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豳风·鸱鹗》中“我”所指对象为谁,自《毛诗》至今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这也影响到对整首诗的理解。从《尚书·金滕》的创作年代来看,则排除“我”为周公之可能性;从鸱鹗为恶性鸟来看,则“我”非指鸱鹗。《豳风·鸱鹗》应是一首禽言诗,“我”实则指鹞鹅一类小乌。后人受《毛诗》影响,误以鸱鹗为鹞鹅,以讹传讹,遂有诸种误解。  相似文献   

2.
一《墓门》新义 墓门 《传》“墓道之门。……幽间希行,用生此棘薪。”《楚辞·天问》“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注:“[晋大夫]解居父聘吴,过陈之墓门。见妇人负其子,欲与淫泆,肆其情欲,妇人则引诗刺之曰‘墓门有棘,有鹗萃止。’故曰‘繁鸟萃棘’也。言墓门有棘,虽无人,棘上犹有鹗,汝独不愧也。”《列女传·陈辩女传》略同。按墓门幽闭之地,故解居父过墓门见妇人,欲入与之行淫。《天问》又云“何环穿社,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作者、批者的长期研究,指出:《红楼梦》前80回的原始作者是“石头”曹硕,但更主要的伟大作者是曹雪芹,当以曹雪芹为代表;后40回是由高鹗与程伟元共同续补而成的,但高鹗出的力更多,应以高鹗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沈克明美 《社区》2008,(25):55-56
读了《社区》2008年第一期(上)的社会扫描专栏《我实在“爱不动了”》一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河南省济源市李娟凭着对智障弟弟的爱,创办了一所智障学校。2004年,李娟的学校里曾坐满了市府各级领导,挨个握住李娟的手说“你辛苦了”。但学校创办8年,政府总共支持智障学校的钱物只有1万元。最终,学校以“爱”开始,以“爱不动”而关闭。  相似文献   

5.
【创意命题】在土耳其东部的一个村庄里曾发生这样一件怪事:那天,牧民们将自家的羊群赶到一片草地上放牧。忽然,羊群中一只头羊突然跳下了15米高的悬崖,紧接着,草地上大约1500只羊也纷纷“仿效”,争先恐后地跟着从这个悬崖上跳了下去。速度之快,动作之疯狂,使牧民们根本无计可施,最终有450只羊丧命。  相似文献   

6.
生活指南     
《人生与伴侣》2010,(2):58-59
冬天:中国最值得去赏雪的五个地方 如画般的西湖雪景 钟敬文先生在《西湖的雪景》里曾有描写:“西湖的雪景因为难以捕捉所以弥足珍贵,雪花的飘落因为总是浅淡所以要耐心等待,等待时的幻想因为前人的铺垫而充满神秘,焦灼后的激情让你在尽收眼底后的贪婪里才惊觉,这是在人间。”多么唯美的文字,多么美丽的雪景。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120回本《红楼梦》的前80回为曹雪芹所作,后仍回为高鹗所续。本文从世传几种不同抄本《红楼梦》、从《红楼梦》部分情节的本意、从程伟元和高鹗的自述,论辩了高鹗续书是不可信的。120回本《红楼梦》系曹雪芹一人所作。  相似文献   

8.
长宁区业余大学的副校长林万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区办成人高校,犹如漂泊在教育大潮中的一叶小舟,永远大意不得”。多年的实践,让长宁区业余大学的教职工深切地感到:“服务”,才是学校谋求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9.
我看成功     
克里姆林官里曾有位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其实和叶利钦的差不多,叫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而我在收拾克里姆林官。”她说的多么轻松怡然呀!一位地位卑微的清洁工能以如此豁然开朗的胸怀去看待自己的位置,让人在佩服之余陷入了沉思:其实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上,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关键在于你是以一个什么心态去看自己的位置,是怎样定义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红学史上所谓高鹗“续书”说作了考论 ,认为程伟元是“搜罗”“出版”《红楼梦》百廿回本的“第一人” ,而高鹗在“整理”“出版”上是参与者 ,是“第二人” ;“所补”和“续作”绝非同义 ,不可互代 ,高鹗主要负责后 4 0回的整理工作 ;高鹗并不等于“高氏” ,不能把震钧的“偶闻”作为论证高鹗无才无德的根据 ;应还历史一个公道 ,还程高一个清白  相似文献   

