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市场制度是国内承销商声誉认证失效的直观原因,也是国内承销商交易操纵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制度因素和交易操纵对国内承销商声誉形成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增发新股中的国内承销商声誉模型,以考察承销商声誉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增发新股中交易操纵使得国内承销商声誉认证失效,一种是一致失职的恶性状态,另一种是类似蛛网理论的恶性循环,高声誉承销商不重视声誉而失职、低声誉注重声誉反而尽职,这与美国声誉认证效应完全相反。模型结果为国内承销商声誉认证失效提供新的模型解释,也为监管层提供建立国内承销商声誉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范小勇  梁樑  邓学衷 《管理学报》2005,2(5):546-550
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托市行为的内在机理,证明托市是承销商与投资者均衡策略的必然结果.这一结论表明,证券监管层应积极面对事实上已经存在的承销商托市问题,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操作规范,防止承销商的价格操纵,发挥托市对稳定证券市场价格、增强市场流动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部慧  解峥  李佳鸿  吴俊杰 《管理科学》2018,21(4):86-101
探讨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为刻画投资者情绪,基于东方财富网股吧帖文与朴素贝叶斯方法,提出融合股评看涨看跌预期和投资者关注程度的投资者情绪度量指标.进一步,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瞬时Granger因果检验、跨期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票收益率、交易量和波动性是否具有预测能力及影响.实证结果揭示:虽然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率、交易量和波动性均无预测能力,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率和交易量有当期影响;开盘前非交易时段的股评情绪对开盘价具有预测力,开盘后交易时段的股评情绪对收盘价和日交易量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此外,股票收益率是投资者情绪的Granger原因,即投资者情绪的形成依赖于前期市场收益率.这些实证结果为深入理解参与股吧评论的交易者的行为以及行为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
承销商值得信任吗——来自创业板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剩余收益评估模型控制IPO公司的内在价值,对我国创业板IPO过程中承销商的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不高的背景下,不完善的声誉机制无法约束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承销商第三方认证功能弱化,发行价格偏离内在价值,不能有效降低发行人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发行人和承销商的利益趋同.在发行价格与抑价程度不存在显著关系的情况下,配合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采取高报价策略争取配售份额是询价投资者的占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由于市场因素、制度建设以及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原因,中国股市也像许多成熟证券市场早期所经历的那样存在市场操纵现象,个别操纵行为危害严重。有关市场操纵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众多研究表明,实践中基于交易和基于行为的操纵手段获利的可能性很小,而基于信息特别是内幕消息的市场操纵在证券市场中更为普遍。证券投资主体的市场操纵行为主要是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利用信息而进行的证券交易,目的是以个人特有的优势在证券市场榨取暴利。由于市场操纵行为利用了大部分投资主体并不了解的消息而获取实际利益,所以,它是一种不公平的证券交易。同时,这种行为十分危害证券市场的信息效率功能,直接使得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失效,由于这种行为不利于证券交易市场的正常运作,因此,建立和完善有效防范操纵行为的机制是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市场操纵行为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对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信息含量及与操纵市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93-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和操纵行为事件,采用事件研究、修正的Meulbroek(1992)模型和横截面检验,同时比较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信息含量,发现事件研究中,内幕交易的信息含量总合计量结果与字样本结果并不一致,Meulbroek(1992)存在对内幕交易信息含量高估的现象,而操纵市场信息含量是明显显著的。更进一步,论文采用事件期中与前述不同的数据和具体的交易细节研究基于内幕信息的操纵行为。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买进不能取得异常收益,而卖出向市场发出错误的信号。纯粹操纵、基于内幕信息操纵买进的市场反应异常显著,信息含量相比于纯粹内幕交易要大很多。最后,给出国内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与操纵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再次发行信号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次发行信号模型认为,IPO的定价偏低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参与发行人的再次发行,从再次发行中所得的利益足以弥补定价偏低的损失.以我国1992年~1999年间有首次增发新股行为的IPOs为样本来验证再次发行信号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模型并不能解释我国IPO市场上的首日超常回报现象IPOs定价偏低度虽然与增发新股的数量呈正比,然而这种关系并不显著;定价偏低度与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以及新股发行和再次发行之间的时间间隔负相关,但这种相关关系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SEO)时是否更换承销商的决策问题以及承销商变更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当承销商和发行公司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在首次公开发行(IPO)时,不同资产质量的公司都能获得高声誉承销商承销;而当发行公司和承销商对彼此状况了解更为深入,即SEO时,高声誉承销商能识别不同公司的资产质量,出于对自身声誉的维护,不再承销低资产质量的公司,此时低资产质量的公司只能选择低声誉的承销商.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相符合,实证发现:相对于质量好的公司,质量差的公司在SEO时被迫更换承销商的概率更高.更换组公司与未更换组公司在IPO时雇佣的承销商声誉没有显著差别,而更换组公司在SEO时雇佣的承销商声誉明显较差.进一步探究承销商变更对公司市场表现的影响时,发现相较于更换了IPO承销商的公司,未更换承销商的公司在SEO时能够获取更低的折扣率和更高的长期股票回报率,这一结果在多种测试下都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2005-2018年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上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行了实证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承销商和发行人所掌握的信息因素对承销费用率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承销费用率的议定过程中,承销商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并使费用率平均增加0.85%;承销商信息优势随新股定价制度改革而增强,这是近些年新股发行费用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高声誉和无政府关系背景的承销商在信息掌握上具有更多优势。