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环境危机呼唤环境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环境危机而提出的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思想 ,只注意到了环境危机产生的现实表现 ,而没有挖掘环境危机产生的思想动因 ,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近代唯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是导致环境危机的思想根源。因此 ,解决环境危机必须实现由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向以类为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思维方式导致环境危机。古代的客体性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化的自然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完全失落了人,没有产生环境危机;近代的主体性形而上学认识论化的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即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过于强调人而忽视自然,导致环境危机;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又进一步加剧环境危机。只有从个体本位转变为以类为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才是解决环境危机的唯一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环境危机是由人的失范行为导致的。"个体主体"的过分张扬,"类主体"的缺位,是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人是环境危机的造成者。如果人类仍然沉醉在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中而不能自拔,那么人类将走向自我毁灭,因此,人又是环境危机的最终受害者。同时,人也是环境危机的最终解决者,人类只有在类哲学的引导下,转变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实现从个体本位转向类本位,实现从"无自然的唯人类中心主义"到"有自然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这才是解决环境危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4.
环境危机是由人的利己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所导致的 ,因此解决环境危机就必须解决人的利己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利己的个体本位思想意识又是人的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解决环境危机必须改变人的利己的本性 ,而人的本性又是可以改变的 ,只有提高人的素质 ,才能改变人的利己的本性。  相似文献   

5.
如何解决环境危机已成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本文认为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过度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是产生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非人类中心主义消解了人的主体性,不能够彻底解决环境危机;“人类中心主义”削弱了人的主体性,也不能够彻底解决环境危机。类本位的人类中心主义体现了人的类本性,是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从人出发,而且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人出发来解决环境危机,较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是一大进步。但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是不完善的,它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人坚持到底,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所以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人出发,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伦理学、价值论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7.
对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人们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是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凭借人类的力量完全可以改造、驯化自然为我所用,一切环境问题皆可以依赖各种手段加以解决。二是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生态中心主义,它将人与自然置于同等的地位,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否认人类凌驾于自然的特权,于是,生态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进而主张,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但是,对于这一结论,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批评和驳斥,围绕着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的大论战,至今没有结束。如果能从建设性的角度分析环境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就可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得出人类中心主义是个体论,而不是整体论,只有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是整体论,这实际上是把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人和作为生物学研究对象的人混为一谈。把哲学上所说的人和生物学中所说的人看成是同类。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整个生物界的协同进化,即包括人在内的整个生物界,当认识到环境危机是由人造成的时候,根据他们的生物学理论,为了维护整个生物界的协同进化,因此就必须削弱人的力量,即人的社会性,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进入自然中心主义,这不符合哲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对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人们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是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乃万物之灵,凭借人类的力量完全可以改造、驯化自然为我所用,一切环境问题皆可以依赖各种手段加以解决。二是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生态中心主义,它将人与自然置于同等的地位,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否认人类凌驾于自然的特权,于是,生态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进而主张,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但是,对于这一结论,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批评和驳斥,围绕着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的大论战,至今没有结束。如果能从建设性的角度分析环境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就可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生态危机在西方伦理学界引发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挑战。争论双方围绕道德主体的范围和自然的道德地位展开了激烈争辩。人类中心主义墨守传统伦理观念,认为道德主体只局限于人。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道德主体还应当包括自然,它试图通过强调种际平等,把道德关怀范围扩大至非人类存在物,以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通过分析、比较生态伦理学各派的主张,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有清醒认识:首先,人类要尊重非人类生命的权利;其次,应恰当处理生态系统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最后,人类还必须对自身的认识偏见时刻保持警醒。  相似文献   

