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人格现状,并探究社会干预对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一:选取50名留守儿童和52名非留守儿童,实施艾森克人格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神经质维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其它三个维度精神质、内外倾、掩饰性差异均不显著。根据结果,编制了"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项目。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人格前测,第一组52名参加社会干预;第二组67名不参加。12个月后,对实验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43名非留守儿童施测。结果显示,实验留守儿童在精神质、神经质维度显著改善,显著低于对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项目显著提升了留守儿童的人格状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湖南安仁、澧县、安平27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对湖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进行考察,深入探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现状及差异,并结合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农村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之间差异显著;2)相比于留守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对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3)相比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水平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4)留守时间和个人因素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有显著影响。主要建议:家庭应创造支持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应全面关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政府应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上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建立政府、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非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独生子女,父母感情不和的留守儿童其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感情融洽的留守儿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采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和农村留守儿童教师支持量表, 对659名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323名为留守儿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性并没有因性别而产生显著差 异,但会因与父母联系频率和看护人的受教育程度而产生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师支持和学校适应总体及各维度之间 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且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说明教师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提出通 过加强教师情绪性和工具性支持,营造班级和谐氛围,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榆林、渭南、安康三地市的农村乡镇初中抽取25个自然班,采用MHT量表,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初中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造成的这种家庭非完整性以及亲子关系的非连续性,使儿童所能享受的关爱度和指导力下降,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三个维度上差异极为显著;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母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父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异;而母外留守儿童与父母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留守女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留守男童。最后,从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留守儿童与父母双方均在身边的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是否存在差异,初步探讨留守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发展情况,随机抽取河南省144名4-5岁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参与实验,对他们实施接受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两个测试.结果表明,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非留守儿童完成测试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即留守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父母在身边的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7.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Aitken拖延问卷(中学生版)对321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能显著预测学业拖延;主观幸福感在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561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格特征中的稳定性、轻松性、聪慧性、有恒性、自律性、世故性和乐群性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而兴奋,}生、忧虑性和紧张性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p<0.001);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社会化的质量整体不高,两类儿童社会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好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处于非正常家庭环境中的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更易陷入各种社会化困境,出现社会化障碍,面临社会化危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98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个别维度得分和检出率偏高;社会支持状况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而且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预测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1.
留守人口与发展遭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由此带来的农村留守人口现象直到新世纪初才真正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2004年之前,对农村留守人口的研究只见于零星的研究论文,并主要研究的是农村留守儿童。而自2004年开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学习成绩差、亲情饥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青少年群体是一种新型社会现象,是由被外出务工父母留在家里的青少年形成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我认知不足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既有教育的缺失,也有社会保障的缺位。因此,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惩教结合、多管齐下、多方配合"的方针。通过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现状及其犯罪特点的研究,分析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并探寻相应的对策,将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留守儿童的概念,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留守经历对留守儿童学习、行为及交往、心理的影响,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和学校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的公共政策方面,生态系统发展观视野下的留守儿童等几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十几年的研究表现出成果大幅增长、内容多样、重视量化分析等主要特征,但也存在着研究对象的操作定义不准确、研究假设有片面性、研究方法有局限性、研究的理论反思有待深入以及研究仅限于横向比较等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理论反思和国际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文章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综述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农村妇女留守原因、农业生产女性化现象、留守妇女的婚姻关系与心理状况、家庭决策与性别关系、子女教育、社会网络与自我发展几个方面.文章认为,目前的留守妇女研究存在界定模糊、理论构建不足、缺少对留守妇女多元性关注等问题,而且忽略了她们生活中重要的相关利益群体.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老人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农村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是主要的家庭赡养载体;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乡城迁移,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的大量流出,动摇了家庭养老的基础,使农村养老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特别是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文章回顾和总结了以往国内外学者针对劳动力跨国迁移或乡城迁移引发的留守老人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以“00后”一代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媒介接触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样本数据,构建社会化和媒介接触相关指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进一步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媒介有助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健康状况、生活自理和语言表达四个方面,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智力和待人接物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学习和社交偏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娱乐偏好并不能显著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社会信任在网络媒介接触过程中呈现部分中介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犯罪学研究表明,缺陷人格是导致犯罪的重要根源。调查数据表明,农村鳍守青少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畸形的家庭结构使他们的家庭教育严重扭街;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学校教育又严重异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个关键环节的缺陷,使留守青少年更易形成缺陷人格,成为潜在的犯罪人。因此,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理性回归,是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已成为拉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这一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当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归纳,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与数量规模、针对留守儿童的多学科研究以及问题的现实性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全面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搞活,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文章通过对河南省F村的实地调研,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安排现状,及这种安排模式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并对现状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