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学习中国历史开始,就景仰学界耆宿张正明先生;从研究民族文化史之初,就经常拜读大师张先生的著作,尤其是近期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正明著<秦与楚>一书,给我的印象更为深刻,启迪更多.该书的出版,不仅推进了我国有关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域文化史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773—819)出生在唐代长安,就中华文化形态学来讲,他是在中原华夏文化中茁壮成长的。他33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后贬居永州。永州地处荆楚南越之间,正是楚文化的洞庭湖南部基地。如果说,楚文化是以主源祝融,干流华夏文化,支流蛮夷文化,“三者交汇合流”(张正明《楚文化史》)而成的话,柳宗元就是从中原华夏文化,进入到楚文化的次腹地永州,与古越族文化的遗风,朝夕与共,整整十年。屈原(约前340—前278)功国时代楚人,他是在楚文化心腹地成长壮大的。现在谈谈屈、柳两人的文学创作思维,在楚文化的孕育和薰陶下,既有共同反映,又有不同折射。  相似文献   

3.
楚学研究的新成果──评马世之的《中原楚文化研究》赵立马世之先生的《中原楚文化研究》,作为中原楚文化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为我们揭示了中原楚文化发展历程。这一光彩夺目的历史画卷,足可为学苑众人所称道。中原楚文化是楚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江汉流域的楚文化相...  相似文献   

4.
贺云翱 《江汉论坛》2007,(12):125-126
1990年8月中旬,先生偕师母往杭州参加学术会议,顺道来《东南文化》编辑部做客,这是我真正第一次面见先生,他平易的风度、睿智的谈吐和潇洒而富有亲和力的微笑,让我们感到先生与他钟情的学术对象"楚文化"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天生的联系.那天,先生与我从楚文化谈到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谈到近代的武汉、南京和上海,也谈到长江文化,于是,在《东南文化》开办"长江文化研究"专栏的设想就在这次交谈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5.
段渝 《江汉论坛》2007,(12):126-127
张正明先生在长江文化和楚文化研究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这已为学术界所熟知,然则张先生对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也有着精深的研究.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青铜制品群的重大考古新发现震撼了学术界,其中大量的青铜人物、动物雕像以及金杖、金面罩等珍贵文物,为国内考古界所未见,更为历代文献所未载,这就使学者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这批文物的文化因素的由来.我于1989年3月写成一篇题为《古代中国西南的世界文明--论商代长江上游川西平原青铜文化与华北和世界古文明的关系》的论文,是提交当年11月在河南开封举行的中国先秦史学会年会的参会论文.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历史时代之划分,即划分在其变上。如果没有变,便无时代可分……无时代之变,便无历史可写。"本栏目的七篇论文,初看似乎彼此间毫无关联:在时间上跨越了古代史到当代史,在内容上涉及古罗马史、法兰克史、德国史和苏联史等,在专题上则涵盖了文化史、社会史、政治史和史学史等。但如果细心观察,可发现各篇论文恰好关涉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早期史、现当代史  相似文献   

7.
1995年1月,我们刚庆祝了遵义会议胜利召开60周年;4月,由侯保重教授写的《遵义会议: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三天》便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侯保重教授长期从事中国革命史的教学与研究,他工作的地点恰在遵义,所以遵义会议史研究一直是他的研究重点,在本书出版前,就有不少有关文章在省内外发表,引起中国现代史、党史学界的重视.本书是他多年来对遵义会议历史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晶,是我省革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收获,也反映了有关遵义会议史研究正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文新 《江汉论坛》2006,1(2):141-142
我手头的这部三十余万字的论著,既不以“中国文学论稿”为名,也不以“中国文学批评论稿”为名,而以“中国文学观念论稿”为名。王齐洲教授的这一选择,颇有深意。20世纪30年代初,郭绍虞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学术名著《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册,其自序谈到他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动机时说:“我屡次想尝试编著一部中国文学史,……终于没有更大的勇气以从事于这巨大的工作。……所以缩小范围,权且写这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我只想从文学批评史以印证文学史,以解决文学史上的许多问题。”这里,郭绍虞先生是把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  相似文献   

9.
黄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6,(13):151-155
王国维之死,曾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世纪之谜",解读者众,以至有人还专门编了一本《王国维之死》的专著,但迄今也没有一个以足够的证据和雄辩的推理做支撑、让所有关心与讨论这一事件的人都心悦诚服的看法.不过,在20、21世纪的转换年头,蔡仲德先生连续写作了四篇文章,论定王国维之死是为了"殉清",他说:"我并不否认王国维的死因中含有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正明先生主编的《楚文化志》1988年7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5万字,内容十分丰富。笔者曾两次通读此书,获益匪浅,故特向读者推荐之。《楚文化志》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全面而综合论述楚文化的学术专著,是众多学者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参加该书写作的学者共有十五位,他们当中包括有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学、哲学、科技史等诸学科领域的专家,他们各扬己之长,通力协作,分章撰稿。全书十八章(另加一篇附录),虽作者各  相似文献   

11.
孔子适楚的时间、空间有限,但却是儒学史和楚文化研究史上的大事.叶公子高与孔子有关“直躬”的讨论,反映出楚文化与儒家学说处理忠孝问题的差异.楚昭王欣赏孔子,令尹子西则表示反对,折射出楚人接受儒学的复杂心态.同是遭到排斥,但从中可以看出,齐、楚文化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不同.齐国既排斥孔子又否定儒家,楚国虽然疏远孔子却认可儒家.《庄子》对孔子适楚进行了文学演绎.《论语》及《庄子》所出现的北楚隐士,表现出鲜明的逃离社会,与现实决绝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正> 陈寅恪先生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大师,虽然他已经逝世十几年(1969年逝世),但在人们中的记忆犹新。我和陈先生只有一面之识,那是在1944年的暑假中,当我从外地来到成都,住在华西坝,和当时任教于燕京大学的陈寅恪先生、任教于华西大学的钱宾四先生都是比邻而居,我和钱先生几乎每天见面,总是在晚饭后,我去看他,他就和我在华西坝的一个广场上散步谈天,同时我也曾经去看望陈先生。我和陈先生本不相识,看他,一方面表示我的仰慕之情,一方面打算向他请教有关隋唐史中的若干问题,因为当时我正教这门  相似文献   

