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发展的共同方向,但各国设计、追求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追求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的探索,经历了从工业化到五个文明的不断深化和系统化的演进过程。五个文明构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的历史演进给我们重要启示: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系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具有鲜明的本国特色,其蕴含着现代化主体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展现了集文明理念创新、文明结构创新、道路形态创新、实践形式创新于一体的系统性现代化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战略目标与发展路径的统一、文明要素与整体形态的统一、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的统一、党的领导与人民创造的统一、共同价值与文明特色的统一、独立自主与互动发展的统一,以不同维度的价值赋能和协同力量,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彰显马克思主义系统方法论的实践光辉。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特色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遵循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对现代化不懈求索的历史逻辑,淬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之中。在价值旨归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于个体层面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于社会层面指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世界层面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是基于现实路径的理论升华与实践总结,能为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提供话语层面的保障与支撑。中国实践的成功推进、原创话语的丰富供给、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旨归,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可能性。加快建构话语体系,就要在实践中遵循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原则,通过立体多元的传播载体输出话语价值,在内容阐释中突出理论优越性,提升话语受众对话语体系的认同感,从而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进行了系统阐述,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从概念上界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本质要求从目标上定义了中国式现代化“干什么”,重大原则从方法上规划了中国式现代化“怎么干”。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要义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的理论价值,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重塑世界现代化格局的实践价值,具有实现文明转型、文明融合和文明发展的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的总体视角,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和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基础,通过对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超越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换,实现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战略地位,并以“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强化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在思想上、法律上、组织上、体制上、作风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五个文明”协调共同推进,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人与人、人与自然异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造就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实现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当代价值在于:一是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美丽中国建设,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二是它所蕴含的“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的人类文...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称“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之中。“三大文化”各有其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三大文化”也各有其价值边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孕育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明的基因。革命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引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发展方向,革命精神谱系则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品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8.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成功的中国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根据新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与时俱进地完善现代化的目标与战略,科学认识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的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扬弃西方中心论的现代化模式;以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破解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二元对立难题。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领导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独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涵盖各方面、各领域的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其特色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契合性认识,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总局。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现代化,是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需求的利益观、人民主体的实践观相统一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源性领导力量,依法治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源性保障力量,中国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源性主体力量,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源性软实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发达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和前沿、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的量的规定,又有符合人口规模巨大国情、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中国自身特色的质的特性。作为一条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基于本国国情探索发展道路、坚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新方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路径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实体经济根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光明的前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决定着中国现代性话语的实然状态。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作为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导作为学理支撑、“言必行、行必果”的中国共产党作为话语信用条件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声音的强烈呼唤作为话语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话语霸权、话语概念范畴表述能力不足和话语对外传播水平不高等多重困境。理论主题、基本范畴、逻辑主线、价值内核等具体内容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结构要素,明确了“建构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基本问题。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展,做到言之有据;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做到言之有理;应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做到言之有术;应全方位多途径提升话语国际传播效能,做到言之有方。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和重大创新。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是由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四个维度组成的。它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始终恪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基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滋养,并通过全人类共同价值表达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的中国式现代化,它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寻求的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共产主义为最终旨归、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中国特色的实践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与“中国实践”的有机对接,它迅速完成了从“西方”到“东方”、从“注重工业”到“全面推进”、从“外生学习”到“内在创新”、从“顺序串联”到“同步并联”的逻辑转向。中国式现代化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底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面型的现代化,是“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兼顾中国利益和世界发展的科学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着复合性的辩证特质,它妥善处理了个人和集体、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中国和世界的辩证关系,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方案,又是世界人民摆脱贫困和危机并走向更加高级、更加文明的社会形态的有益借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继续推进,人类文明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性,也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条现代化之路体现出历史选择性、人民主体性、实践探索性及世界引领性。现代化路径体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及主要矛盾,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是中国人结合国情自觉主动选择的结果,更是无数中国人长期实践探索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走自己的路”的重大选择,体现出中国人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面前的坚韧和执着,也体现出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付出的艰辛探索,最终为人类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创造出新形态,引领世界现代化的前进方向,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系统总结和阐释,从而开创出一个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其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而“社会矛盾”“人的现代化”“自我革命”则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回应了现代化中人与自然、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提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崭新内容。这一理论科学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实现的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完美建构,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完美续写,是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完美发展,同时也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超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给予了方向指引:中国共产党基于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提出“四个现代化”;基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基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阐发“中国式现代化”。它为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理论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任务要求。它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道路明确了方法路径: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以担当实干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当西方文明与追随西方的国家纷纷滑向困境之时,世界格局“西强东弱”态势依旧但“东升西降”趋势越发明显的“后西方时代”在人类文明的变革中到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发展实际对“后西方时代”的时空定位所做出的有利诠释,是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基础上形成的中国方案,是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思想的现代化,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积淀的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现代化。可以说,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既突破了西式现代化模式所带来的文明困境,又为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前进提供了走向现代化、开启新文明的中国向度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文明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自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表达和实践探索,要充分掌握并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以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两个结合”相协调、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人民主体性相协调、提供中国方案和全球文明倡议相协调构建治理图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对百年奋斗历史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得出的重大论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在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目标、具体内涵、实现路径等认识的深化中不断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始终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在“两个结合”中塑造中国特色、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推进路径、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在历史与现实、本土与世界的贯通中来理解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特征,对于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