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齐夫 《中华魂》2014,(5):31-3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中国改革"再出发"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改革,是对原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从本质上来说,改革就是利益与权力的调整与博弈,因此,改革红利对每个人来说就会产生获益大小的差别,甚至还会有人利益受损。  相似文献   

2.
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渐进改革"路径下,权力主导下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蕴涵着较大的问题和矛盾:"渐进改革"具有不彻底性;"渐进改革"缺乏可持续性;"渐进改革"导致利益分配不公;"渐进改革"缺乏动力机制;"渐进改革"在利益调整上存在内在冲突性。在评价渐进改革路径选择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审视,需要从更长远、更深层次去评价中国改革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前中国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化制度变革,必须对渐进改革路径进行必要修正,"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转轨时期中国可供选择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户籍制度根植于城乡二元结构并促进形成了两套相互隔绝的利益体系,强调"单向进城"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但难以满足市场条件下人口自由迁移及其寻求经济机会最大化的需要,而且造成了户籍利益在农村一端的固化,最终制约了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无障碍流动。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来看,我国户籍制度需要全面调整户籍制度背后的城乡利益关系,平行推进城镇、农村的户籍制度双向改革。其中,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将户籍利益界定为属地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以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镇户籍全面脱钩,从而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能够融入城镇。农村的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将农地(林地)承包、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权益等户籍利益界定为保障性利益,从更好地保护这种利益出发,一方面通过设计农村户籍利益转化为可交易资产的条件构建户籍利益转化机制;另一方面立足于人口自由迁移及其寻求经济机会最大化的需求探索性改革农村户籍的封闭状态,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无障碍流动。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会对西部乃至全国的利益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西部个体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间的关系 ,西部利益与东部利益的关系 ,西部利益与外商利益的关系都将经历一次重大调整。这客观上要求我们从利益最优化角度出发 ,透视各种利益关系 ,寻求平衡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而现阶段我国利益关系失衡的实质,就在于社会各阶层并没有能够合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必须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尤其要重视维护和实现工农基本群众的切身利益,真正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的利益关系格局,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并列,这里的"实际"、"实事"要理解为"事实",并且事实具有直接性和可靠性,由此"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是"实事求是"的出发点。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价值事实在"实事求是"中更为重要。从价值事实中求"是",这个"是"就集中体现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事求是"的最终标准。人民利益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的最高标准。由此人民利益标准就成为"实事求是"的最高标准中的核心。人民利益标准既是"实事求是"的最高标准,又是"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因而就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高标准的核心。只有坚持人民利益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社会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标志着中国改革从侧重"部分人"利益转向侧重"整体人"利益,而后者要求同时关注劳动力使用和劳动力生产两个环节.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劳动力生产即教育已经成为发展生产的基本领域.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超越,逻辑上发生在这一领域.一方面,科学技术已经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教育战略正在构成第一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中国的GDP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步入了社会转型期、利益深刻调整和矛盾多发期,利益分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国进民退"的争议日趋激烈。从利益协调的角度分析,"国进民退"有其深层的原因,所以应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推进税制改革,落实弹性税制,并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协调处理好国企与民企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特殊利益的高度关注,缘于妇女特殊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动员妇女参加革命的突破口,也是妇女通过参加革命追求自身解放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定位为"阶级基础上的特殊利益";从性别视角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理解为"富有性别内涵的特殊利益";从战略思维出发,将妇女特殊利益升华为"具有策略价值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妇女所遭遇压迫的特殊性,通过"找准契合点、抓住关键点、把握平衡点"开创性地解决妇女的特殊利益。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何看见,如何理解,怎样解决"妇女特殊利益的剖析,深入理解中共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妇女特殊利益与革命整体利益的基本逻辑,从而为当前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及更好的实现妇女权益保障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制改革不仅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尽管我国的大部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就是改革引起了政府各部门固有利益的重新调整.全面认识和推进我国的大部制改革,需要有新的视角和进路.从博弈逻辑的视角出发,利用三个博弈逻辑模型对大部制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大部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国亮、武中哲在《学习与研究}2012年第7期撰文指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利益调整是必需的。利益调整在提高整个社会创造力的同时,又会引发社会矛盾,而某些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会成为发展的障碍。鉴于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首先,利益调整要以促进发展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以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来对待利益调整,在利益调整过程中贯彻机会均等原则,形成一种公正的竞争秩序,既体现利益调整促进效率作用,又能较好避免可能由其引发的利益冲突。其次,要正确把握利益调整的“度”。对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诚惶诚恐,关键是把握“度”,就是以不威胁到社会稳定的利益调整为限度。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最后,要正确看待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的趋势,在改革过程中,工人、农民社会群体存在弱势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普通工人和农民的相对收入水平增长较少,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应当看到,工人、农民主导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改革中利益的相对剥夺是制度不健全的后果,而这种状况必然随着各项制度趋于完善而得到根本扭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股东至上主义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特征及全球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提出了以股东与利益相关者融合为基础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中国模式:建立利益相关者董事会和实行外部监事会。  相似文献   

13.
