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古时代,在强大的自然力支配下人们对山岳产生种种神秘感与崇拜。而古代帝王们对山岳进行封禅祭祀,则以示君权神授、镇服天下,并祈求成仙。明朝伊始,洪、永继承历代山岳崇拜与祭祀之传统,进而对周边藩属封祀镇山,以示天下一统。郑和下西洋期间,明廷屡屡封祀海外镇国之山与开展朝贡贸易,不仅表现了明朝宗主国的观念意识,而且也体现出明朝为取得东西海疆周边安定和平环境之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2.
昆仑文化与道教神仙信仰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教中,山是神仙的居所,也是道士修炼的仙境。神仙信仰又与山岳崇拜紧紧相连。在中国山岳崇拜中,又以昆仑最为玄远和神秘。从某种意义上说,渊源于昆仑崇拜的昆仑文化是道教文化的根柢。  相似文献   

3.
唐代华山神灵异故事体现了民间信仰的转型变化:它既有本土山岳崇拜成分,还吸收了佛教冥界观文化因子,折射了本土与异域文化间的融合渐臻佳境.华山神灵异类故事,包含乞灵求验、掌管冥务、华山秽闻等题材.乞灵求验寄托了世人对山岳神的期盼,体现了民间信仰的世俗化;掌管冥务将佛教地狱审罪观念纳入到了山岳信仰中,反映了唐时山岳信仰交融性的特征;华山秽闻则影射了贵宦秽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史籍中,记载着大量尊重母权、崇拜女神的遗俗,这些民俗显示了北方民族妇女较高的社会地位。众多北方妇女在兴邦立国、治理天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从而使北方民族在政治、经济、化上迅速崛起和发展。北方妇女社会地位的保持与社会作用的发挥与其民族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有关,同时女神崇拜观念的延续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部族土地崇拜的观念和祭祀仪式是丰富和复杂的。姜女原履大人迹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原始周人对土地神的崇拜。原始周人的土地崇拜是与稷谷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古公父时,周人在渭水平原“乃立冢土”,建立起文明时代“社”崇拜的初级形式。西周时期,为了适应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分封制的需要,周人建立了完善的社祠体制,并形成了具有血缘和等级色彩的土地崇拜形式。周人社祠体制中体现出的血缘色彩,源自周人以人类的母子关系来认识土地和稷谷之间关系的神话观念,因此,周人的土地崇拜观念,既包含着对土地神的崇拜,也包含着对部族始祖神的崇拜,还包含着对稷谷之神的敬意。这种多重意识的整合,构成了带有周部族文化特色的社祠体制  相似文献   

6.
在一切民族的思维理念里,生命无疑都是宝贵美丽的。然肉体的生命终将毁灭,这一点人们早已看清,于是,就出现了永恒生命的建构与追求的希冀──在肉体生命不可能永存的前提下追求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不朽。前者表现为献身宗教以求灵魂在天国里永恒的期盼;后者则表现为献身社会历史以求青史留名的努力。死亡因生而被崇拜。一个民族的死亡崇拜意识一旦外化为人们的文化观念、思想情感及行为模式的话,就会在社会中显示出强大的现实力量,也可能在一种特殊环境中成为煽动该民族疯狂侵略情绪、变态诚孝观念的强大始因,成为世界和平进程中的灾…  相似文献   

7.
《诗》“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是葫芦崇拜吗──和刘尧汉先生商讨易谋远《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刘尧汉先生一贯释为“葫芦崇拜”。此说能成立吗?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葫芦崇拜”是刘尧汉的“文化三要素”之一。他提出“宇宙万物雌雄观、葫芦崇拜、...  相似文献   

8.
崇山观念是契丹族古老的自然崇拜内容之一。崇山观念当是契丹人对天地的崇拜、族源的追溯以及对山林畜猎生活的仰仗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交合。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辽廷以契丹人普遍的崇山观念为基础,融合了天地祭祀、崇祖敬宗、宗教信仰等核心内容,最终形成了以突出皇权政治为最高主旨的国家礼仪制度,使崇山观念达到了最高的精神境界,构成辽朝政治文化的最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鹏 《东方论坛》2008,(6):32-36
《希伯来圣经》是希伯来民族的文化经典,是犹太教的圣经,体现出了强烈的一神观思想。然而这种一神观念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经历了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后,在迦南当地宗教观念及埃及一神思想的影响下,出于民族凝聚和生存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统性一神教。  相似文献   

10.
纵观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勾勒出其营销观念演变的大致轨迹: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这几种营销观念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旧的营销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它以生产者(企业)为中心,一切从生产者出发,一切为了生产;另一种是新的营销观念,包括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它以市场(消费者、顾客)为中心,把企业的经营中心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考虑问题的逻辑顺序是: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均以消费者为重心,一切从…  相似文献   

