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罗贝先生《双宾语结构从汉代至唐代的历史发展》提出唐五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双宾语结构,本文称之为“与之动名”式。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贝文例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的完整形式应是“动1+名1+与+之+动2+名2”,因为前面“动1+名片经常被隔断,于是被看作是“与+之+动+名”式,名2并不是直接宾语,这个不完整的形式并不是双宾语结构;第二类与上古汉语中的“为之动名”式极相似,“与”的意义和作用相当于介词的“为、替”,也不是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2.
“有+VP”1和“有+VP”2二者存在区别:“有1”是动词,VP1只能是少部分单双音节动词,担任“有1”的宾语,“有2”承担三种语法功能,VP2不受音节或性质的限制,结构类型丰富。“有+VP”2结构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有”的隐退与“了”的出现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了”的专职身份使得“有+VP”2格式在主流语言中隐退。“有+VP”2复出受方言、外来语、传媒、语言机制、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然数单位“1”是人类认识最早的一个数,它在数学解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进行复数运算、分母(分子)有理化,进行化简、计算、证明等都离不开“1”.1.分母(或分子)有理化常要把分式的分子、分母乘以同一个数1.2.某些化简或计算题一旦“乘以数1”后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迅速得出结果3.某些二项式习题常令某数等于1,则迎刃而解.例6证明c+CL+CZ+…+CG+…C卜2”证明设a=b=l代入二项式定理即得2”=Ct+C\+CI+…C:例7计算以下多项式展开后的系数和(Zx’+x‘-3x+l)‘“·(Zx+l)’·(-4x‘+4x+…  相似文献   

4.
以《红楼梦》中助词“的”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红楼梦》中助词“的”展开细致深入的探讨:一是从时态、语气和结构三个层面考察了感叹句末助词“的”的功能,并且总结出辨析同形结构“x+的”的格式中“的”性质的判定方法,考察了句末助词“的”的功能与其所处句类是否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是对助词“的’’分别在“人称代词+的+称呼语”、“动词+人称代词+的十中心语”、“动词+人称代词+(的)+中心语”这三类近似语法格式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具体详尽的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2015年1月1日起,“一剧两星”政策正式开始实施,自2004年始实行的“4+x”模式,即同一部电视最多可以同时在4家上星卫视和多家地面频道播出的模式将成为历史。“4+x”模式在过去的11年中主宰着电视荧屏的生存状态,电视剧制作方和电视台也早已熟悉其规则,享受其福利。  相似文献   

6.
世界因“魅”而“蒙”,有“祛”才“启”。祛魅与启蒙具有内在的价值统一性,祛魅是为了启蒙。祛魅会带来附魅,附魅后的世界又需要新的启蒙。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价值观的祛魅,因此其思想策略具启蒙性质。文学的祛魅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故其文学叙事也具启蒙的性质,是后现代启蒙的积极参与者和构建者。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数学中,有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与伸缩变换问题,方程的曲线的对称变换问题。这几类问题的解决,都可以用一种共同的思想方法──图象中的对应点的变换。1平移变换例1把直线l向在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l’与l重合。求直线l的斜率。分析:直线l:y=kx+b平移变换后所得直线产,可理解为直线l上的一点(x0,y0),平移变换后得到直线l’上的一个对应点(x,y),这里x,y的关系式即为直线l’的方程。把点(x0,y0)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点为(xo-1,y0+2),因此x=x0-1,y=y0+2,即x0=x…  相似文献   

8.
循化话指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汉语方言。名词语的后附语素指的是类似于某些具有格位范畴的民族语言中作为格位标记的语言成份。这些语言成份可以附缀于名词之后,也可以附缀于包括“的”字结构在内的名词短语之后。循化话中这类后附语素共有[xa]、[ti]、[ta]、[xθt‘θ]、[la]、[t‘ala]等六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均读轻声;粘着,不自由;它们的语法功能都在于标志出它们所附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跟句中其它词语的关系。如果我们用M代表名词语(名词和名词短语),并把零形态也看作是一种后附语素,那么,循化话中M与后附语素的组合就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闽嗣鹤、严士健先生编的《初等数论》一书的第四章第3节定理2给出了:当行’(X;)的条件下,n次同余式j(x)三0(modP勺/(。)一o.O”+o-1。“-’+…+11。+。。(1)其中P为质数,a.一0,a‘(=0,l,2,…,n)为整数时的求解之法。本文对Pf(x;)的情况进行研究,并给出了同余式(1)的有解条件,在有解的情况下求出了同余式(l)的解的表达式。定理l.设。。x/modp),即x一。;-+pL;/;=o,土1,士2,…O)是同余式f(x)。0(modP)(3)的一解,并且pfi’(。;),p叫了(。;),则同余式(1)的一解为。…  相似文献   

10.
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很多,下面提供一种利用导数的证明,设a1,a2,…,an都是正数,则,当且仅当a1=a2=…an时等式成立.证明:用数学归纳法.当n=2时命题已然成立.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当且仅当a1=a2=…=ak时等式成立.引入函数f(x)=(x+a1+a2+…+ak)k+1-(k+1)k+1a1a2…akx,则当k为奇数,由f′(x)=0得唯一驻点故f(x)当x=x1时有极小值也是最小值f(x1),即f(x)≥f(x1).当k为偶数,由厂(。)一0沿两个驻点。;=(k+l)Jii.-------.---(。;+a。+…+。。),x。—-(k+l》不7二…  相似文献   

