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历史人口研究方法探讨清代新疆喀什噶尔地区五个文献年代的人口数量变迁,至清末新疆建省后喀什噶尔人口达到历史峰值。本文试分析影响人口变迁的因素,得出结论:政治环境的稳定是清代喀什噶尔人口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传统绿洲农业辅以手工业与商业贸易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该地区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新疆的回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回族人民,同生活在祖国其他地区的回族人民为当地和国家作出了贡献一样.对新疆的发展和维护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立下了殊勋。一据倪超所著《新疆之水利》一书记载,1949年新疆仅有回族人口122 500多人。这个数字,占当时新疆人口总数的2.9%。这个人口数字,不但包括了清代、民国时期的自然增长数,而且还包括了同期由于种种情况从内地大量进新疆的回族人民。  相似文献   

3.
新疆古代北疆地区性的农业先后经历了史前的萌发、汉晋南北朝时的初步发展、隋唐元明时期的曲折发展和清代的飞跃发展四个阶段。北疆的当地农业发展较为迟缓,中央王朝在北疆的屯垦一直是该区农业发展的主体和最重要表现。受到地理条件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清代以前的北疆农业呈现出东西两端发展较快、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天山北麓中段相对迟缓的地理分布格局。经过有清一代的大规模开发,北疆广大地区获得飞速发展,农垦区已经遍布天山北麓。历史时期北疆农业的进步发展不仅改变了新疆“南农北牧”的经济地理格局,更缩小了新疆与内地的差距,在经济上加快了新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清代新疆伊犁人口变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人口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和民族结构特征。清代伊犁地区人口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迁移人口对伊犁人口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口经济结构特征的形成以清政府治新政策中的人口布局思想为主导影响因素,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游牧业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建省后人口再聚集和恢复发展时期,牧业人口恢复较快,这进一步表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所决定的经济形态对人口经济(职业)结构的深刻影响,也表现出各民族社会生产形态的惯性发展。人口民族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是受到了清政府的民族政策及战乱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朝统一新疆之后,随着新疆城乡建设的发展和内地人口向新疆的不断流动,新疆尤其是北疆各地的煤矿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仅方便了新疆各族军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于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根据清代满、汉档案,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以内地人的活动为中心,对乾嘉时期新疆煤矿业的兴起和发展予以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苏奎俊 《西域研究》2015,(2):14-21,138
本文梳理了清代满洲八旗驻防新疆始末及满族人口在新疆的变化,认为由于受八旗制度的制约以及旗民界限的束缚,再加上战乱、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满族人口难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作为新疆屯垦经济的集大成时期,相较于以往朝代,清代新疆屯垦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由守卫新疆向开发新疆转变;由保障生存向发展生产转变。清代新疆屯垦经济实现形式的改变,屯垦形式的变化;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的农、工、商并举发展。清代新疆屯垦经济绩效的变化,改变了汉唐以来“南农北牧、重南轻北”的经济格局;逐渐由缺粮区向国家战略储备区发展;由闭塞的经济发展区域转变为开放的贸易市场。  相似文献   

8.
汉族是最早定居新疆的民族之一.特别自清代开始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因政府组织屯垦戍边,支援边疆建设,或处于避灾、经商、谋生等目的,自行迁来这一地区的居民连续不断,这些外地迁来的居民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而且带来了他们在原住地修建居屋的习惯,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民居聚落文化中心,在同当地各民族的长期交往中,互相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汉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在决定某一时期人口总量的诸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中国从秦汉至明清的人口增长呈三个阶梯.每上一个阶梯都伴随着生产技术、耕作方式的较大改进,尤其是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中国人口规模跃上六千万、一亿、四亿这三个台阶是与冬小麦的推广、占城稻的普及和蕃薯、玉米、土豆等作物的引进分不开的,可以说,人口规模每上一个台阶都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其主要的支撑.在中国历史上,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决定了或是限制着人口的增殖水平,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符合"总是尽生活资料允许的范围繁殖后代"的中国特色的生育文化.清代前期,人口规模从一亿上升至四亿,对当时和其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清代前期是中国现今人口问题的奠基时期.  相似文献   

10.
和以往朝代民族迁徙相比,清代新疆民族迁徙规模更大,分布范围更广,民族成分更多,跨国民族开始出现,这主要与清廷的治新政策、战乱、灾荒等因素密切相关。清代新疆的民族迁徙在巩固西北边防、抵御沙俄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有着积极的贡献,这种不同民族人口的迁徙与流动,不仅使新疆的民族成分增加、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同时加强了新疆各族人民间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各民族间文化的互动与交融。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