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考察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及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情况,认为金融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但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纷纷进入衰退期,世界经济重心将持续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新兴经济体在经济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作为世界经济中一股强大的力量,正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着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因此,要对中国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进行科学定位,理智地处理好与大国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坚定不移地推进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所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殖民扩张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从而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的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联合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历史上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定义和界定标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试图找出这一对概念相对科学和稳妥的界定标准和范围。本文认为,各主要国际组织对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界定、覆盖范围存在明显的差别,目前尚不存在国际公认的标准;对于发达经济体的表述要严谨,以取国际组织的交集为宜,即将未被主要国际组织共同认定为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体归入发展中经济体。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开始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微观层次上,从并购主体、要素禀赋、企业行为动机和优秀管理人才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在宏观层面,从中国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水平及东道国的非经济因素三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从加强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与战略规划,避免并购的盲目性以及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微观层面和加强政府为企业提供有关海外并购信息及对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引导、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大力发展跨国并购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政府宏观层面提出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一步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部分新兴经济体出现的动荡及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为背景,按照新兴经济体与大国的关系,将其分成"与大国保持坚定结盟关系的新兴经济体"、"在美俄欧等主要经济体之间游移不定的新兴经济体",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独立自主发展的新兴经济体"等三种类型,进而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其之所以发生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动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同样从内外两个视角,分析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1世纪》2012,(6):56-60
从海外市场来看,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已经出现分化,美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明显好于欧元区,前者基本企稳,但后者还存在进一步衰退的可能。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也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显著放缓。为刺激经济增长,全球货币宽松的状态仍将维持。在外需走弱和内需放缓共同作用下,一季度经济增长存上年逐季放缓的基础七继续减速,GDP增速由去年四季度的8.9%再度回落至8.1%。预计二季度经济仍将处于探触底的过程中。从2011年底以来的宏观政策操作看,本轮政策调整则采用了典型的“被动放松型”的策略。在通胀回落趋势下,预计阶段性资金面紧张会触发央行再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驱动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融合化、技术革命化、投资成熟化、服务精细化、市场全球化、治理现代化等六大趋势。"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推动融合性业态形成,新兴产业和平台经济体兴起;技术创新蓄势待发,核心技术突破具有良好条件;投资为数字经济注入活力,引导未来发展方向;在大数据支撑下,服务与消费不断升级;海外并购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贸易战或将成为常态;网络社会正在崛起,数字经济相关的治理规则体系亟待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和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发展经验的比较,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其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渐进性”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中国的外汇制度、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 I)正在逐步实现自由化,试图从中探询出这种“渐进性”开放过程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并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趋势。通过对2005—200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并购研究中心"跨国并购与绩效评估数据库"中141起海外并购案例的深入分析,结合联合国贸发会议和我国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特征与趋势,指出了并购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力求挖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的内在规律。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政策与企业整合等方面就如何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高手迭出,许多诗人咏过琵琶,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声情并茂,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考兴奴实有其人,与琵琶名家曹纲(刚)时被称为左、右手,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  相似文献   

16.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道与老庄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玄学立足于《老》、《庄》讨论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名教与自然之辩 ,并通过解注和阐发《老》、《庄》的形式表现出来。佛学畅论道、无 ,且以道、无解空和法性等 ,依附于老庄与玄学而得到诠释 ,并逐渐中国化。道教以“道”名教 ,列《老》、《庄》为其经典 ,其人生炼养术多为老庄虚静、无为等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