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巨人。他在二、三十年代写的《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收入《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楚辞与中国神话》,《关于中国神话》、《读<中国的水神>》(收入《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是探讨神话学理论的专著,是“企图在神话领域内作一次大胆的探险”,“实在是开荒的性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序》)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迄今还没有人给予认真的总结和评述。本文力求系统全面地在评述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方面作一些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2.
介绍英国人倭纳的《中国神话学辞典》的文章,据我所知,此篇大约还是首见。作者将它寄给我,以其论述简明扼要,特推荐给《社会科学研究》发表。倭纳的《中国神话与传说》,1924年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中曾论及,以为“材料太芜杂,议论太隔膜”,“实在不能叫我们满意”。1925年鲁迅先生在给梁绳纬、傅筑夫信(见《鲁迅书信集》上卷)中说:“沈君评一外人之作,谓不当杂入现今杂说,而仆则以为此实一个问题,不能遽加论定,中国人至今未脱原始思想,的确尚有新神话发生,……故自唐以讫现在之神话恐亦尚可结集,……”信中“沈君”即茅盾先生,“外人之作”即倭纳的《中国神话与传说》;看得出来,两位先生对中国神话的见解,早年曾有过些分歧,鲁迅先生看得似乎更开阔些。倭纳的《中国神话学辞典》是在《中国神话与传说》的基础上,以神仙人物为纲,又加入了好些印度神话人物编写起来的。作者取材虽难免有后起、庞杂之弊,只看见中国神话的“流”而没有看见中国神话的“源”,因而对《山海经》等书,竟视若无睹,未曾道及;然而他的视野开阔,毕竟看见了中国神话有如此浩瀚汪洋的“流”,广采博搜,发为著述,介绍给外国的读者,使彼西方人士,也略知中国神话的丰美,他对中国神话研究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埋没、值得称道的。现在我国有些学者,却只看见中国神话的“源”,只去研究《山海经》等几部书,而没有看见中国神话的“流”,不承认后世的许多书籍中也有中国神话,又是一偏。要知须得“源”、“流”兼顾,才能认识中国神话之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神话研究百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代神话学发轫于 2 0世纪之初 ,标志这一学科形成的 ,是 2 0年代鲁迅、茅盾、顾颉刚三位重镇人物的出现。他们的卓越成就为早期中国神话学树立起三根坚实柱石。三四十年代在典籍神话研究和田野调查方面有所深入和拓展。 5 0至 70年代 ,是大陆研究的相对沉默期 ,但台、港地区比较活跃 ,成果可观。进入历史新时期 ,大陆神话研究在基础理论、神话本体、少数民族神话、以及神话学史诸领域全面突进 ,视野开阔 ,方法多样 ,出版专著近 80 0部 ,发表论文及有关文章 6 40 0余篇 ,数量质量均显长足进步 ,成为建国以来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作家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表达对象。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以古老的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与此同期,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体系也处于奠基性阶段,现代作家在理论和创作的双重维度上表现出对远古神话的深切关注。这些重述神话的作品既体现出现代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情回望,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神话学是西方人文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中国神话学的发展是在西方神话理论的影响传播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梳理西方神话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向西方的学习,也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内部的讨论和冲撞,最后在借鉴西方理论、结合中国神话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学人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神话学体系,有了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同时,神话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视野,赋予中国文化研究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神话学是西方人文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中国神话学的发展是在西方神话理论的影响传播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梳理西方神话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向西方的学习,也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内部的讨论和冲撞,最后在借鉴西方理论、结合中国神话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学人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神话学体系,有了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同时,神话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视野,赋予中国文化研究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神话研究的方法论变革——评《中国神话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神话学研究中,变革研究方法是前人早已提出的一个老题目。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闻一多先生率先吸收了民族(俗)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资料并将综合研究的方法引入神话研究领域,他在研究方法上的革新至今仍有余响。进入八十年代,虽然有一些学者尝试用整体性的方法研究中国神话,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和视野的过分狭窄而限制思维空间的开拓和理论探讨的深入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那种缺乏深厚的学术根底而仅凭灵感或“思想火花”来研究神话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锻造崭新的方法论来研究中国神话,这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叶舒宪的近著《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月版)在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神话研究史的回顾反省,借鉴西方原型批评关于神话文学移位学说的理论,以及西方民间文学研究领域主题学的研究方法,从构建中国式神话研究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在神话研究领域以“中体西用”取代“西体中用”的理论设想和具体操作程序,希望引起学界关注,扭转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的角度和视野,把中国神话的历史学、宗教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拉回到文学研究的本体中来.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先生对中国神话学的巨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颉刚先生除史学研究贡献外,也是神话学研究方面的 拓荒者。他对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构建,对中国古代神话系统的独特把握,对神话本质特征 的深刻揭示,以及在肯定神话历史化、揭示神话的演变和流传过程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成 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方神话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作出评介 ,阐明马克思神话观的基本内容及对神话学研究的美学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神话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一些著作中已有所体现,秦汉时期的一些史学、经学著作的研究成就,表现出我国古代神话学的文化品格,典型地体现出对经学、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的依附。这种依附性沿袭了千百年,形成我国古代神话学的重要传统。...  相似文献   