11.
环境道德法律化,是当前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错误的环境道德观,使得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面对着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有必要将一定的环境道德上升为具有国家强制约束力的环境法律,通过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道德观,赋予自然体法律主体地位,以及加快国际合作的步伐,力求实现环境道德法律化,使得环境法律规范具有更高层次的环境道德内容,实现环境立法的理论成熟规范,从而促使人类道德关怀对象从人类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对环境危机的解决是人类能否走出生存困境的关键。发展伦理学克服了传统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的不足之处,突破了传统人道主义对人性的理解,实现了从个体意识向类意识的转变、从绝对主体意识向有限主体意识的转变、从享乐意识向生存意识的转变、从现世意识向未来意识的转变。发展伦理学的伦理性质是为了有规范的人的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的发展"应当是为了有规范、有节制、有约束的人类整体的发展;应当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为了人类生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中,潜藏着一股“世界主义”思潮,既有打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有打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也有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齐备于中国哲学家的头脑中,这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值得认真发掘。从原有的哲学格局看,西方哲学的视野主体上还是“地球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上还是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为主。但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提供给人类一种伟大的智慧: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就不能以人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类之外;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就不能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与人的关系之外;要解决地球的问题,就必须突破“地球中心论”,必须置身地球之外。换言之,不突破“地球中心论”,不突破“人类中心论”,恐怕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不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不解决物与物的关系问题,恐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中的“世界主义”视野,是打破各种“中心论”的一把利剑;它使中国哲学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痛苦中心论”、“生命中心论”,更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14.
论自然价值的双重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为尺度"和"以宇宙为尺度"是考察自然价值的两种不同的向度."以人为尺度"是人的活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尺度,但由于人的理性能力的界限和人类对自身各种利益整合能力的微弱,"以人为尺度"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引入"以宇宙为尺度"的视角,其旨趣并不是要否定"以人为尺度",而是旨在使人类能超越主、客体二分的狭隘眼界,在"以人为尺度"和"以宇宙为尺度"双重观照自然价值的更广阔的背景中,重建解决地球环境危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生态危机。摆脱这种危机,需要改变工业化时代人类的实践活动方式及其价值主体意识。这一价值主体意识过于强化人的权利和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主宰地位,而忽略了人类应该担当的生态责任。正是这种生态责任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当前的生态困境。要解决生态困境、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加强价值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建立落实价值主体生态责任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高增长率为动力和目标的发展道路 ,其特点和弊端主要表现为 :对资源掠夺的肯定 ;对畸形消费的刺激 ;对科技力量的迷信 ;对贫富差距的依赖。这一道路的思想基础是世界观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价值观上的自我中心主义。要走出这条道路所造成的全球性环境危机 ,必须坚持价值观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以整个“人类”作为社会发展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环境正义力图将人与自然的伦理冲突在人类自身中予以解决,它包含人与自然的种际正义、当代人之间的代内正义与当代跟后代之间的代际正义三个维度,要实现环境正义,人类需要形成自觉的类意识、自律的群体意识,以及自觉、自律、自由的个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依赖文化进化的物种,人具有根本区别于动物的超越生命极图的"类"本质.而在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视野中,人的类本质被强化的本能式生存异化了,并导致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基于对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批判和反思的生态伦理并没有实现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回归,"人"又被人为地作为理论前提而放逐了.事实上,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彰显,人走向自觉的类存在,正是科学的生态伦理建构的理论基础和终极旨趣.  相似文献   

19.
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社会进步的个体性基础,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但是它又在某些方面抑制了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协调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制度是指对于重大行政问题,必须充分讨论,集体决定,坚决反对个人说了算或少数人专断。重大行政决策是否科学化、民主化,直接影响到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效能。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是民主集中制的直接体现,能够避免在重大行政问题决策上的失误。通过分析和研究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其运行的规则和程序,发现中国重大行政决策缺乏统一的集体讨论决定程序,行政机关缺乏民主决策意识,社会公众缺乏民主参政意识及行政决策监督滞后等一系列局限性,指出惟有建立统一高效的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程序、提高行政机关的民主决策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民主参政意识和加强对行政决策的监督才能更好的完善中国重大行政决策的集体讨论决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