诗歌"和"以诗歌为材料研究文化"两个方面论述了"诗歌的文化学研究"这一课题,由于当前讨论的"文化诗学"概念对中国原有的为人熟用的"诗学"概念产生挤兑,因此本文也在这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的文化建设是由国家单轮驱动,文化发展的主体性没有确立起来,文化难以发挥安心定志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以市民社会的形成为轴,将文化发展由国家单轮驱动变为国家和社会双轮驱动,唤起社会的文化自觉,重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才能变为现实.具体的战略选择包括,凸显并保障人民的文化权利,改变国家主流文化独尊的局面,形成国家主流文化和社会文化协调互动的格局;顺应和尊 重社会化媒体引发的交往革命,培育人民的文化交往理性,营造富有活力的全新社会文化环境;在多元文化共存基础上,重建国内外的文化结构和文化秩序,塑造中华文化共识.为了让社会和国家之间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动,最终让文化真正成为国家强盛的战略资源,就需要一个更顶层的调节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政党.一个自主性强、执政能力强的政党可以让自身处在超越国家和社会具体利益的位置上,在合理调节国家主流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同时、实现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和政党实践的有效性.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学习型的、不断成长的、拥有道义力量并保持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担当这样的结构性角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实现革命建国、制度立国后,实现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4.
森林文化结构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介绍森林文化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关于森林文化外延方面的探讨,认为森林文化属于文化的一个分支,除具有自身的特性外,还具有文化的共性。文章采用文化学对文化构成的研究思路,根据文化学的结构理论来研究森林文化的结构体系,将森林文化划分为森林物质文化、森林制度文化、森林行为文化和森林精神文化,对其分别作了阐述,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文章就森林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外语传播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语言紧密相连,外语教学中不论及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解释语言。文章分析了文化因素之于外语教学的两个相关问题:文化的定义与分类与当前文化教学的局限性,就文化教学如何使学习者超越文化知识层达到文化理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之末的一个文化高峰。辽朝虽然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但在文化的选择上仍然是吸收、继承、发展中原文化,特别是唐文化。文章从统治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官吏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科举制度、礼仪制度、政务制度等制度文化和金银器物、彩瓷、建筑、宫廷仪仗等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辽文化对唐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7.
文化即“人化”。文化是主体即人的存在的方式,是主体实践创造性的外化。文化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系统性、历史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从不同方面、角度彰显了文化的本质。主体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实践性是文化的基础,创造性是文化的动力,系统性是文化的表现方式,历史性是文化的表现风格。探讨文化基本特征有助于深化对文化本质的认识,从而自觉地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测量与量化管理的思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将企业文化分解为企业经营管理的12个方面的指标,对企业文化做出量化考核,对企业文化进行量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所内蕴的多样性、地方性、差异性是遗产保护的核心之所在,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出发点。滇南锡都个旧因锡的信仰,而有了与开采、冶炼相关的仪式及其内涵不断丰富的锡文化;市场经济的带动促使文化中经济因子实现了商品化、市场化。锡文化产业推动着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评估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文化评估既是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发展中的前沿课题,也是最难解决的核心问题。目前企业文化的评估研究依据其应用目的可分为企业文化类型评估、企业文化风险评估和企业文化效果评估三种类型。从评估要素、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三个角度分析所有的评估体系,可以找到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