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尼尔戏剧是关于奉行个体主义的人的悲剧。古希腊悲剧中,悲剧英雄与人以外的力量进行抗争,而由此引发的失败和痛苦使悲剧英雄和观众意识到人自身的不足。恰是这一对人类不足的认识构成古希腊悲剧的高贵,即悲剧感。奥尼尔悲剧中,神与社会的力量被弱化至虚无,他专注于描述悲剧人物的失败和痛苦本身,使其因自恋而自怜。剧作家和悲剧人物所秉持的个体主义至上思想抑制了古希腊戏剧意义上的悲剧感的产生。在个体主义赋予的自由意志下,奥尼尔悲剧人物却依然为人的自我身份而困惑,并表现出与宗教、社会或他人的隔离与疏远。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的在《悲悼》中成功塑造了莱维尼娅这位悲剧女性形象。本文借助于尼采的悲剧理论,从莱维尼娅身上所体现出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来阐明她悲剧产生的过程,从而分析这一悲剧人物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标志着尤金•奥尼尔后期创作的一个高峰。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看, 它在美国剧坛上都是一个杰作。它反映了人类普遍关心的家庭命运问题, 表现了为寻找生活的意义而挣扎的主题。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细致的人物心理刻划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奥尼尔由此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神话:家庭人物相互的爱导致相互的恨。奥尼尔承认他从斯特林堡那里借鉴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恨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扩展为家庭关系, 认为一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的未来命运都是由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的。通过这部作品, 奥尼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 也展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共同弱点的理解和同情。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著名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一反西方戏剧只注重刻划人物行动与外在矛盾的传统,将人物心理冲突的刻划上升到主导地位,其中塑造了三个分裂的灵魂,他们的精神世界经常在“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彷徨,无力平衡内心矛盾,从而被分裂、异化成双重人格——狄俄尼索斯与阿波罗,最终走向毁灭。在探求人物复杂心灵方面,奥尼尔明显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尼采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看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标志着尤金·奥尼尔后期创作的一个高峰。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看 ,它在美国剧坛上都是一个杰作。它反映了人类普遍关心的家庭命运问题 ,表现了为寻找生活的意义而挣扎的主题。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细致的人物心理刻划和复杂的矛盾冲突 ,奥尼尔由此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神话 :家庭人物相互的爱导致相互的恨。奥尼尔承认他从斯特林堡那里借鉴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恨关系并把这种关系扩展为家庭关系 ,认为一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的未来命运都是由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的。通过这部作品 ,奥尼尔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 ,也展示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共同弱点的理解和同情  相似文献   

6.
一小福子是带着老舍对真善美的探索和追寻的美学理想走进《骆驼祥子》的人物画廊的。她是作家理想中的一个悲剧形象。小福子形象的创造充分显示了老舍以严肃、沉郁、悲怆为主要特征的悲剧美学风格,并与整个作品一起标志着他前期悲剧美学思想的臻至成熟。悲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老舍认为悲剧“主要的是表现人物(并不是坏人)与环境与时代的不能合拍”,“描写人物在生死关头的矛盾与冲突,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在他看来,悲剧主要是表现人的命运,即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而人物“与环境与时代的不能合拍”,这是酿成悲剧的根源。他的悲剧作品中的人物总是置于这种矛盾冲突之中,以充分展示人物的善良品格和欲求,并使之与环境交搏而最终归于失败的悲剧命运。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  相似文献   

