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5,(4):47-50
古代小说写及泰山的作品很多,但以泰山形象被摄入作品的直接描写之大量与深刻而言,古代章回小说中李百川《绿野仙踪》可谓泰山的最热"粉丝",与泰山的关系更为密切。泰山是《绿野仙踪》最重要的故事背景,小说描绘了风景优美的泰山景观,展示了泰山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宗教民俗,并且在语言修辞上使用"泰山"的频率也较高。作者李百川熟悉泰山并对其情有独钟,泰山文化作为《绿野仙踪》的重要背景和内涵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说之创演不能趋同于正史纪实,这是常识.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之所以能名扬海内外,正是可贵的说家创演的结果.《连云港日报》刊出的《港城七旬老人校改<西游记>》,文中要对《西游记》中引文“圣教序”按照史实《圣教序》来“校改”,显然是有违小说创作规律的,对这样违背学术常识的作为却大书特书,有煞风景.小说创作与正史纪实是两个不同向度,不仅是小说作者吴承恩不会在《西游记》中照抄《圣教序》,许多小说名著都与史实有诸多相悖之处,正是这些小说家可贵的创演才使得文艺作品具有了超脱史实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主题研究,由于文本的多样性,释读者历史、文化、释义等语境的变迁,构成多样的小说主题形态。“内儒外佛”的思维模式、文化人格与叙事传统;整体写意,局部写实——“虚实相生”“百川归海”式的叙事结构,构成了《水浒传》主题——“为市民写史,替民族写心”的“无底棋盘”和中国文学特有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4.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鲁迅虽称《金瓶梅》为“人情小说”或“世情书”,但他也指出此书“著此一家, 骂尽诸色”的特点。若就“人情——世情”小说内部深入研究,则从题材及其叙事结构而言 ,《金瓶梅》还可以而且应当称之为“家庭小说”。它影响后世衍出《林兰香》、《醒世姻 缘传》、《红楼梦》、《歧路灯》诸书,构成家庭小说的系列,其规律往往是后来者从前作 反面取材或立意而成新创。这是《周易》之所谓“通变”的体现,在小说史上是普遍的现象 。在承认《金瓶梅》为“人情小说”或“世情小说”代表作的前提下,明清小说分类中应把 《金瓶梅》——《红楼梦》一脉如实称为“家庭小说”。  相似文献   

6.
《沉沦》、《田园的忧郁》分别是中国、日本两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名著。两部小说整体上具有忧郁、孤独、颓废、感伤的世纪末情调 ;均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特色 ;均受西方世纪末思潮和各自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均具有“自叙传”色彩和相同的结构形式特点。但是 ,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社会现实、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创作观念的不同 ,造成两部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的根本不同。《田园的忧郁》凸现的是日本隐逸文人的孤独寂寞感、人生无常感和虚无感 ;《沉沦》表达的是当时中国知识青年的个性解放得不到实现而生出的苦闷情绪和爱国的反抗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9.
《花月痕》与《品花宝鉴》同为“狭邪小说”,前者比后者晚出数十年之久。晚出之《花月痕》对《品花宝鉴》多有模仿和抄袭。论模仿,从结构方式到人物形象塑造,无不亦步亦趋;论抄袭,纵观通篇,随处可见。具有如此严重缺陷的一部小说,竟然名声甚隆,向以名著视之,这实在是历史的误会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迄今人们大都还只瞩目于其光辉的艺术价值。揭示并敞露《边城》的文化思想价值是本文的旨意所归。《边城》勾勒出的是一组优美而破碎的农业文明意象。“优美”是农业文明的牧歌,“破碎”是农业文明的沦丧。城市文明的时代忧患是沈从文如是描述的言说语境。历史与现实、理性与经验的龃龉是沈从文如是状写的叙述心理。本文正是从此四个角度立意论析,从而折射出沈从文及《边城》耀眼的文化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1.