12.
列维-斯特劳斯既热烈地赞扬普罗普的理论,又对之作出严厉的批评,这体现了巴黎结构主义兴起时与俄国形式主义既相承袭又划清界限的理论意向。列维-斯特劳斯采用按垂直轴和水平轴排列的矩阵图表、多层次的结构图表和多参数排列的模式进行神话分析,找到乃至凑出众多的对立项,显示出一种人为的设定性、繁琐性。重视共时性,在有限承认历时性的情况下,将共时性发挥到极致,乃是列维-斯特劳斯理论要害之所在。从更高层次上说,列维-斯特劳斯虽然是位优秀的人类学家,但没有正确而坚实的神话学基本理论,他虽然热衷于研究神话的传播亦即其种种变体,却难以看到神话在世代间的变异,从而不能把握神话思维建构与解构相并行的流程。他虽然也关心神话的传播与变化,但部族的历史变迁,一般不在他的视野之中,他的目光多集注于细部的分析上。整个人类的神话思维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各民族的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形成某种框架性的意识设置,亦即结构,但这些都只有将眼光放大,从历时的变迁中去加以把握,方能得之。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为研究古史而进入神话研究领域,并得出“古史即神话”的结论,他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及“历史演进法”,为系统梳理与研究中国古神话开辟了道路。闻一多自觉地把神话研究与诗学理论结合起来,开拓了神话学的诗学研究天地,他采用人类学“三重证据法”,解开了古诗阅读中的神话之谜。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学是在继承与发扬古代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总结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也为了驳斥那时西方一些学者散布的“中国没有神话”的谬说,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郑振铎以及后来的闻一多等人都非常重视对我国古代神话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茅盾在《蚀》三部曲的深层结构中,首创了一个以北欧神话为整体性象征的隐性神话模式——构建了象征世界中,命运三女神与其他神祗,同神界安危相应的生命树的关系网络。小说的整体象征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政治危局中,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生死理念,以及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这使茅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该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在资产阶级神话学中成就最高,对我国近代神话研究影响最大。本文拟通过介绍人类学派三位代表人物的主要著作,尽可能简要地、全面地勾勒出其理论体系的概貌,以求对于我们批判地借鉴外国民间文学理论,了解神话学史有所裨益。鉴于已有不少前辈和专家介绍并研究过这一学派的某些理论,本文便侧重于较少为人所涉及的那些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上古神话是原始文化的综合表现 历来,对中国上古神话的研究,泛指中国汉民族的上古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人所共知的神话的研究,这是由于汉族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这种提法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五十多个民族济济一堂的当代中国,在中华民族文化精华荟萃的今天,研究中国神话,对国内各少数民族应给予一席之地,同时还应该进行更深入细致的  相似文献   

18.
中外神话差异性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神话差异性概论梁工本文所说的中国神话,主要指中国汉民族神话,兼及少数民族神话;外国神话主要指最有代表性的希腊神话,以及特点突出的希伯来神话,兼及其它民族或地区的神话。由于神话赖以形成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民族条件互有差异,中外神话表现出颇不相同的面...  相似文献   

19.
神话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是在本世纪初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入的。其中,人类学派对我国神话研究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学派偏重于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神话是其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资料,对神创造人的理论进行了批判和冲击,是马克思主义神话理论广泛传播之前一个很有影响的进步学派,不管在资料的积累上或研究的方法上,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这一学派也有它的历史局限。在研究神话与宗教的关系时,只承认神话存在由单个到体系,宗教由多神到一神的量变过程,而忽视了两者关系及它们自身的质的变化,形而上学地  相似文献   

20.
英国汉学家倭纳撰写的《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一书对于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神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热心传播中国神话、传说以及相关民间信仰、宗教习俗的同时,也散布并强化了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神话的诸多偏见。其所持的"中国神话贫瘠论"强化了西方世界的相关偏见,这一偏见成为烙刻在"中国神话"上的标签。一部现代中国神话学史,就是在不断对"贫瘠论"进行申辩或反驳的过程中展开的。该书的强烈西方中心主义立场警示中国乃至东方的神话学者建立起一门"有差异的神话学"。其广义神话观对探究"神话"这一文类的边界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