7.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多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早期悲剧作品,反映了物质主义和清教主义异化下人物的悲剧命运。根据黑格尔悲剧冲突理论,冲突双方是两种对立的伦理力量,只有通过一方退让或双方同归于尽才能达成和解。基于黑格尔悲剧理论,通过分析剧本《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悲剧冲突,,探讨了人物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和美国作家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各自讲述了一个家庭悲剧。在两剧本中,恋母情结所涉及的主角人物———父、妻和子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因而从本我和自我的角度解读这些人物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一生遭遇坎坷,这些不幸磨练成他观照世界与生命的独特方式。几乎从一开始,奥尼尔就认定生活是一出悲剧,这种悲剧观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一部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里(以下简称《旅程》),奥尼尔的悲剧观更是充分地投射其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分析,挖掘出影响奥尼尔创作的思想根源:深沉的宿命感、深刻的孤独感和深重的罪恶感,以期能更好地诠释奥尼尔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奥尼尔的中期剧作《榆树下的欲望》及《悲悼》,在取材与主题方面有很多相似性,特别是两剧的主人公都生活在浓重的清教氛围中,文化的禁锢与人的自然欲望的激烈冲突,构成了人物性格的极端对立。力求淡化传统精神分析批评对奥尼尔中期剧作的模式化影响,而以两剧主人公伊本与莱维尼亚极端对立性格的成因、发展及悲剧性结局为主线,对人物的归属感问题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而展示了奥尼尔作品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1.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4,24(4):15-22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其动力是基于社会条件之上的人的意识、需要;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就是研讨历史运动的规律,其方法为"唯物"、"阶级分析"与"实践"。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一些学者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并批评了传统中国文化。杨东说墨家的"兼爱"是训练平民与农民为"受官僚与地主之剥削的孝子"。陈国强说秦统一之后的中国社会仍然是封建社会,称赞王莽是"打击私有制之一个大胆的改革家"。陈高佣说中国现代化的途径是在民族资本基础上渐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陈竺同特别重视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于历史发展的作用。毛泽东说未来中国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尹达批判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和疑古思潮,用考古新材料描绘了中国远古文化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216名智障者父母进行的调查发现:智障人群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与"一般人"交往状态不佳;实际活动场所集中在"家"、"学校",与其意愿中的"公共场所"相差甚远;智障人的烦恼主要为"没人玩"、"为前途担忧"、"被歧视",烦恼的解决方式主要为非理性的发泄方式.据此提出4点建议,以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苗族锉花是湘西苗族民间剪纸的代表工艺,和一般的剪纸艺术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除去创作主体与实际功用的差异外,苗族锉花的审美意义表现为对生活的诗化,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中的“福”、“禄”、“寿”、“喜”等价值的追求。苗族锉花作为民间信仰的物质载体,实现着人神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传递着对于民间神灵的衷心祝祷和美好祈愿,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世俗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北魏时期的道士寇谦之,以儒家礼教规范道教,主要是从儒家的"礼度"、"唯贤是授"、"中和"、"入世精神"和"男女授受不亲"五个方面援儒入道。寇谦之"援儒入道"的道教改革,实现了道教的发展和安邦治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谢枋得是宋代评点修辞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评点著作主要有《文章轨范》、《檀弓解》、《唐诗解》等。其丰富的辨证修辞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胆大与心小、曲与直、繁与简、正与反、粗与细、俗与雅、豪荡与纯粹及句子的长与短、整与散、抑与扬、继承与创新、字句章篇等几种修辞现象之间关系的思辨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在西方统治了1500年,公元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地动说”,首次把宇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此说传入中国之前,我国明末清初的天文学家揭暄《璇玑遗述》即《写天新语》、《昊书》、《性书》等天文著作,提出了天地万物“气化说”,“星以日为主”,“日以天为主”;“天外皆天”,“天内皆天”,“广厚无际,天球无数”说。其宇宙学超出了太阳系,近似现代科学的宇宙无限论。  相似文献   

17.
禅宗文化的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宇宙意识是未来哲学、美学、诗学和禅学等等的理论基石,它所涉及的“至大”、“至小”、“大全”与“极限”、“空”、“道”、“真如”、“终因”、“本始”、终极意义、终极关怀、终极本体等,只能在悟性思维中才能解决。知性、理性无法直接面对这些超逻辑的范畴。可以说人类的认识有三种基本形态:知性、理性和悟性。  相似文献   

18.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创作 ,从内容到形式都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小说的定势认识 ,形成了独特的“博尔赫斯风格”。本文以侦探小说《叛徒和英雄的主题》为缺口 ,从“想象与侦探小说”、“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迷宫手法与迷宫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并趋于成熟,经济新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目前中国政府提出"改善民生",为"民生视角"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广泛受众。大势所趋,媒体应以"民生视角"来报道经济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为"民生视角"的广播报道提供了借鉴。而"小角度"报道、"百姓立场"关注、"零距离"解读和"大容量"覆盖则是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岑参以边塞诗闻名于中国古代诗坛,同时他的山水写景诗写得也毫不逊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其清淡、清新、清旷、清丽的"四清"并行的艺术风格尤为突出。由于历史和个人原因,岑参的山水写景诗历来鲜为人知,但这并不能否定其特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