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LMDI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探索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变化和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结论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产出规模效应对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0.78%、-78.14%和178.93%;能耗与工业增加值脱钩弹性对碳排放与工业增加值脱钩弹性呈正向影响并起决定性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工业部门低碳转型的3大战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工业低碳转型的战略方向,提升能源效率是工业低碳转型的战略路径,调整产业结构是工业低碳转型的可取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开展海外能源合作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环节。进入21世纪,中国在提升自身海外能源合作能力方面有了较大转变。总体而言,以提升能源合作的结构化影响力为主要方向,以改变能源合作关系中的结构性制衡为重要手段,以全面提升中国参与全球能源变革的综合实力为核心目标,具体包括:首先,对能源领域中集合资源禀赋与技术禀赋的“能源分配主体”,积极推广中国倡导的“能源关系结构”,进而实现对国家能源外交行为的正面塑造。同时,对有能力干预国际能源合作进程的制度性“能源约束主体”,扩展完善中国构筑的“能源制度结构”,进而降低关于“合作信号”的误读,保障合作周期的连续性。最后,量化宽松能源资本结算市场中的“能源交易主体”,正视人民币石油期货的交易载体属性,推动搭建灵活的“能源结算结构”,为中国海外能源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进一步为提升国家参与全球能源变革的综合实力进行合理“加持”。  相似文献   

3.
当今能源供应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两大因素的加速发展,致使全球能源供求出现新的竞争格局,能源效率提升、非常规化石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构成了当前和今后国际能源转型的三大技术路径和发展方向。技术进步和环境问题正在改变全球的能源需求结构,能源来源多元化多级化特征进一步凸显。全球能源发展的三大技术路径和多元多级化发展方向,导致全球能源体系不断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积极参与,角色突出。然而,中国在能源发展的三大技术路径和方向上既有不足也有优势。对此,应补齐短板,巩固优势,引领发展。中国在国际能源转型进程中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Hausman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能源消费尤其是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今后,要加大对本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区域能源供给;大力开发替代能源与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更重要地位,中国对外贸易也因此可能对能源消费产生更显著影响。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系统理论,通过建立能源消费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计算模型,运用1992年、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等,首次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分行业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直接影响途径和间接影响途径。研究认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火电及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业是相关行业净出口对能源消费重要的影响途径,这些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通过产业关联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中国对外贸易净出口对能源消费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的未来:结构优化与多样化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以煤为主。本文讨论了中国能源结构的变迁过程以及能源结构变动刚性的原因 ,探讨了能源结构中煤份额降低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能源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扩展的STIRPAT随机模型,引入农村人口、农村人均农业GDP、农村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等7个变量,利用199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两型农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增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均农业GDP对两型农业驱动不明显;农村人口、农村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产品贸易对资源节约有负向影响,农业科技对资源节约有正向影响;农村人口、农村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农业科技对环境友好有负向影响,农产品出口对环境友好有正向影响;通过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增速进行分解得出,产业结构是影响资源节约变动的最大因素,而农村能源强度是影响环境污染变动的最大因素。因此,促进两型农业发展需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工业结构、农产品贸易结构和能源结构,构建两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甚至大于机遇。一方面,能源资源需求旺盛、能源资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较高以及低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方面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和国际低碳技术合作的潜力还比较大。从中长期来看,加强低碳技术和制度创新、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优化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但在短期内对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有限,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节能减排是短期提高能源利用率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协同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资源压力大、环境容量有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高之间矛盾突出,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以绿色发展为抓手把准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行动脉络,为水资源-能源-粮食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思路。从绿色发展对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影响的内在机理出发,结合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诠释了绿色发展影响下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的演变过程,并对不同绿色发展引导和约束政策成效和实施力度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发现:绿色发展通过引导和约束主体行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相协调,在保证社会经济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绿色发展引导和约束政策的调整与实施能够促进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政府实施的政策强度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及双碳目标,未来可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约束性政策环境,加大绿色发展政策的实施强度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污染存量降低,充分发...  相似文献   

10.
以“资源诅咒”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基于松弛的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等方法测算了中国2001—2010年110个重点城市传统和新型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构建了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城市层面的“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水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其中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最低;城市层面“资源诅咒”现象存在,即资源丰裕与城市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资源利用效率是导致诅咒效应产生的重要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入世对中国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中国入世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注重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包括产业国际化与民族产业发展的关系、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系、市场推动与政府主导的关系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及能源法制建设正在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能源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改善能源结构、充分开发利用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然而,在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却存在着利害相随的客观事实。如何使能源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促使能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国能源法制建设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系统而完备的法制,着力于能源结构的合理与多元、能源技术的创新和保护、能源安全的风险应对、能源市场的适当干预与调节。  相似文献   

13.
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是北京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北京市能源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北京市能源发展存在的风险。最后结合国外各国先进节能经验,从经济发展模式、从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结构布局等方面来探讨降低北京市能源强度的路径选择策略和节能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动,中国经济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贸易形势与中国内部产业升级的共同影响下,中国能源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调整压力。从行业角度阐述新贸易形势下中国能源经济发展前景,并通过情景分析对各能源行业与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产值与能源消费进行预测,探讨新贸易形势下中国能源经济发展趋势和路径。根据预测结果,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优化,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是仍对某些能源与能源相关行业的产值与能源消费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中国应从重点行业着手,多手段应对新贸易形势下能源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已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 ,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从开始之初就是以一种先外后内、以赚取外汇为主的模式进行的 ,使得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不甚合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其问题已经凸现出来。本文着重论述了与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 ,重新认识了旅游产业结构的几大要素 ,深入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的现状 ,提出了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消费需求的骤然增加,在国内生产供给能力受后备石油资源相对不足制约难以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石油进口对外依赖程度也随之急增,因而保障石油安全供给已成为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的关键。文章在分析人民币汇率体制调整对中国石油安全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人民币汇率体制调整进程中的中国石油安全机制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目标的确定,也需 要科学的定量支持。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利用中 国2000年投入产出表的有关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工业重化工化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工业重化工化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首先,通过建立能源消费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工业重化工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认为工业重化工化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其次,讨论了重化工业的重新发展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认为工业重化工化会使我国能源消费的行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特征更加明显;最后,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结构节能、促进节能优先战略的实施以及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探讨了降低能源消费总量、消除能源消费结构特征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实现新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必要保障。新能源开发利用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能源安全包括宏观意义上的安全和微观意义上的安全,两方面的因素在发展新能源时都应有所考虑。我国目前在新能源安全立法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以核能安全立法为例,应当从立法体系、基本原则、实施机制、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法律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的时期,以公共服务保民生、兜底线,是推动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回应社会公共需要、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依托。作为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团结的重要议题,当代中国的公共服务,需要在元理论层面给予“给养”,对公共服务的发生逻辑、正当性与合理性做出论证。为此,需要回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制度环境和现实情境中,梳理公共服务议题生成的背景,阐释公共服务概念的生成逻辑,从而建构起面向政策议题的概念框架,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恰当规划行动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