降低企业发行成本需改善承销市场的信息分布,逐步减少对新股定价的过多限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影响IPO首日回报率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因素,本文将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和散户投资者的情绪结合起来,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为背景建立模型,对IPO破发或抑价产生的微观机制给出一种理论上的解释。模型结论表明:IPO是否破发主要取决于散户投资者的情绪,而不是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并且散户投资者情绪越乐观,IPO破发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发现IPO首日回报率与散户投资者情绪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负相关。以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且披露网下具体报价情况的477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模型结论。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高IPO发行效率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竞争性理性预期均衡的框架下,建立起非知情交易者异质信念下风险资产定价模型,推导出关于风险资产的贝叶斯线性均衡价格函数,并基于此研究内幕交易者市场操纵行为,揭示操纵手法。研究结果表明非知情交易者的信念偏差对交易需求、均衡价格以及内幕交易者的操纵策略均有重大影响,而对市场深度没有影响。内幕交易者通过散布虚假消息使得非知情交易者成为虚假消息的跟随者可实现获利;内幕交易者在散布虚假消息时需要考虑非知情交易者的整体信念偏差;在线性均衡下,均衡价格与内幕交易者散布的虚假消息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表明,高声誉券商会抑制IPO公司的盈余管理.本文以2001-2011年处于中国制度环境下的IPO公司为样本,重新考察了券商声誉与IPO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券商声誉越高,其所承销IP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高,但券商声誉与IPO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只有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地区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高声誉券商纵容或协助IPO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动因在于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尽管高声誉券商确实能够降低IPO公司的抑价率,但这是通过提高IPO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途径来实现的.本文的结论表明,要使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券商声誉机制发挥作用,还需要大力提高券商机会主义行为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团总部与子公司在绩效计划阶段围绕目标值的设定存在博弈行为,子公司往往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虚减绩效目标,这种操纵行为将误导集团总部正常决策,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并减少激励机制效用。本文基于子公司绩效操纵的委托代理模型与适应性预期假设,以两期收益为周期,按照激励相容的机制设计条件,对绩效目标的虚减操纵行为进行建模,分析指出子公司虚减操纵的条件触发因素和集团总部可行的控制方法,并据此提出企业集团总部相应的激励机制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趋臻显的行业细分趋势和显著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区域排污权交易系统内不存在显著的产品竞争。鉴于此,在产品异质条件下,通过考虑产成品市场与排污权交易市场之间的关联影响,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社会最优的排污权配置状态;进而,构建了主导企业与从属企业之间的主从博弈模型,通过分析特定排污权市场价格下从属企业的最优行为特征,深入剖析了主导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及其对系统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支配力对系统均衡的影响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别是,为了获取更大的额外收益,主导企业存在作为卖家时选择"溢价"与作为买家时"抑价"两种排污权价格操纵形式,并不可避免地导致系统均衡与社会最优配置状态的偏离,而从属企业却会蒙受巨大损失;其中,初始排污权禀赋是影响主导企业最优决策的重要因素。最后,通过量化分析对结论进行了验证,并细致展现了主导企业产污系数和治污成本等变动对系统均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下询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策略选择,构建IPO定价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国询价制下IPO定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策略行为的演化均衡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策略下的收益差异决定了三者的演化稳定策略:1)如果发行人如实报告并不能得到相匹配的收益,那么之后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将选择粉饰业绩,进而导致IPO市场出现"逆向选择"问题;2)投资者是追求风险报价还是价值报价,取决于新股发行定价与上市后价格之间的净抑价,因而只有压缩风险报价下的净抑价空间,才可能使投资者回归价值报价;3)对于承销商来说,一方面承销收入激励其提高新股发行价,另一方面声誉约束其高定价,因而只有当掠夺的抑价利益不能够抵消声誉损失时,其才采取让渡定价策略,否则采取掠夺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实际活动操控、应计项目操控与会计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盈余管理研究侧重于应计项目操控,而忽视实际活动操控。以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销售性操控、费用性操控和生产性操控反映实际活动操控的内容,分析实际活动操控与应计项目操控和会计弹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弹性越低、应计项目操控越低,销售性操控、费用性操控和生产性操控则越高;反之亦然。研究结论表明,实际活动操控不仅与会计弹性呈反向关系,而且在会计弹性的作用下,实际活动操控与应计项目操控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该结论丰富和拓展了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良  冯涛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9):116-123
基金经理运用声誉及信息操纵来获得超额利润的现象频发已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明晰其中的博弈演化机理以减少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数理模型从声誉及信息操纵两个维度研究了基金经理持股策略演化博弈过程。研究发现,如果非明星基金经理树立声誉的净收益大于市场平均收益,那么经过长期演化博弈,具有有限理性的明星基金经理选择继续维护声誉策略,非明星基金经理选择建立声誉策略。当强势明星基金经理信息操纵的收益小于信息操纵的成本时,无论外部投资者是否监督,有限理性的强势明星基金经理均会选择如实披露信息的策略。当外部投资者监督的收益小于监督的成本时,外部投资者选择不监督策略;当外部投资者监督的收益大于监督的成本时,外部投资者的策略选择依赖于强势明星基金经理的策略选择,强势明星基金经理选择信息操纵策略的概率越大,外部投资者越可能选择监督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