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论休闲文学     
休闲文学的提出曾一度引起争议,这是西方休闲学引入中国后产生于文学界的新名词。休闲学源于西方的休闲传统,它承继了一种自古希腊以来的休闲哲学观,其核心是人心灵的自由。文学是人类劳动后在闲暇时间产生的一种特殊游戏方式,具有休闲特质。休闲和文学都是人类内心的要求。休闲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休闲学的新视角和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思想的阐述,认为中国的休闲文化源远流长,从原始人类温饱之余的"倚木而息"到<庄子>的"虚静无为",乃至到古代隐士的隐逸藏身,这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休闲文化的主线.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古代的隐逸休闲思想体现了一种非功利性的人格独立化和自由化,是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博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从经济和法理的角度考察,博戏与赌博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博戏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博戏的发展和文化变迁,勾勒出了我国古代休闲精神萌芽和发展的轨迹。中国当代百姓的休闲思想受西方休闲理论的影响,但其核心休闲精神根植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思想的阐述,认为中国的休闲文化源远流长,从原始人类温饱之余的“倚木而息”到《庄子》的“虚静无为”,乃至到古代隐士的隐逸藏身,这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休闲文化的主线。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古代的隐逸休闲思想体现了一种非功利性的人格独立化和自由化,是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基于渔文化视角的休闲渔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文化是以渔和鱼为特色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渔文化为休闲渔业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发展思路,也为发展休闲渔业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型渔业经营形式,为弘扬传统渔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休闲渔业中的渔文化主要体现在:娱乐竞技、旅游观光、展示观赏、渔业节庆等四个方面。在新时期背景下应深入挖掘传统渔文化资源,不断丰富休闲渔业的文化内涵,全面认识渔文化资源的价值,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整合渔文化资源,增强休闲渔业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加强渔文化理论研究创新,提高休闲渔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休闲问题的理论探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文章初步探讨了休闲的本质 ,考察了西方人与中国人的休闲传统 ,介绍了休闲学缘起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7.
在东西方两个不同世界里成长起来的赛珍珠,既能感受到这两种文化的差异,也能在异质文化碰撞中获得超越性视界。她所期待的是一种多元文化的景观,希望东西方在文化碰撞中相互增进了解和促进发展。这种认知在文化霸权扩张的今天尤其具有特殊意义。从赛珍珠一系列"中国叙事"的作品分析入手,体察赛珍珠对于文化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农业文化,农业文化的核心是"和合"效应,应发挥"天人之合"、"人人之合"与"整体思维"效应,农户自主经营,休闲农业建设项目纳入法制的范畴,政府支持与市场运行相结合,综合利用当地资源合理规划,以本地资源为基础开发休闲农业项目,才能使福建休闲农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休闲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中国人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儒家的“曾点之乐”与道家的“逍遥游”均表达了休闲的理想。在当代中国,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对休闲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抑或实践层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中国进行休闲研究撇不开国人的传统文化背景,而先贤的休闲智慧也恰恰就隐藏在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某个角落。如何很好地挖掘、整理前人的休闲智慧,做到占为今用并发扬光大,这是当代休闲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宜居必须宜闲,宜闲则离不开休闲文化的培育。目前,我国城市休闲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休闲文化品味不高,庸俗娱乐大行其道;休闲生活过于单调,休闲活动选择面不宽;一味追求西化,缺乏自己的休闲文化特色;精英休闲与大众休闲界限过于分明。这些误区妨碍了城市宜居性的提高。为打造现代宜居城市,在休闲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处理好高雅与通俗、多元与同一、现代与传统、精英与大众这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休闲思想,留下了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文化样式,也沉淀下来各种不同的休闲观念。