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注释在典籍英译中的作用——兼评理雅各《尚书》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籍有别于一般文本,典籍英译离不开两种注释:典籍旧注和译文加注。时代隔阂导致典籍难读,旧注沟通古今,是译者解读原著之重要门径。典籍英译,旨在实现跨文化交流,仅靠译文,潜在"语义真空"难以有效填补,丰富文化信息难以充分传递,多层文义内涵难以全面展示;适当加注,则利于实现"文化传真"。《尚书》素称"佶屈聱牙",在学术史上最为复杂,理雅各融合众多旧注成果,采用深度翻译策略,较好地实现了"文化传真",堪称典籍译作之经典。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从诺德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分析诗句和成语俗语的翻译特征。文献型翻译较多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而工具型翻译以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方式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译文中两种方法综合体现、相得益彰,在确保译文与英语读者的认知理念不相冲突的同时,较为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林译小说"在近代出现的社会、文化环境,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学变革、向西方文学学习等因素对"林译小说"出现的推动作用,并从"林译小说"与当时文学环境契合的角度分析其译文盛行的原因,说明文学的大环境对具体文学作品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瑞典翻译家陈安娜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主要译者,被称为莫言获奖"背后的外国女人"。陈安娜的译文有如下特点:1题材选择上既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同时又迎合了西方读者的阅读期望或偏见;2翻译策略和方法上照顾译文读者的需求,对原文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动;3译者对身份的认同影响,甚至决定了翻译质量。中国文学作品的外译,除了由高水平的外国译者担纲之外,中西合译、中译西审、灵活翻译等都不失为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由关注语言转向关注翻译,形成并发展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二个方面对传统译论进行了颠覆:一是颠覆了传统译论关于原文与译文是主仆关系的观点;二是颠覆了传统译论关于译文要忠实原文的观点。这一理论否定单纯的语言翻译,在承认个人兴趣的同时也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回译"过程始于原文终于译文,虽然其原文碰巧是另一个翻译过程的译文,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普通的翻译过程。双语转换中的不完全对应、翻译中目标语扩增的倾向、译者的能力、时差、评价者的立场等因素都会对回译文与原文的相似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回译"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译文质量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从汉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表征结构分析入手,并用等效翻译原则重点分析了汉语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认为在隐喻汉译英时,在追求译文与原文等效的过程中典型地表现为:等译、过译和欠译。  相似文献   

9.
文学译文的语言杂合性——以张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译文的语言并不像很多学者宣称的那样,是完全地道的译入语.通常意义上的文学译文,其语言都是一个杂合体,既有地道规范的译入语成分.也保留了原语的一些特点.通过时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不难看出这一点.地道的汉语成分和明显带有英语特点的成分有机地结合构成了一个整体,使译文呈现出了与汉语文学作品迥然不同的语言特色,表现出了明显的杂合性.  相似文献   

10.
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连贯性法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广告的广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价值而采取直译、转译、仿译或删减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广告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广告目的和译者对原广告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广告效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关于机会主义的研究出发,以赣南脐橙为例,运用博弈模型分析销售商机会主义行为形成原因。通过销售商与监管部门、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销售商是否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主要取决于获得的收益大小,因此强化政府的监管是解决由此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的重要途径。最后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铈(Ⅳ)对甲基橙的氧化褪色作用,研究了测定铈(Ⅳ)的新的光度分析法.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 54×102m2/mol),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5μg/mL,检出限为2 5×10-6μg/mL.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选择性好,用于人发样中铈的测定及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脐橙皮渣中的橙皮苷,研究不同溶剂对脐橙皮渣中橙皮苷提取率影响,筛选利于橙皮苷提取的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影响橙皮苷提取效果的微波辅助提取正交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橙皮苷提取的最佳提取组合:微波功率为低火档,料液比为1:40,微波时间为20s,此工艺条件下用HPLC测得橙皮苷的提取率为2.23%。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杏鲍菇橙汁复合饮料的配方,研究了杏鲍菇原汁打浆条件和杏鲍菇橙汁饮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添加40%的杏鲍菇,40%的鲜橙汁,12%的白砂糖,0.15%的柠檬酸,0.30%的黄原胶可以制成色香味俱佳、稳定性良好的复合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脐橙皮渣为原料提取橙皮苷类物质。设计影响提取效果的正交实验,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橙皮苷,利用75%乙醇作为提取剂,得到最优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柑橘产业竞争力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的现状,并从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机遇、政府等方面研究了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与现存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供需现状、生态适应性(特别是制约蜜柑发展的温度因子)和交通优势论述了绵阳市发展早熟蜜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强调了集中成片建立商品生产基地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在市中区、江油南部、安县东部、梓潼西南部靠近铁路两旁集中成片发展以运销北方为主的早熟蜜柑带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柑橘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选择我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柑和橘的生产成本与收益的数据样本,使用1个产出指标和3个投入指标测算中国柑、橘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2003-2008年期间,中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均出现一定的增长,其中,技术进步的波动是明显因素,而效率变化指数则相对稳定。从柑和橘的主要生产地区来看,测算的主要省份中,绝大部分地区柑和橘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都比较大 从构成上看,多数省区呈现出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住区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场所。本文对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地域文化是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源泉,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环境,是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并通过秭归桔园广场设计实例,探讨了建构住区景观地域特色的方法与对策,以期对当前城市人居环境的营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湘西自治州椪柑滞销问题为例,分析了贫困山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