13.
论长白文化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形成一股文化研究热.近几年,随着对传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民族文化研究的拓展,又有当代编史修志热潮为之加温,我国的文化研究迅速向区域研究扩展,兴起了一股区域文化研究热,提出了一系列区域文化概念,如楚文化、晋文化、蜀文化、齐鲁文化、中州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潮汕文化等等,不胜列举.就连素称文化落后的东北,也有一批学者正在积极构建区域文化理论.例如,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张碧波先生主持的北方民族文化研究,已经有所进展,出版有论文集及《北方民族文化史》专著.最近,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东北文化丛书》,其中包括《东北文学史》、《东北俗文化史》、《东北艺术史》、《东北古文化》,《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等.这套丛书从文化的视角对东北社会历史进行了多层面的系统研究,展示了东北古代社会文化的总体概貌,是区域文化研究的新成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李治亭先生牵头组织编纂《关东文化大辞典》,是一部近三百万字的大型区域文化工具书他写的《关东文化论》《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1期一文对关东文化进行了系统阐释和界定在学术界引起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14.
李家欣 《江汉论坛》2007,(12):127-130
1965年,我从学校毕业分到汉口崇仁路中学工作,大约一两个月后,张正明先生也来了.那一年,武汉市初中生源爆增,我们这所不大的学校陡然间增加了十几个班,新来的老师也不下20人,人气大旺.我和张正明先生同在语文组,但一则组内人多,各人又都忙于应付工作,二则我们年龄有较大差距,起初交往并不多.只是听人说,学校在安排课程时,他曾表示语文、历史、英语都能教,听凭安排.我那时已被学生闹得焦头烂额,连做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也深感不易,内心自然钦羡他"工夫了得".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张正明先生主编的《楚学文库》出版以后,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有关楚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不会有太大的突破。而魏昌先生的新著《楚国史》的出版问世,却标志着楚国历史文化研究尚有新的领域可以开拓。这本由胡绳先生题写书名、武汉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的(楚国史),是一部优秀的楚国史教材,填补了我国楚史教学的空白。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体例恰当。作为一本楚史教材,《楚国史》采用通史体例著述,从楚族的渊源,早期历史与文化写起,然后按照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的顺序,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楚国…  相似文献   

16.
北宋嘉祐年间,在凤翔开元寺下出土了一块秦国的刻石文,后人称之为《诅楚文》.《诅楚文》作为秦国"告于丕显大神巫咸,以底楚王熊相之多罪"的祝诅之文,对楚怀王前期的内政外交,进行了刻骨铭心的抨击.其所述内容,有不少未见载于《战国策》和《史记》.姜亮夫先生指出:"细绎其内容,则与战国时势关系至大,可补史公之缺,以见从亲一派之大力未遂,且亦关一时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逻辑学家杨树森中国逻辑史专家论证"中国逻辑史的开创者是邓析"这一论点的一个重要论据是:"《汉书·艺文志》中把邓析列为名家之首,名家基本上即我们现在所称的逻辑学家".(见温公颐《先秦逻辑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以此...  相似文献   

18.
邵学海 《学术界》2003,(4):93-100
继《孔雀王朝不曾塑佛 ,东周楚国何来造像》 ,本文对张正明等先生“佛像入楚”的命题再次质疑 ,并对其《简答邵学海〈献疑〉》作出回应。认为所谓“佛像入楚”的论证 ,缺乏印度当时有像的前提 ;并且 ,既没有佛经的支持 ,又回避了佛经中一些关键的材料 ,另外 ,所立足的基础是对先秦遗物的误识。所以其观点不能成立。而论法的症结在于对历史的了解不求其详。至于张正明等先生所谓楚人在“佛像入楚”中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气度与包容的胸怀等等 ,因前提本身不能成立 ,这些“优良的传统”只是一种无根据的臆说。  相似文献   

19.
十年多来,国内学术界对文化的研讨,多姿多采,硕果纷呈。以我之陋见,从文化史学的角度,对中华文化系统作深层理论分析阐释者,当推冯天渝的一系列有关文化问题的论著:如《中国古文化的奥秘》、《明清文化史散论》、《中国文化史断想》等等,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新著《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初版)更是规模宏大。是著在体例上分别以题论、导论、上编、下编、结语组成,上编侧重于文化史的理论阐述,下编偏重于中华文化的历史评介。全编在著述方式上,充分运用了比较史学研究法,将古与今、中与外广泛地进行比较观照。同时,又分别从文化史学的角度对整个文化大系展开  相似文献   

20.
刘云先生编著的《中国解放战争时期舞蹈史》出版了,对于中国舞蹈界来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这是因为,中国舞蹈史的研究,尤其是通史类研究,虽然出版了不少专著,但中国解放战争时期舞蹈史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多年来,国内舞蹈界虽有一定的关注,在一些近代舞蹈史论中也有所提及或设篇阐述,但进行专题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刘云先生长期从事革命文化史的征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他本人也是解放战争的参加者,曾在文工团演出过歌舞和秧歌剧。因此,对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歌舞比较熟悉。一种特 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作者撰写这段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