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美国印第安人作家莫马戴的作品《通往雨山的路》的美学价值。该作品充分体现了审美活动中的意象之美、审美领域中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和谐统一以及审美形态的空灵。  相似文献   

2.
价值美学亦称为价值论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的核心概念是价值及审美价值。价值就是在人类的客观历史实践活动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肯定性的意义就是正价值,否定性的意义就是负价值,无意义就是非价值或无价值。从学理上说,审美活动与价值活动、审美现象与价值形态同形同构,审美活动属于价值活动范畴,美(审美现象)是无数价值形态之一种。以往美学有两大误区,一是在价值形态之外找美,一是认为审美无功利。如果把美(审美现象)看作是一种价值形态,那么,我们就要从美学的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美学理论基础上,结合长期从事纪录片创作的电视艺术实践经验,提出了纪实美学、比较美学、想象美学、意象美学等纪录片美学理念,结合实例对各种美学理念在纪录片中的运用做了深入分析,试图解答在纪录片创作实践中出现的若干审美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徽州民居为审美客体,分析了徽州民居具有群体律动美、单体构成美和时空模糊美的美学特点,探讨和总结出徽州民居典型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审美意象,有助于建筑师确定现代建筑创作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5.
森林中的美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的美学资源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形态、色彩、声音、嗅味等因素构成。正是这些美学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森林景观。分析森林美学因素,能扩大审美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帮助人们体验森林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录片美学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美性”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电视纪录片创作和批评的价值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电视纪录片的人文精神和创作过程中“世界—作品—创作者—欣赏者”等纪录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学模式促进了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美容医学等一批新兴交叉性学科、综合性学科的产生。随着科学的理性向艺术的感性渗透,极大地提高了艺术创造能力,将美学审美的个性关和医学审美的标准美结合分析,探讨学科交叉领域的新问题。研究面部美学个性美审美观和审美价值,掌握面部的局部美和整体美的关系,以便在相关领域的实践中遵循美的基本规律和标准,使得人的面部的个性特征与整体关二者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爱美之心。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先进的审美意识和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在理论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坚持真善美的统一,并在斗争实践中实现这种统一,是毛泽东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泽东肯定生活美与艺术美两种美的不同形态的客观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阐释两者的关系,强调文艺家的主体能动性及创作主体与历史主体(艺术对象)的同一性,并对艺术美的创造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美学原则,深刻揭示了艺术美的审美本质。毛泽东的美论和美感论服从干他的社会革命论,他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他的审美理想铸造了他美学思想的基本形态——崇高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数学美学的观点,具体剖析了解析几何中的美学因素。为在解析几何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与重构新的经济与文化形态,我国学者提出了生态美学思想。生态美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广泛关联的一门学科,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而产生,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生态美学的研究,可以重构审美文化的价值形态,建构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体现生态美学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思想进行理论分析,将其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做深入阐述,对身体美学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针对身体美学发展所提出的相关学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益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当代美学的研究方向和意义。身体美学的提出是对狭义美学学科界限的突破。一般来说,美学学科界限由艺术类型或审美对象来界定,但是身体美学似乎是一个跨审美类型的领域。身体美学将身体视为审美价值和创造的对象,把身体看作我们完成审美活动处理审美对象与主体之间关系的重要感觉媒介。不管从身体美学自身出发还是从美学的学科转向入手,都对分析身体美学的学科定位与中西方美学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数学美学的观点,具体剖析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美学因素。为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 ,电视纪录片获得了快速发展 ,一些好的纪录片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究其原因 ,除了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外 ,更是由纪录片的独特美学特征决定的 ,它的审美张力来自电视诸元素的合力 ,来自其创作者与观众的审美同构  相似文献   

14.
《列子》以文学形式表达了对音乐创作的看法,以为音乐是源自于内在审美情感与外在物化形态的结合,音乐意象是音乐创作中具体个性的情感体验具象化的过程。《列子》描绘了与悲美审美心理相对应的高亢激昂、慷慨悲凉的曲风,充分展示了衰乱之世人们对现实生存的强烈不满,其音乐美学不拘泥于儒道关于音乐与政教的各自所持,从音乐自身出发,就音乐的创作进行了规律总结,对于现代音乐创作理论而言,仍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的创世神话史诗,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本文针对这一神话史诗,从文学和美学角度就史诗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展开一定的剖析与鉴赏,试图探究到阿昌民族神话史诗的艺术精髓和人文素养,领略这一民族奇葩的无穷魅力,进而更好地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数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应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结合,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审视高等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的元素。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心智的启迪、提高数学审美能力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下, 译者在感知美、欣赏美、表达美时会受特定思维模式的影响, 会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审美心理和审美取向, 使译文具有中国特色翻译美学意蕴。文章梳理了中国哲学和翻译美学的渊源, 系统分析了在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个翻译美学特征:注重模糊美, 音形意的对称美, 整体感知美。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美学理论、促进翻译美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狄德罗处在他那个时代一切伟大的理智运动的中心,没有人能够比他更清楚地展望美学思想的发展,他所提出的“美在关系”学说具有极重要的美学史价值。本文把“美在关系”放在其整个美学思想体系中考察,认为“美在关系”是他审美本质理论、审美欣赏理论及审美创作理论的逻辑中介;再把它放在当时欧洲美学的学术背景中考察,提出狄德罗在“美在关系”的基础上发展的美论重新树立了唯物主义在美学上的权威,并代表了美学发展的一般方向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诗歌同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和投枪。鲜明的政治主题,特殊的社会效应,除了缘于作品的思想因素外,从美学意义上说,鲁迅诗歌融和了清峻刚健的风骨美、朴质炽烈的情感美、精幽致雅的文采美三种重要的审美特征,产生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代电视纪录片的生产立足于文化消费和审美期待立场,尝试将纪实美学和戏剧美学相互渗透,促成了纪录片叙事策略朝向后现代美学新风的转身。电视纪实娱乐叙事的奇观化策略,凸显影像或场面的视觉奇观及其快感的最大化;电视纪实叙事的碎片化则强调剪辑加工的碎片式的组接链条,构建立体叙事空间,强化纪实叙事的美学体验;电视纪实叙事的工艺化色彩采取技术理性向艺术表现的渗透的工艺美学标准所产生的陌生化视角,拓展纪实画面的视觉张力,造就纪录片画面内在力度和力量缔结成而成的纪录片影像的非凡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