11.
清代四川天后宫考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后又称妈祖,是宋代以来东南沿海民间信仰崇拜的主要乡土神之一。清代乾隆以降,四川却出现大量崇拜天后的庙宇──天后宫。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迄今尚未进行讨论。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四川天后宫建立的背景、分布状况及其社会功能问题,以期对闽粤的四川移民活动问题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2.
自然宗教:神灵称谓及其含义──以哈尼族宗教为例为则同神学宗教仅崇拜一神或几种有限的神灵的状况相反,自然宗教所崇拜的神灵多如牛毛,几乎不可尽数。由于崇拜体的繁多和相关术语的普遍产生,不同的研究者在描述某一个特定对象时常常出现称谓各异的现象。例如山崇拜,...  相似文献   

13.
唐代山西的民间信仰颇为盛行。文章主要对山岳、河流等自然神灵的崇拜、英雄人物的信仰、本地神灵的崇拜以及巫鬼神灵的信仰等几种表现形式进行了考察,认为唐代山西民间信仰的对象非常多样与广泛,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功利性特色,同时还具有畸变性特征。对唐代山西民间信仰的透视,对我们理解古老河东地区的社会风俗和民间风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彝族自称“尼”。“诺”、“诺苏”等是因方言不同音有别。彝族崇拜祖灵,并以祖灵的化身──“尼”作为图腾崇拜。彝族先民认为最早的祖灵化身──“尼”(太阳穴骨)与自己有“血亲”关系。“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保护神”,人类的繁衍生息都必须依赖于“尼”的力量。因此彝民族把“尼”(后又叫“玛都)作为自己的图腾,并以所崇拜的“尼”作为本民族的自称。  相似文献   

15.
南京作为著名的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城市和风景名胜建设历史。相关文献记录从唐朝刘禹锡《金陵五题》到清末徐上添《金陵四十八景》翔实丰富。其中,山岳风景在南京风景名胜的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四十八景中与山岳风景相关的景点多达二十九处,且有明显随着城市建设和时代发展数量增加的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南京风景和城市建设历史的关系,本研究以栖霞山、钟山、石头城的历史文献为基础,梳理了南京民国之前山岳景区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城市建设历史的动态关系。首先,南京山岳景区有相对一致的开发序列,大致是三国前的地域性崇拜、南朝的佛教建设、宋代的岩泉景点开发和明清的人文传说;其次,山岳景区距城市中心距离不同,则山岳景区开发初期的定位受城市建设影响程度和人文景点建设时序也会不同;再次,山岳景区同时受上述二者影响,最终根据与城市中心的距离,倾向于发展为城内名城历史怀古、近郊王陵、远郊山水佛寺的三种类型。最后,通过与中国名山风景区基本发展过程对比,发现南京山岳风景区在遵循风景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又受南京城市的历史影响。在六朝时期,佛道繁荣,南京提前进入山岳风景发展的佛道建设阶段。而自六朝后,南京山岳风景始终处于相对落后阶段,这与城市发展和建设历史密切相关。上述规律对于整体把握南京风景格局和补充中国风景发展规律性认知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客家人的宗教信仰述略吴永章旧时,客家人宗教观念较为浓重。客家人信仰形形色色的神鬼,其主要信仰分述如下:一、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指人们对某一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客家人的自然崇拜主要表现有:太阳。在客家地区流行太阳生日之说。在梅县,太阳生日为农历三月...  相似文献   

17.
彝族原始文学熔文学、哲学、历史、巫术、习俗和自然科学为一炉,反映了彝族人民在万物有灵基础上的天体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鬼魂崇拜观念,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彝族先民的神灵观、宇宙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8.
陈竟 《社区》2008,(8):27-27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老鼠经历了图腾神崇拜、精灵神崇拜、生殖神崇拜、吉祥神崇拜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年节民俗艺术(剪纸、年画、面塑等)中,鼠文化是个重要的主题。尤其在年俗剪纸中,表现老鼠的形象随处可见。传说天地之初,混沌未开。老鼠勇敢地把天地咬破,使气体流动,阴阳从此分开,民间俗称“鼠咬天开”。农妇们巧妙地剪了老鼠咬破合碗或顶开合碗,以合碗象征天地,阴阳交合,生育万物,这里的老鼠成了开天辟地、生育万物的子神。  相似文献   

19.
萨满教动植物崇拜与生物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植物崇拜是萨满教的主要崇拜观念 ,它建立在北方先民对动植物不断探索和认识的基础之上 ,又以其神圣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识。可以说 ,萨满教动植物崇拜与北方先民的生物认知密切相关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组成的中华五岳,在五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中从山岳自然崇拜逐步演变为国家祭祀制度以及多种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其中东岳泰山已于1987年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