不改革现行教育内容,素质教育的实施就会大打折扣.教学是学校的中心活动,革新教育内容自当从教学内容始.针对我国现行教学内容的弊端,按"周全"、"精当"与"重组结构"的原则调整教学内容,能对人才的培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益的内涵是人们对现实与未来"好处"的追求,利益诉求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是以物质利益为主导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精神利益的追求愈发重要,并成为时代的特征。然而,现实中的利益调整绝大部分仍停留在单纯的物质利益上面,在精神利益调整方面没有深入展开。本文从利益的内涵入手,分析现实社会中的利益关系,从两个方面建立起对利益的度量指标体系,为新时期的利益发展与利益调整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政治”过程。从政治视角观之,多元权力推动改革并通过改革而实现;从文化视角观之,课程改革是多元教育观的竞相登场并相互角逐的过程;从经济视角看,课程改革是文化资本的再分配过程。课程改革是由具有特定教育价值观的权力主体所推动,围绕文化资本的重新分配,实现权力的再生产、知识的阶层化以及利益的再分配。课程改革是知识、权力和利益共生的过程。如果课程改革缺少制度来规约和调整其中的权力关系、价值关系以及利益关系,那么就会造成权力的压制、文化的霸权以及利益的失衡,这不利于课程改革的合理开展,因此课程改革需要走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住房改革前后,中国城市单位不同阶层的职工在获取住房利益的手段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显示出较强的社会转型意义:住房改革以前,城市单位职工主要运用"单位内"手段获得住房.一般单位职工使用的手段主要包括:增加家庭人口数目、关注单位"空房"信息、积极提出要求、花样各异的"哭诉"等.而对于单位管理人员来说,修改住房分配条例则是常见的方法;住房改革以后,职工在使用"单位内"手段的同时,要积极运用"单位外"手段才能获取更多的住房利益.而单位管理人员则不需要借助"单位外"手段就可以获得较多住房利益.职工获取住房利益手段的变更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社会转型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战略转向,"全面两孩"政策的正式实施,必然要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作出必要的调整。通过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梳理,分析了不同类型利益导向政策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结合"全面两孩"政策调整提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应当坚持"老人"老办法,增设"新人"生育奖励计划、强化计生家庭福利保障和风险补偿政策为基本走向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雁行模式”与中国产业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行模式"在亚太地区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日本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将会竭力推行这种模式而中国应利用其运行带来的机遇,加速实现自己的产业升级,同时也应采取措施,避免和抑制该模式运行可能给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其中心议题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调整对内对外的各种关系,来推动我国社会向前发展,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分阶段有步骤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要使一个数千年来以小农生产为经济基础的而又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的大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无疑将会遇到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重心及中国的参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在国家利益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还存在诸多难题,但它可从三个方面重点突破:渐进式的调整外国对美资本流入、缩小美、中两国间结构性贸易失衡及为失衡调整建立必要的政策协调机制.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需坚持"以我为主"的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加快东亚区域自由化、扩大内需、渐进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完善外资引入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