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意象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代表各个民族文化的特殊符号。在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同一喻体、不同喻义"和"同一喻义、不同喻体"以及"意象空缺"的差异,经常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误。通过文化意象的移植、套译、重塑、直译加补偿和意译等五种翻译策略,译者能够有效地传递文化意象所承载的语义内涵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谢天振教授虽然在1999年提出"文化意象"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其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但却并未将它和传统的意象进行对比,指出其差别,导致文化意象与传统意象的混淆,未能将"文化意象"更好的理论化。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休闲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以希腊文明为发端的西方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休闲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东西方在休闲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东西方文化对"时间"观念的不同理解有关。这一差异的具体表现是:休闲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在西方文化中,休闲则是一种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有些动物和植物常常被赋予"长寿"的象征意义,如龟、鹤、凤凰、菊、松、桂、桃等就是常见的例子.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在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动、植物的长寿意象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诗词翻译难,古诗词尤甚,古诗词翻译中涉及文化意象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文化意象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本文指出,由于文化意象中文化内涵的难以传达和中外读者思维审美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一系列文化意象的"不可译"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与现代及其相互间关系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 现代"是学者们所设的二元观的表现形式之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有明显的差异。现代性意味着对传统性的突破和否定,但也包含着对传统中积极因素的肯定和发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因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历史及文化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变迁模式。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基础,现代文化又是未来的传统文化,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7.
意象的文化参照越具体,翻译中要保留这一意象就越困难。如何再现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是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语料库"圣人"英译的语义分布图和翻译方法图表明翻译方法与语义休戚相关,认可语义通常直译,衍生语义根据具体语境,可采用其他翻译方法或翻译方法的组合形式。基于语料库"圣人"英译异化策略远远超过归化。在传达传统文化意象时,异化有助于保留始源域文化的音形义。但归化使用得当,在不同语境中传达动态灵活的语义,能弥补异化不能传达的意象的具体含义,诸如隐喻、转喻的使用、语义注解或不译。认知语义学可有效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孕育了不同的家庭文化,不同的家庭文化又反映着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传统习俗和社会文化。传统文化的影响、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差异,既是造成中西家庭文化差异的原因,也是中西不同家庭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反映。只有正确理解和对待这些差异,才能通过审视他国文化而更进一步地了解本国文化,才能使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诗歌做为人类观照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用高度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反映了人类对客观物象的认知和感受。论文通过分析中、英古典诗歌中的时间意象,发现中、西方文化对时间的认识既有基于对时间这一客观存在普遍感知的共性内涵,同时又反映了中国思维传统具有整体性与直觉性,而西方文化思维传统具有二分性及逻辑性的文化差异。认识这种文化共性与差异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语料库和文化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在不同英语方言区的使用分布情况进行检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差异。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不同英语方言区国家的影响力表现出很大的地域差异;不同英语方言区的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差异很大。这些发现与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进行语料库检索之前的预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翻译教学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常常要求助于翻译策略来解决,即归化与异化策略。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既准确转换信息,又不丢失其文化内涵,让读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感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充分认识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夷夏之别,不在种族而在文化”,来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方,在共同创办企业时,必然有文化差异存在,而文化差异往往会引起文化摩擦和冲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跨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跨文化管理。跨国公司的管理是一种跨文化管理,而跨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对文化差异的管理。跨国公司跨文化差异管理的成效成为影响跨国公司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试析社会文化心态理论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文化心态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重划分。本文根据社会文化生活的不同领域,将社会文化心态的构成区分为五大基本类型,即价值文化心态、利益文化心态、道德文化心态、审美文化心态和人生文化心态,这五种基本类型结合构成了社会文化心态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发挥着特有的意识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伊格尔顿认为当下文化理念的剧烈膨胀与追求文化差异密切相关,而文化差异具体体现为某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在追求文化差异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文化的普世性,更不能抛弃传统与历史。这一观点将传统文化观的宏观意识、崇高意识、精英意识与当代文化的微观形态有机统一起来。伊格尔顿关于文化差异性的定义,以及关于价值观、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产业以及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唤起了人们对后现代社会可能产生的文化危机的警觉。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后现代条件下的文化问题和开展文化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和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能力对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通过分析多元文化冲突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的若干现象,阐述了文化自觉对大学生文化吸取的功能作用,从唤起大学生文化自觉的主体意识、提倡"兼和"哲学及"综合创新"文化观、传承民族文化等3个方面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养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张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指出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条件使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陷于深度的文化困境之中,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应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融合力的日常话语、更具创新精神的文化力为三重纬度,创造自身的文化优势,积蓄意识形态的文化势能,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英汉隐喻文化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在各种语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本文从认知科学和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通过荚汉隐喻的对比,研究其中的文化重合与文化特有形象,分析英汉隐喻反映的文化认知,如中英两族人的物质条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探讨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加强文化教育,促进文化交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产业概念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生于不同背景和条件下的国内外诸多文化产业概念与分类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各国文化经济实践特别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其进一步研究有着首要的、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针对文化产业概念与分类的动态发展性,应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特色,坚持发展,尊重实践,利于创新,根据我国的国情与国际竞争状况,文化产业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产业细化、融合和兴衰演变规律,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实际与未来发展的文化产业概念与分类,以科学指导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统赋予了性别关系诸多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存在,客观上要求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之中的人要秉持文化自觉的基本理念,审慎对待自我与他者的文化传统对于性别平等关系的不同解读与表述,进而建构起符合自身文化特点的和谐的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和生动内容存在于特定情境之中。文化情境的构成要素可从两个维度来把握。从时间维度看,文化情境分为历时的传统规约和共时的环境条件两方面;从空间维度看,文化情境可分为现场情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两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护工作有两种:一是对在现代社会仍有存活价值的文化事象应大力扶植,保护其赖以存活的土壤,使之在现代社会传承下去;二是对不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因失去存活价值而正在衰亡的文化事象,要完整地记录保存,不仅保存其文化事象,而且保存其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