从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任,游于艺"的政教型休闲观念,到庄子"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强调自然和人同在的道家休闲观,到唐宋诗词中山水的咏叹、生命意识的感悟、爱情闲愁的吟唱,再到明清小说中花样翻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他们犹如一串串耀眼的明珠,构成了中国特有的休闲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小康社会大众休闲价值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培养和倡导积极的小康社会大众休闲价值观,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倡导的休闲价值观应是充分结合了我国传统和西方优秀休闲文化、认识到休闲是人们在小康社会快节奏高效率工作压力下保持健康和全面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是真正体现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体现出可持续性特质的休闲理念和休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传统休闲文化兴起和繁荣的时期。不但文人士大夫普遍地追求生活的艺术化、艺术的休闲化,使宋代的审美文化充满了休闲的旨趣和风貌;而且从皇室到民间,宋代社会普遍崇尚和追求休闲的情趣。皇室的休闲活动体现出“奢”和“雅”的特点,民间的休闲进一步世俗化,并体现出“狂欢”和产业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未来中国休闲研究的关键问题,28位从事休闲研究的中国学者参加了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承办的2013年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及期间的研究项目,这些学者还成为该项目的受访者。运用序列解释混合法对28位专家进行意见征询和反馈,最终,中国学者确定了如下9个休闲议题:时间利用、休闲与幸福(生活满意度)、公共政策和规划、家庭休闲、需要和动机、技术变革、休闲空间和资源、休闲教育、休闲与传统文化。这些领域反映了中国文化与社会焦点的影响力,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对如何改善休闲服务供给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同时也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清徽商不仅在经济舞台上卓有建树,其日常的休闲文化生活亦丰富多彩。依据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文章将徽商的休闲文化生活归纳为畅游书海、著述诗文、钟情收藏、游历山水、热衷戏曲及流连风月等六个方面。认为徽商的休闲文化生活整体上体现出尚文、儒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到来客观上产生了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随着普遍有闲人数的增多带来的休闲湖;二是随着民主宪政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公民社会。如何提高人们的休闲质量和尽早进入完全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是时代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休闲教育与公民教育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在大学生休闲教育中引入公民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以此作为大学生政治课教学内容新的生长点,可以弥补传统政治教育方式中将二者分离的“单行道”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休闲方式与生产方式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休闲方式作为生活方式、文化发展方式,也必然是人的享受和发展方式;人的享受和发展在本质上与休闲方式的内在矛盾即休闲力和休闲关系的矛盾运动直接统一。休闲文化具有显著的价值性,它的根本趋势是实现休闲的人性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健康、文明的休闲文化,按照和谐、欢畅、自然、明觉的休闲价值标准,努力追求这样的休闲状态或境界。我们应该自觉地建构以人为本的休闲文化以便更好地实现休闲的人性功能,进而革新诸如幸福、财富等一系列社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中,闲暇普遍地被误解为单纯的娱乐和消费活动,从而出现了闲暇观念深刻的异化,观念的错位带来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人类文明的瓦解。闲暇观的异化根源于近代以来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东亚传统的世界观能够为现代人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提供人生视角。人是内在于"真我"的存在,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领悟和喜欢这个"真我",创造性的闲暇生活也就意味着以"修行"和"乐道"来充实个人的闲暇时光。人类应该实现从劳动的世界到修行的世界、从消费的世界到乐道的世界的转换。在近代文明成就和在东亚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当人类学会享受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协调各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宋代美学在追求理性的同时,又走向生活,走向休闲。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促使中国的休闲文化在宋代全面兴起乃至繁荣。宋代艺术审美在趋于精致化的同时也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艺术与生活的充分融合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宋人一方面在生活中追求艺术境界,另一方面在艺术中追求生活情趣,由此催生了宋代美学的休闲情调。“玩物适情”所昭示的美学旨趣便是艺术与生活的双向融通,是宋代美学重视生活并落实于生活的体现,它所反映的休闲内涵则包括了宋人对休闲的本体认同、“适”的工夫实践以及超然物外的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素质和减负问题方面,较少论及农民的闲暇生活。选取茶农这一特殊的群体,从闲暇时间分配、闲暇活动情况以及茶农对待闲暇的心态入手,揭示福建安溪茶农闲暇生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闲闲暇活动内容的单调性以及茶农对闲暇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性等特征。必须适当地改变茶农闲暇时间的分配;努力丰富茶农闲暇生活内容;有效地改善闲暇生活资源,积极投入农村的闲暇设施建设以及有意识地培养茶农正确的闲暇观,改变茶农现有的闲暇观念,以提高福建茶农闲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