11.
设p是素数,fp(x)=1+p2x(x+1)/2.该文运用二元二次Diophantine方程的性质讨论形如fp(x)的平方数,其中x是正整数.证明了:对于任何素数p,都存在无穷多个正整数x可使fp(x)是平方数.  相似文献   

12.
论先秦汉语的“有(无)+VP”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无)+VP”结构是指“有”“无”后带谓词性成分的结构。大量的先秦汉语语言事实表明,“有”“无”是动词,VP部分是宾语。“有(无)+VP”结构是动宾结构。虽然“VP”部分具有谓词性词组,尤其是动词性词组的各种结构关系,“VP”部分本身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等,但出现在“有”“无”后,这些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已经事物化了,成为可指称的对象,可以用代词“之”替代。  相似文献   

13.
1.考察了介词短语“跟+名”与动词组合的三种情况:不能组合,可以自由组合和有条件的组合,指出“跟+名”与动词组合时存在很强的选择限制;2.尝试采用同义替换的方法,区分了处于同一语法地位时“跟+名”的几种不同用法,描写了“跟+名”与动词组合时的句法和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倒是”转折句是由“倒是+S”组成的用来表示转折意义的句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倒是”是连词,S既可以由NP+VP组成,也可以由VP1+VP2组成。从宏观的角度看,“倒是”转折句语义背景下的句法模式有繁式和简式两种:繁式由“情形A+推出情形B+原因C+推出情形未出现D+另一种不同情形E”组成;简式由繁式“A+B+C+D+E”省略其中的一至三项形成。“倒是”的句法作用有三:1.连结复句中的分;2.连结句群中的句子;3.连结段落。  相似文献   

15.
某些教学参考书上有这样的一个命题及证明:“任何函数f(x)都能表示成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之和.证把函数f(x)变形为则有,即f1(x)为偶函数,f2(x)为奇函数.而f(x)=f1(x)十f2(x),得证.”表面一看,此“证”似乎没有毛病,命题为“真”.但仔细推敲,问题严重.由于命题中的函数,没有限定其定义域对称于原点,这就不能保证上述“变形”中的/(-。)有意义,从而不能保证人(X)、八(X)分别是偶函数、奇函数.也就是说,命题是假的.也可举出反例来说明:如函数人x)一/了,易知它的定义域为「0,+①」.此时,若…  相似文献   

16.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把数词划归“静字”(形容词)类中,并称之为“滋静”。关于数词的用法,马建忠指出:“数先于名者常也”,“而经籍中率复之者,盖凡以为表词耳。”这里的“表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形容词谓语。杨伯峻《文言语法》承袭了《马氏文通》的这一语法思想,认为数词“一般用作形容词性的区别词,也可以作述说词用,作为谓语。”大致是说数词具有形容词的性质,在句子中可以充当谓语。为了说明问题,杨著列举了以下四个例句:  相似文献   

17.
古代典籍中的“正始之音”或为玄学概念,或为音乐概念,或为文学概念。作为玄学概念的“正始之音”,指魏晋清谈风尚;作为音乐概念的“正始之音”,指具有中和之美的纯正音乐;作为文学概念的“正始之音”,指作品寓意深邃,内容纯正,风格古雅,音节谐美。“正始之音”作为典故用时又常指一种优良传统。因此,将“正始之音”作为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的代称并非不可,但易引起混乱,须加以明确界定及必要说明。  相似文献   

18.
微分与积分是高等数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反映在几何上,就是“直”与“曲”的予盾,本文利用图形和一些熟知的重要公式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加以说明,同时,给出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一个直观而简捷的推导方法。(一)积分可转化为微分高等数学中指出:若函数f(x)在[a、b」上连续,则积分上限的函数在[a、b」上具有导数;并且它的导数是于是当凸。很小时,有上式指出:在一个很小的区间上,积分可以转比为微分,等同于微分。从几何上看,就是在局部范围内,“‘曲”可以转比为“直’”,但是这种转比是在相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两个部分讨论四川西昌方言中的量词问题。第一部分对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殊量词进行描写和分析,第二部分详细描写西昌方言量词的特殊表达方式。这些特殊表达方式可以归纳为(1)“A+M”、(2)“A+M+A+M”、(3)“n+M+n+M”、(4)“M+是+M”、(5)“M+打+M”、(6)“n+打+n+M”、(7)“M+把+M”、(8)“M+把”、(9)“M+把+两+M”等九种格式。  相似文献   

20.
先秦典籍中的“巧”一词,前人多理解作“形容词+人名”结构,但这种结构未见诸同一时期的文献,故应重新审视。有人已经证明,“巧”可用作名词,训为“工匠”。据此,“巧”应是先秦文献中常见的“职官+人名”结构。工、巧、考、四字音近义通,可以互训,是一组同源字。“巧”在文献中也作“工”,而“工”是“职官+人名”结构,这也为“巧”属于这种结构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