泰山神信仰既被纳入了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封建王朝官方正祀,独具强烈的政治色彩,又是中国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宗教特点和民俗特色,反映了泰山儒释道文化互动交融的变迁过程。其中,儒家文化是泰山文化的主脉,对整个泰山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使泰山文化更具理性高度、人文关怀和象征意义 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以及两者世俗化背景下伴随的民间信仰文化,是泰山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使泰山文化更贴近民众,带有出世的超然与神秘,为泰山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于宗教神圣性的传播手段和受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小说成规     
支撑小说类型生成及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小说成规”的蘖生、定型和瓦解.多数情况下,我们高估了“打破成规”的意义,而低估了“遵守成规”的价值,尤其是在艺术领域,这种差别性“评价”更是显得非常惊人,因而也带来了我们对成规的惊人误解.没有成规就没有陌生化,没有成规的凝定和生成,就不会有小说类型化现象.“成规”是小说创造性的前提,小说成规,作为一种艺术性成规,其本质作用是促成“创造性生成”,因而是一种生成性成规.而通过对成规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把小说研究深入到民族文化心理定式的深层,打开小说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先后有报道称泰山周边县市发现所谓祭祀孙悟空的院、寺、庙等达七处之多,但是都在《西游记》成书之后,直接由于《西游记》的影响,而不能作为《西游记》成书与泰山关系的证明。但是,此一风俗作为《西游记》与泰山文化关系的一部分,其源头却是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泰山与"西游"故事的"联姻",是泰山文化背景下"西游"故事成书为《西游记》后的一个延展。清代泰山周边孙悟空崇祀之俗的揭蔽,使泰山文化在这一方面与福建、浙江等多省份自古及今都有的齐天大圣信仰之俗有了呼应的联系。从而,这一发现也成为全国性"孙悟空崇祀"或曰"齐天大圣信仰"研究的一个部分,是"泰山学"中一个涉及古代文学、宗教、民俗等多学科研究的新课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引入"考古"或曰"田野调查"方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泰山信仰即以泰山神(民间化后称为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为主的宗教神灵信仰。泰山神信仰源于远古的山岳崇拜,在明代以前,泰山神不仅因多次得到帝王的敕封、致祭而纳入国家祭祀体系,也因“泰山治鬼”之职而成为民间各香社崇祀的主体,泰山行祠亦已遍布域内各府、州、县,其在泰山乃至域内众神中的独尊地位是其他神灵所无法比拟的;而碧霞元君不仅兴起较晚,其民间杂祠甚至淫祀的属性亦不时成为世人抨击的对象,地位远在泰山神之下。但明代中后期之后,两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碧霞元君犬有凌驾于泰山神之上之势,究其原因则与泰山神回归官方祀典、封禅活动的终结及碧霞元君神职广大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论韩少功新世纪中短篇小说叙事的世界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韩少功新世纪中短篇小说在文体探索与叙事革新上做出了种种努力。具体表现为:布满空白、结局不确定的开放式结构,将读者拉入小说创作及其意义生成过程中;充斥全篇的叙述自我指涉,将事件各种可能的结局并置,使小说承担起破解"生活的丰富性与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功能;以貌似轻佻油滑的叙述流,述说实则沉重严肃的故事,达到"以轻写重"的张力效果;非个性化的叙事人在多重身份间转换述说,使得小说避免了单一的宏大或私人叙事的陷阱。韩少功这些探寻小说形式可能性的努力,为小说文体的长足发展拓宽了道路,成为中国作家融入世界文学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时期,山东文学呈现了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自然融合,表现平民英雄,歌颂平民英雄,形成了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小说创作。齐鲁英雄豪杰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英雄豪杰,也是山东作家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区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泰山位居五岳之首,历来备受青睐,而帝王的封禅、致祭活动,更确立了其独尊地位。泰山地位的尊崇,令四面八方的信众齐聚泰安,登临泰山,拜谒于泰山神下,成为泰山忠实的香客。据泰山现存碑刻记载,明清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民众的各阶层人士,无不亲祀泰山,将泰山进香活动推至鼎峰。究其原因,或为显示帝王之正统地位,或求国泰民安,或为福寿康宁,或为游览胜景,因人而异,不一而足。朝山进香活动的兴旺发达,带动了旅店、餐饮及庙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泰山内、外道路的兴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当地民众的负担,使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风气发生转变乃至恶化。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小说从开始对英国小说的亦步亦趋到最终取得独立并登上20世纪小说美学的高峰,起作用的因素自然很多,而作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民族———黑人,及其带有鲜明民族特点的黑人文化对美国本土小说的形成无疑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记小说是近年来英美小说创作的新倾向,越来越多的作品运用小说技巧讲述真人真事。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成功地将传记和小说这两种文类有机融合,在故事结构、叙事视角等方面特色鲜明。戴维·洛奇传记小说体现了他对小说形式和题材创新的思考,反映了他的传记小说观。该文主要通过分析、引证洛奇的传记小说《作者,作者》,探究归纳戴维·洛奇的传记小说观。  相似文献   

20.
《水浒后传》虽然不足以列入一流经典,但在探讨中国小说批评在金圣叹等人影响下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时,此书无疑具有作为例证的价值。《水浒后传》被作者陈忱用来表达对政治的疏离和不满,书中引入了小说可以表达个人感情的观念,这使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中国妇女文化经历了明末清初以及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这两个时期的发展,在第二个时期,女性可以是读者、评论者甚至作者。女性读者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到《红楼梦》续书时表现尤为突出。各种《红楼梦》续书显示出女性可以是值得尊敬的小说批评家,续书的情节经常回应女性的关切。出版、传教和妇女之间有一定关联。出版文化与妇女文化在19世纪末以前有所发展,中西小说在19世纪都拥有了更多的读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读者不断增长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书商们敏锐地意识到小说能带来更多利润。就传教士而言,他们意识到小说能改变读者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