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所谓新文学初期,指从1915到1925这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所谓女性文学,亦仅指当时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以冰心、冯沅君、石评梅、白薇、庐隐、绿漪(苏雪林)、凌叔华、陈学昭等为主要成员的当时一批著名女作家,虽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社团、流派而且创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韵致各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代,冰心、冯沅君、凌叔华、林徽因、苏雪林、袁昌英、沉樱、白薇等出身于高门巨族,在“闺阁”中创作的女作家们,表现出了与同时代作家不同的“闺阁气”。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她们多数已为人妻、为人母,经历了人生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由女儿变为母亲,从“五四”激昂的叛逆到静默的反思,文学创作风格也随之转变。她们的“闺阁气”在渐渐消失,其目光投向了“闺阁”之外的社会与人生。在经历了抗战烽火的洗礼之后,她们逐渐走出了“闺阁”,走向了社会,她们的文学创作也日益贴近现实人生.成为描述时代的变迁可靠明证。  相似文献   

3.
石评梅是“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名作家”,与当时的名女作家——冰心、庐隐、白薇、冯沅君、陆晶清等齐名。她与庐隐和陆晶清的关系非同一般,她们既是同学好友,又是文坛战友。高君宇是中共山西党、团的缔造人,“在二十年代大革命时期……是我党北平区委员会负责人之一,主管宣传工作。”石评梅奶名心珠,学名汝璧,因爱梅花,以评梅为字,一九0二年九月廿日出生在山西平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受到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与女作家们确立了与阅读市场相匹配的叙事策略有密切的关系。女作家们在创作小说时,大量采用纪实手法,把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生活方式及个人隐秘世界的体验、经验穿织其中,并用一大堆现实的能指符号制造真实、强化真实,让读者对她们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纪实叙事给女性都市写作带来的危机是作家想像力的日渐匮乏以及被动的卷入商业泥潭而担上“色情文学”的罪名。这是女作家们要超越自我时所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鲁迅、周作人、孙伏园等人在北京、上海两地接续编办文学周刊《语丝》。在周氏兄弟的带领下,“语丝社”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作家、学者和评论家,“语丝社”和“语丝文体”因此得名。冯沅君、苏雪林、陆晶清、石评梅、陈学昭等女作家在《语丝》发表了一批优秀的散文作品,具有“语丝文体”的审美意蕴,但在文体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拟以苏雪林、陈学昭的创作为例,分析探索《语丝》中女性散文的风格,从古典诗蕴的意境美、多彩色调的绘画美、匀称整饬的句式美三个方面加以总结,以期丰富“语丝文体”的艺术特色和性别意蕴。  相似文献   

6.
生命原欲中女性自我形象的重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女作家们的创作只有到了张洁的《方舟》,才开启了真正的女性性别意义上的创作起点,也标志着女性自我形象重铸的肇始。80年代的中后期文坛上,在女性文学的小说和诗歌等创作中,陌生的女欲体验和隐秘的情感意向如破闸的洪水漫溢整个文坛。这一切显示了女性文学创作的长足进展以及女性意识走向成熟发展的趋势。但这部分创作难免不出现性爱悲剧性的结局,难免不以过多地描述女性的性力和原欲而“屏蔽”了所有的外在的现实背景环境及各种社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萧红与张爱玲是三四十年代文坛上最具有个性的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以描写女性的真实体验、揭示女性的深层心理和创造独特的女性美学风格而喊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声音。从观照角度、审美风格等方面,可以比较出她们在写作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一批女作家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努力.其中庐隐与石评梅小说的自叙传色彩浓重,第一人称、书信体、日记体小说比重大,是新文学以及现代女性文学发生时期的重要特征;沈祖棻的历史小说女性意识强,构思独到;张兆和的白话小说风格纯美.她们的创作都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同时也为推动中国白话文学的成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认同“底层叙事”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了女性创作与“底层叙事”主体身份的同构性。认为,女性文学的历史并不缺少“底层叙事”,特别是新文学史上的三四十年代,女作家笔下的底层故事、底层妇女形象成为左翼文学的重要实绩,构成了一种文学传统,因此,在女性文学领域“底层叙事”久已有之,并非当下的新创构。其次,女性群体与“底层”同为弱势群体,创作主体与对象主体具有立场和身份的同一性,“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态形成了女性叙事与底层叙事的互文性特征。再次,女性天然的母性犹如圣母博爱众生,她们以母性的光芒烛照底层的时候,叙述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自然形成了一种互为依存的“母子关系”,同构性自此生成。  相似文献   

10.
性别意识包括先天的生物女性意识、女性后天形成的社会主体意识、女性的警醒意识和女性的社会自我体察意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反映激烈.1920年代末以及整个1930年代,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性别意识书写对其时社会现实做出了反馈.她们所创作出的女性小说一方面对“家庭”有了新的审视,另一方面也对“身体”有了新的思考.民族意识与女性性别意识的交叠是这一时段女作家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