11.
宋健 《南都学坛》2003,23(2):47-50
据程伟元自称,《红楼梦》后40回的一部分残稿是高价从“鼓担”上收购来的。胡适则认为“鼓担”购书类似神话,并且为程高二人串通作伪之“铁证”,后40回为高鹗所续之说遂成“定论”。据深谙故都旧俗人士的看法,程伟元购书于“鼓担”,不但合情合理,且属其搜罗佚书必循之途径。由此认定《红楼梦》后40回绝非程伟元、高鹗所续。胡适的高鹗“续书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清代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 ,是继厉鹗《宋诗纪事》之后研究宋代诗歌、考订宋代诗人的一部重要资料。该书虽在引用厉氏未见书及大量方志、地区性总集上颇为丰富 ,但存在不少失误 ,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中批评的 :“错误百出” ;又如钱先生在其《宋诗纪事补正》(即将出版 )序中所说的“更不精审”。现就读此书时发现的失误 ,举例如下 :一、不当补而误补 :卷七七的“罗浮人” ,《纪事》卷九十明有 ,作“罗浮山中客” ,却补入 ;又如卷八五“汤益”及其诗 ,《纪事》卷八一有 ,作“汤仲友” ,亦误补入。二、重出 :如卷三八韩元…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1月 5日 ,新千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蜚声文坛的“女兵”谢冰莹女士 ,在走过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路程后 ,在美国的旧金山溘然长逝 ,享年 93岁。谢冰莹的逝世 ,是继冰心、萧乾、苏雪林等文坛老宿相继辞世后 ,又一位老将的离去。谢冰莹出生于湖南冷水江铎山。这里风景优美 ,园林甚多。谢冰莹的旧居叫“守园” ,是扩建于明朝古道上的一处图书馆式的园子 ,园子里曾藏有两万多册典籍。在“守园”的附近 ,有“务本园”、“怡怡园”、“桂花园”、“式园”、“植本园”、“有心园”、“庐陵园”、“作新园”、“乐宜园”、“谷园”等十多个…  相似文献   

14.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中晚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清峭而不秀媚、情韵格律兼长,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后期浙派诗“神骨不俊、气格不高,力量不厚”的弊病,继厉鹗、杭世骏之后再振此派旗鼓。其诗歌在艺术特色上明显地表现出对此前浙派诗风的承袭、新变:汉魏唐宋,共炉而冶,在诗歌宗尚上不拘囿于宋诗;用笔雕琢、隶典自如,对浙派末流的钉饵捋扯既有承袭又有修正;以“清”为宗的诗歌风格和以雅正为纲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诗和散文,幸福和不幸总是那样紧密地连在一起呢?”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代的日记》里曾这样热情地发出探究的疑问。是的,诗和散文确如航行在艺术海洋里的两艘姐妹船。诗歌创作的重要美学原則——创造诗的意境。而“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散文和诗一样无疑都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平心论高鹗》中有不少文字是反驳大陆学者俞平伯、周汝昌等红学家的,可谓“挑战典范红学”,尤其是“攻高鹗主观派之批评”一节从多方面对俞平伯《红楼梦辨》的论点进行逐条反驳,以证成其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的观点,同时对周汝昌及其《红楼梦新证》做了批评大于肯定的评价.林语堂之反驳俞平伯、周汝昌,议论不够平允,词气不够谦和.作为一家之言,林语堂的红学观点瑕瑜互见,某些论点还可进一步商榷、辩论,但不害其在红学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屈原在《天问》里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日月安属,列星安敶?”蒋骥的解释:是“问:日有中道,月有九行;谁为附属乎?列星有躔度分野,动定之不齐,又谁为排列乎?”实即是问太阳、月球和许多恒星在太空里是怎样排列的?就是说,天体的结构是怎样的?屈原牢愁抑郁,彷徨山泽,对于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疑莫能明,呵而问之,以渫愤懑,是文学的抒情。但对于屈原所提的问题,我们仍不妨从科学角度来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1951年著的《语法修辞讲话》的联合成分一节中,论述了“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这种格式,把它称为“两个动词联合起来管一个宾语”,说“这是新起的结构”。据我们考查,这不符合语言事实。 (一) 如果把现代汉语的历史从1919年算起,那末,这种结构从现代汉语一开始就有了。李大钊同志1919年的作品里曾不止一次地出现这种结构。如: 他们总是……阴谋什么吞併、虐待那些小的民族。(《新纪元》,1919年元旦作)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红学代表著作《平心论高鹗》之中,这部著作集中研讨了"高鹗是否续书的问题"和"高鹗续书如何评价的问题",自有其道理。林语堂认为,《红楼梦》全书乃曹雪芹所作;高鹗修订的后40回不但不坏,而且异常精密,异常合理,不悖该书大旨;高鹗的贡献主要在于保存流传之功。《平心论高鹗》中的观点,有些是有道理的,但对后40回的评价亦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然而,作为"一家之言"的代表作,应该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20.
一王念孙父子在他们的著作里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古人自有复语。”(见《读书杂志》卷三之四、三之五、四之九、七之四、八之六,《经义述闻》卷九、十五、三十一、三十二、《经传释词》卷五等处)他们所说的“复语”,指的是古汉语中的那种“平列二字、上下同义”的语言单位,其实也就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根并列在一起而构成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