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的精髓,老子从道法自然的观点出发提出并论述了"无为"的政治主张。"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为的最高表现,"无为"是为了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深刻地理解"无为"思想的内涵,积极吸取其有益营养,对当代中国学校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即要实现学校管理的"无为"、教师教育艺术的"无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有为"。  相似文献   

2.
老子“无为”思想对领导工作的启发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经典作品,它不但是一部探讨本体论的哲学书,而且是一部政治哲学书。它把人天合一,提出了人类社会治理的一些重大问题和解决方案,有人称它为“帝王术”。《道德经》中提出了统治者从事政治活动的最高境界,并对如何达到最高境界进行了探讨,这就是以“无为”为核心的政治手段体系。老子所提出的在政治领导中的“无为”思想对今天的领导工作,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非是战国末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他将老子的自然无为主义与荀子的唯物主义天道观、人性论、认识论相结合,为其法哲学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韩非子对人性弱点的认识,对君主时代权威主义政治学的分析,对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批判,尖锐深刻。韩非子的霸权主义及强力意志论为秦富国强兵、吞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前导。  相似文献   

4.
自老子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明确提出“无为”概念以来,“无为”成为贯串道家思想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具有本体论、政治说和人性修养论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三者之间构成内在的有机整体。随着道、儒、法、墨、阴阳等诸家在学术上的兼容和互补,道家“无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淮南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使之成为特定的“有为”,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概念,达到了在老子哲学术语织成的理论外衣下面这个概念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弼《老子注》中的政治哲学显示出了由一个两层结构展示出来的复杂性。王弼政治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是"无为"与"自然"两个概念:王弼所讲的"无为"一方面有"减少作为"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有"以无为用"的含义;王弼所讲的"自然"一方面有万物按照自己所是的样子存有、活动,以至于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种秩序的无善无恶的自然之意;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至善的状态,一种仁德、礼敬且大美无华的状态的自然之意。这样的不同可以分别被归纳为"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而这两点都属于王弼的政治哲学。"崇本息末"突出了对政治治理本身的批判,它为政治治理划定界限;而"崇本举末"是王弼政治哲学的应用,是方法论。王弼的这一诠释基于《老子》文本本身的两种可能诠释方向,王弼《注》十分清晰地展开了《老子》思想的两方面可能。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无为而治”是其社会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从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出发,探讨了老子通过顺应自然的“无为”思想来进行社会控制,从而实现理想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贯穿<老子>一书中的"无为"思想,并非消极的无所作为,从<老子>所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这一命题来分析,无论从哲学上、政治上或是待人处世方面,"无为"只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无为"是现象,"有为"是本质.因而,老子的"无为"实质上是积极的"有为",只是不正面去进取,而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其最终都是为了"无不为".  相似文献   

8.
从李白诗歌深层意蕴的探索可知,李白的思想不是儒道合并,他的政治思想、生活原则充分体现了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李白诗的深层意蕴是着眼于人生价值的层面.而"道"之境界就在于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体验.道家思想本质上就是由"守静"的功夫,通过主体的修炼和自我的"反观",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人的心灵的整体和谐,从而达到"同于道"的境界.老庄哲学中的"无为"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有为".李白"进"与"退"的不同态度与表现,正体现了老子哲学密切结合的两个方面.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深得老子哲学之体要,他是对老子哲学理解得较为准确、运用得较为有效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魏源从今文经学经世致用的原则出发,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诠解,并视<老子>为"救世之书".他又结合自己的时代特点,对老子的社会政治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对"自然无为"、"无欲为体,无为为用"、"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小国寡民"等思想作出了新的诠解,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救世情怀,实现了对老子思想的超越,也开启了近代道家思想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围绕着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以人为本"等管理观念和原则,笔者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一种强烈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入世哲学;道家主张的顺其自然的无为管理模式,同现代管理科学的自动化管理思想十分贴近;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观。老子在两千多年前的论述特别是其管理思想的论述,就其主旨而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老子无为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在经济学说史上曾占据统治地位.比较两者思想,可发现共同之处.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同时从自己的传统和西方文化中获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共分为四小节,第一小节对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中疏释《老子》七章, 以“老子操持权术”为结论,提出商榷意见。第二小节对传统观念以《老子》三十六章为阴谋权术观点,提出反驳意见。第三小节对韩非通过增字和改字篡改《老子》原文,将《老子》理论改造成君王御臣之术的做法,进行了清理和批判。第四小节通过对老子“三宝”观念的疏释,结合王弼的注,论述老子理论中醇厚的道德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是以"道"为本源、本体和境界,以"言道悖论"为其内在性的本质问题或基本问题,以"行道"、"体道"为"得道"的基本路径和思维方法,力图在现象性生活的内在超越中,进入"道"所指示的境界的意义论或价值论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国"哲学的突破",以"所行之道"向着本源、本体和境界之"道"的理性升华为标志.而"道"作为中国"哲学的突破"的标志,则无疑是<老子>哲学的原创.  相似文献   

14.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又体现了万物发展的规律。"道"是自然无欲的,人也应顺乎自然,清静无为。人有意为之的结果导致了祸乱,违背了道,故需"抱朴守静"、回到自然状态。老子的哲学观不是不要"利",而是不要害;不是不要美,而是不要丑;不是不要善,而是不要不善。但由于美与丑、善与不善、利与害"相伏"、"相倚",相伴相生,所以,为了不要丑、害、不善,干脆不要美、善、利。老子的音乐美学观与哲学观是一致的。为子避免音乐的丑,他连音乐也彻底抛弃,提出了"大音希声"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老子对《内经》医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明确地提出了养生(摄生)概念.老子五千言中丰富而成体系的养生思想,对<内经>的医学养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成为<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老子天道和谐平衡的思想,则是<内经>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危机即"物"的危机,其根源就在于人对"物"本原意义的遮蔽.如何为生态危机寻求一条更好的解决之道,关键在于使生态伦理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原则,使人能够以"为物去蔽"的方式待物.老子哲学开辟的不仅是一种对物的认识纬度,更是解决"人"、"物"矛盾的生活纬度.<老子>中关于人与"物"如何相处的真知灼见,无疑给现代人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庄子·内篇》之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之老子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反思老子,让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他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思想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老子战略思想是老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老子哲理思考的脉络,涵盖了人本思想、反战慎战、后发制人、“柔胜”、有限目标、内修外与、权力均衡等内容。老子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宇宙意识是庄子哲学的重要内容。庄子不仅提出了“有实而无乎处者 ,宇也 ;有长而无本剽者 ,宙也”的富有生成感和动态性的宇宙定义 ,而且深入探讨了宇宙的无限性、统一性、运动性、连续性和无开端性等特性。庄子的宇宙意识来源于老子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东坡词较少为人涉及的若干局部和侧面的考察。词作所表现的“故乡情结” ,大略出于故乡山水的秀美 ,词人政治上的不得志以至受挫折 ,以及佛老思想的影响。其纯写伉俪之情的词作 ,取自个人的爱情生活 ,是真挚爱情的颂歌。官妓送往迎来 ,是唐宋官场一种特有的风气 ,东坡词可供“典型解剖”。东坡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文人生活 ,范围广阔 ,内涵丰富 ,有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